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貴州黔東南錦屏縣的幾個年輕小夥正在野外的荒地裡忙碌着,準備挖一種叫做地牯牛的草根。地牯牛曬幹之後可以制作成一道貴州當地比較受歡迎的美食。地牯牛像花生一樣長在泥土裡,也叫甘露子,蟲草參,寶塔菜,地筍等等。
這些年來,農村大部勞動力都去了沿海城市務工,或者搬遷去了城裡居住,土地逐漸荒蕪。幸運的是,在這些荒地裡好生長着神奇的地牯牛。地牯牛的葉子在過去可以當做豬草,隻要地下的根莖滿意腐敗,第二年依然會重新長出新的枝芽,繼續長大。
地牯牛在早年被人當做冬蟲夏草,外形也有些長的像天麻,不過地牯牛也是一味藥材。除此之外,地牯牛被人們拿來當泡菜,白嫩,酸脆。
還有另外一種吃法,把地牯牛曬幹之後,用油炸來吃,香酥脆甜,也是貴州當地的一道美食。
由于野生的蟲草參産量很低,挖一整天也沒能挖到多少,人工成本高,顯得彌足珍貴。如今,油炸的地牯牛逐漸被當作飯桌上的待客佳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