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着中學生查蘇轼生平,才發現我以前對蘇轼的認知太淺了,隻記得是北宋文學家。文學領域的造詣,估計大家都清楚,這位高産的大師,一生留下二千七百多首蘇詩,被後人傳誦。我今天想談談以前我們沒怎麼關注到的,這位大文豪在文、詩、詞三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造詣,堪稱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但是他的創造性活動不局限于文學,他在書法、繪畫、教育等領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對醫藥、烹饪、水利等技藝也有所貢獻。用現代人的話講就是“全才”和“通才”吧!
一、教育領域 蘇轼除了自己是個能人外,也教育出了很多能人士子。
他繼承了歐陽修的精神,十分重視發現和培養文學人才。當時就有許多青年作家,衆星拱月似的圍繞在蘇先生周圍,其中成就較大的有黃庭堅、張耒、晁補之、秦觀四人,合稱“蘇門四學士”。再加上陳師道和李廌,又合稱“蘇門六君子”。還有很多慕名來請教的學士,也得到了蘇先生的教誨,隻是名聲沒有“蘇門六君子”響亮而已。
二、建築領域 蘇轼一生築過多條長堤,用于防洪抗痨,所以其在水利方面的貢獻也是卓越的,至今還有“東坡處處築蘇堤”的傳言!有文獻記載:
北宋熙甯十年秋,徐州大水圍城。蘇轼在水情嚴峻的城南,組織徐州軍民修築了一條防洪長堤。《宋史·蘇轼傳》記載:蘇轼“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築東南長堤,首起戲馬台,尾屬于城”,明嘉靖《徐州志·山川·蘇堤》:“宋蘇轼守徐時,河決為患,因築以障城,自城屬于台,長二裡許,民賴以全,活着衆,今尚存。”徐人至今思焉。這裡的“徐人”就是特指徐州人。
衆多“蘇堤”中,以杭州西湖的蘇堤最有名。這大概是由于自古以來西湖就名噪天下吧,後世的文人墨客更是對其不吝辭藻!有資料記載:
北宋元祐四年,蘇轼任杭州知州,由于西湖長期沒有疏浚,淤塞過半,“崶台平湖久蕪漫,人經豐歲尚凋疏”,湖水逐漸幹涸,湖中長滿野草,嚴重影響了農業生産。蘇轼來杭州的第二年率衆疏浚西湖,動用民工二十餘萬,開除葑田,恢複舊觀,并在湖水最深處建立三塔(今三潭映月)作為标志。他把挖出的淤泥集中起來,築成一條縱貫西湖的長堤,堤有六橋相接,以便行人,後人名之曰“蘇公堤”,簡稱“蘇堤”。
後來,紹聖元年,年近六旬的蘇轼被貶為遠甯軍節度副使、惠州(今廣東惠城區)安置。臨行前,人們夾道歡送。可以看出,當時蘇轼在當地的百姓心中的地位有多高。
三、美食大家 蘇轼本人也是個美食家,宋人筆記小說有許多蘇轼發明美食的記載。
上面提到蘇轼在杭州時,指揮疏濬西湖,築蘇堤,受到了當地百姓感謝。所以過年時,大家就擡豬擔酒,來給他拜年。蘇轼指點家人将豬肉切成方塊,燒得紅酥,然後分送給大家吃,這就是東坡肉的由來。現在蘇杭一帶“東坡肉”已經成為加長菜,也是外地人去到當地都會品嘗的一道菜品了。
此外,蘇東坡還在蘇轼在徐州留下了四道名菜:回贈肉、金蟾戲珠、五關雞、醉青蝦,後人将這四道菜稱之為“東坡四珍”。在東江上遊粵東北客家山區,“東坡腿”這道名菜幾乎家喻戶曉。
還相傳蘇東坡在東江(現在的廣東惠州一帶)時,有意改良東江菜,将杭州酥肉改良為肉丸,取名為“不合時宜”,後人稱為“東江酥丸”,也稱作“東江蘇丸”。
現在各地還流傳着很多和蘇東坡有關的美食家,看來東坡先生是妥妥的美食家沒錯了。
結束語 蘇轼先生一生坎坷,多次被貶,最後好不容易宋徽宗即位後,被蘇轼複任朝奉郎。可惜在北歸途中,在常州(今屬江蘇)逝世,享年六十六歲。
毫無疑問蘇先生是個能人,除了學問了得,每到一處都還能潛心造福一方百姓。按現在的說法就是:國之不可缺的棟梁之才!
對他的生平進行了深入了解後,我和小女已經成為妥妥的“蘇迷”。大家還知道哪些和蘇先生相關的,可以一起分享!
#曆史有知識##頭條創作挑戰賽##蘇轼#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