廣西人炒菜,大多是急火快炒,一般隻有八分熟,這樣可避免過度烹調。可使食物中80%以上的營養都被保留下來,尤其是保留了豐富的膳食纖維,有利于腸道健康,還有排毒、通便作用。
多吃米少吃面-保持腸道最健康狀态
保持腸道最健康狀态
美國雜志曾刊發論文,其中指出中國廣西人的内髒,尤其是腸道最健康。究其原因,這和當地人的飲食有着重要關系。
多吃米少吃面。
廣西人的主食以大米、小米等谷物為主,再搭配玉米等粗糧。谷類食物中所含澱粉比面食更多,有助于消化吸收,更能促進腸道健康。廣西的傳統飲食特點為:早粥晚飯。早、午飯多吃粥,菜肴簡單,常以青菜、酸菜、幹蘿蔔佐食。晚餐以米飯為主,菜肴多樣。既保證營養均衡,又能預防過食肥甘厚膩帶來的健康問題。
輕度烹調,炒菜隻要八分熟。
廣西人炒菜,大多是急火快炒,一般隻有八分熟,這樣可避免過度烹調。可使食物中80%以上的營養都被保留下來,尤其是保留了豐富的膳食纖維,有利于腸道健康,還有排毒、通便作用。
特殊地貌蘊藏微量元素。
廣西大部分地區屬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蘊藏着多種微量元素、礦物質和無機鹽,促使農作物富含多種營養元素,被人體消化、吸收,對胃腸道乃至整個身體健康都非常有利。
頓頓離不開酸。
廣西特色小吃“酸嘢”,選用新鮮包菜、胡蘿蔔、木瓜、長豆角,放點糖、醋、姜制成。酸菜不僅開胃、解乏,其中豐富的乳酸菌、維生素、礦物質還能抑制小腸内的病菌,起到促進腸胃運動、解毒作用。廣西還流傳着患了輕微腸胃病,喝上一碗“腌酸汁”就可痊愈的說法。此外,廣西人獨特的腌酸方法(先加醋而非傳統的先加鹽腌制法)可抑制細菌産生,能有效減少維生素C流失,并使果蔬中的礦物質易于吸收,其中的醋酸還能助消化,對腸胃健康有很大好處。
飲食遵循“粗、雜、素、淡、鮮”。
這種飲食具有低熱量、低脂肪、低動物蛋白、低鹽、低糖、高纖維素、高維生素等特點,符合膳食指南提出的健康要求,對于保證腸道健康,預防慢病都有極大好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