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龍茶在我們中國有着悠久的曆史,是一種十分受人們歡迎的茶飲,在全國各地均有其愛好者。要減肥的人士,喝烏龍茶是一種十分不錯的選擇,那麼烏龍茶的茶名怎麼來的呢?本期的茶文化知識,為你解析。
烏龍茶的名字來源有很多傳說。
大緻有四種來源可能:一為産地說;二為茶樹品種而來;三為制茶之人名稱而來;四以茶葉形态色澤而來。
有一個故事說:一個茶園主人去看快曬好的茶葉,發現那裡有一條烏龍。他吓壞了,過了幾天才敢回來看。茶葉在這幾天太陽之下氧化,不再是以前的綠茶,但是濃香可口。主人從此叫它“烏龍茶”。
也有說最先發明烏龍茶制法之人名字叫蘇龍(因人長得黑,人稱烏龍),所以茶因人而得名。
其實烏龍茶名字應該還是來源于茶葉的形态,茶葉在曬、炒、焙加工之後,色澤烏黑,條索似魚(比作龍)。在水中泡開,葉片似卷似曲,色澤烏青,有如烏龍入水。故而得名。不論由地名而來還是由茶樹品種名而稱的烏龍茶,隻要制法相同的,均通稱為烏龍茶,包括烏龍品種及其他着名品種,如鐵觀音、大紅袍等。
故事傳說
烏龍茶的産生,還有些傳奇的色彩,據《福建之茶》、《福建茶葉民間傳說》載清朝雍正年間,在福建省安溪長坑鄉南岩村裡有一個退隐将軍,也是打獵能手,姓蘇名龍,因他長得黝黑健壯,鄉親們都叫他“烏龍”。一年春天,烏龍腰挂茶簍,身背獵槍上山采茶,采到中午,一頭山獐突然從身邊溜過,烏龍舉槍射擊但負傷的山獐拼命逃向山林中,烏龍也随後緊追不舍,終于捕獲了獵物,當把山獐背到家時已是掌燈時分,烏龍和全家人忙于宰殺、品嘗野味,已将制茶的事全然忘記了。翌日清晨全家人才忙着炒制昨天采回的“茶青”。沒有想到放置了一夜的鮮葉,已鑲上了紅邊了,并散發出陣陣清香,當茶葉制好時,滋味格外清香濃厚,全無往日的苦澀之味,并經心琢磨與反複試驗,經過萎雕、搖青、半發酵、烘焙等工序,終于制出了品質優異的茶類新品——烏龍茶。安溪也遂之成了烏龍茶的着名茶鄉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