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中國終極美食的宴席:滿漢全席)
中國最高級的酒席是啥?十個估計有九個會告訴您:滿漢全席!
不錯,就是象征着中華終極美食大集合的滿漢全席!它象征着中國最頂級的烹饪水平,有着花樣繁多的佳肴美食(什麼108種,138種,甚至還有三百多種!據說可以讓您連吃三天都不重樣!),最頂級的材料(什麼山八珍,海八珍,駝峰、熊掌、猴頭、豹胎那是應有盡有),再加上乃是當年皇帝和太後享用之物,這份尊貴更是不必說,尤其是哥哥張國榮還拍過一部《滿漢全席》的電影,裡面選料之考究,制作之繁缛更加印證了我們的猜想,這滿漢全席是世間最頂級的美食盛宴了!
(電影《滿漢全席》)
那麼曆史上的滿清皇帝們真的是頓頓滿漢全席麼?咱們先來看看滿清的皇帝究竟吃什麼。
(高麗餅,努爾哈赤時期國宴上的食物還相當寒酸)
首先是努爾哈赤時期,由于滿洲還在初創階段,女真人口物資都極其匮乏,所以勉強能吃飽就不錯了,還要啥自行車?所以這時候所謂的“宮廷國宴”,估計就是努爾哈赤和親戚兒子們坐在炕上圍成一團喝酒吃肉而已,吃的也很普通,飼養的家禽家畜,外出打獵所獲野味等等。
我們可以看看努爾哈赤為八旗貝勒們拟定的菜單:“麻花餅一種,麥餅二種,高麗餅一種,茶食餅一種,饅首細粉,果子、鵝、雞、濃白湯各一種,并大肉湯。”菜品很寒酸,也不怎麼講究上下尊卑,更不需要多麼繁瑣的禮儀,就真的隻是吃個飯慶祝一下而已.....不過這時期的國宴優點在于吃的食材新鮮自然,皇帝和大臣們都沒啥拘束,根據記載努爾哈赤的女人們還可以和大臣們一起享用宴席,喝到酣處努爾哈赤還親自彈起了樂器,這樣和諧的氛圍比起後世臣子們和皇帝一起戰戰兢兢的吃飯倒是要快活得多。
(皇太極時期國宴上菜品的質量和種類有很大增強,在宴會時還有鼓樂助興)
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繼位,在如何改進滿清的“宮廷宴”上皇太極做了不少文章,首先強調了禮儀尊卑,與努爾哈赤時期山大王式的吃法不同,為了彰顯自己的權威,皇太極獨自坐着一張大桌坐北朝南,其他的貝子貝勒、蒙古貴族和明朝降将們則按照身份地位分列兩旁,而且還進一步規定了宴席開始大家要跪拜皇帝,宴席結束後同樣要跪送。此時的宴席不但規定了相應禮節,其政治的氛圍越來越濃厚,皇太極就經常設國宴款待明朝降将、其他女真部落的首領和蒙古人。
(滿清宴請蒙古部落首領,這個時候的國宴還是按照屠殺牛羊的數量來判定規格高低)
不過必須指出的是此時滿清國宴還深受女真飲食習慣影響,宴席上的菜品絕大多數都是面食、獸肉和奶制品(由于滿人遊牧狩獵,所以宴席上主要食用牛羊豬肉,還有打獵獲得的鹿肉、狍子肉和野豬肉等等),至于烹饪水平上也基本是燒、烤、煮這些簡單的烹饪方法,估計味道還是不咋地......平心而論這時候的滿清國宴也和梁山泊好漢聚會一樣,根據屠殺了多少馬、牛等大型牲畜來判定排場的大小。比如說崇德元年,“和碩貝勒濟爾哈朗, 娶察哈爾林丹汗之妻蘇泰太後, 殺馬、牛、羊共八十一, 列筵一百二十, 舉大宴”,由于烹饪的技術問題,這一時期的宴席主要講究分量而不看其口味和精細程度。
(康熙時期著名的“千叟宴”,由于康熙生日是在大冬天,這飯菜質量着實堪憂)
在滿清入關後在漢文化的影響下,滿人的飲食也發了很多改變,首先是大規模的引入中原特色食物、精美的餐具和不同的烹饪方法,在原先的燒、烤、煮外又加入了炒、蒸、炸和熘,極大的豐富了皇帝和貴族們的飲食。在康熙的倡導下滿洲傳統飲食文化和漢族飲食文化相融合,國宴的烹饪方式和食品類型也逐漸往漢人口味上靠攏,改滿席為漢席就是很好的例子。
(大清會典中并無所謂“滿漢全席”的說法,難道是後人杜撰出來的?)
有人高興的說這樣的融合不就是滿漢全席麼,将滿人的菜品和漢人的食物放在一起,這也正好契合了朝廷曆來宣傳的“滿漢一家”的口号啊!其實還真不是,首先告訴您,就算翻遍清朝的官方文獻《大清會典》、《光祿寺則例》您也找不到關于“滿漢全席”的任何描述,所謂的最高規格的宴會“滿漢全席”根本就是虛構的!
(在正經的國宴上,滿人和漢人分列而坐,所謂滿漢一桌根本不可能實現)
那麼康熙時期的國宴到底是怎樣的呢?皇帝和滿漢大臣們到底吃什麼?首先國宴分滿席和漢席,這兩種席面各有規格不能混淆,在參加宴會時滿人漢人同樣泾渭分明對比而坐,根本就不可能出現坐在一起互相品嘗滿漢菜肴這種情況。滿席根據級别程度分為頭等席到六等席一共六種不同規格,而漢席則分為五種(頭等席至三等席,還有上席和中席),如果趕上一些比較重大的典禮活動,比如說為祭祀列祖列宗、皇帝大婚、皇帝過生日、元旦和打了大勝仗凱旋等等,皇帝都要賜宴請大臣們吃飯。
(滿族宴席最高等級:饽饽宴,其實就是吃面點和奶制品)
滿族人在最高等級國宴上吃的啥?等級最高的國宴名叫“饽饽宴”,大家可能聽了這個名字就感覺不對勁,沒錯,主要是喝奶茶,吃饽饽,席面菜肴包括:四色印子四盤;四色餡白皮方酥四盤;四色白皮厚夾餡四盤;雞蛋印子一盤;蜜印子一盤;合圓例饽饽二盤;福祿馬四碗;鴛鴦瓜子四盤;紅白馓枝三盤;幹果十二盤;鮮果六盤。額,朝廷還規定了滿席的最高标準是一桌八兩,如果是換算一下大概也就是人均兩千多塊錢,雖然也很昂貴,但終極和咱們想得朝廷高官的标準有一定的距離,要說兩千四連佛跳牆都吃不起,更别說影視劇裡的海參燕窩等極品菜肴了。
(白煮雞)
(香蕈鴨,我們看到最高等級的漢席吃的也無非是雞鴨魚肉,和想象有很大差距)
當然了,皇帝會信誓旦旦的解釋說這最高等級肯定是要滿人特色嘛!喝奶茶吃饽饽也就是向先祖緻敬了,那最高等級的漢席吃些啥呢?首先有資格參加的人員包括考中科舉的進士們(這是國家未來的棟梁)和監考的各位考官(畢竟是為國取士,責任非同一般,怎麼也要吃一頓),或者是皇帝聽翰林院的老夫子們講課完畢後皇帝要請老師們吃頓飯,那麼主要食物為:
白煮鵝一碗、白煮雞一碗、小閣一碗、燒肉一碗、白肉一碗、海參肉一碗、豬肚一碗、鴨羹一碗、豬蹄一碗、鮑魚肉一碗、筍肉一碗、海帶肉一碗、東坡肉一碗、鹿筋肉一碗、肉圓一碗、豬腰子一碗、山藥肉一碗、雞蛋糕一碗、爊雞一碗、香蕈鴨一碗、鹽煎肉一碗、方子肉一碗、魚一碗、黃梨一碗、紅梨一碗、棠梨一碗、鮮葡萄一碗、柿餅一碗、曬棗一碗、紅棗一碗、栗子一碗、包子一碗、花卷一碗、饅首一碗、醬瓜一碟、醬茄一碟、醬苤藍一碟、十香菜一碟。
(飯菜還要提前一天做好,隔夜的飯菜其味道如何可想而知)
菜品很普通,烹饪的工藝也不怎麼複雜,這道最高标準的國宴一共是二十三碗菜肴、八碗水果、三碗面食、四碟小菜,用料都是很普通的雞鴨魚肉等,至于什麼熊掌燕窩,您是想都不要想。所以無論是從花費到原料,這所謂的國宴或者“滿漢全席”實在是普通無比。更要命的是這些菜肴還不是現做現吃,都是在宴會前一天就開始做好,經過主管膳食的光祿寺的官員們檢查完畢後再“按桌纏紅布,覆以紅袱”,等到了第二天才能吃。這些菜本就油膩,再過一個晚上口味如何更是可想而知,吃下去不拉稀跑肚就不錯了,還談什麼味道!
(電影《滿漢全席》中的美食,那麼在真實的曆史上皇帝用膳時吃不吃熊掌?)
這國宴和我們想的山珍海味完全是天上地下啊!用兩個字來形容就是“寒酸”,太寒酸了......别說是駝峰、熊掌、猴頭這些硬菜了,連魚翅都沒一碗,大臣吃的不咋地。皇帝們吃的怎麼樣呢?
(燕窩賀字三鮮鴨子)
(燕窩燴肥雞)
(雞絲煨魚翅,皇帝們的主食還是什麼鴨子、肥雞,雖然也有燕窩等貴重品,但還是顯得寒酸)
其實也差不多,乾隆時期國力強盛,那麼過年時皇帝吃些什麼呢?燕窩挂爐鴨子、挂爐肉野意熱鍋、燕窩芙蓉鴨子熱鍋、萬年青酒炖燕子熱鍋、燕窩燴肥雞、托湯鴨子、額思克森、鹿尾醬、碎剁野雞、清蒸鴨子鹿尾攢盤、燒鹿肉、燒野豬肉、鹿尾、蒸肥雞等等,我們可以看到乾隆的菜譜也是以鴨子、鹿肉和肥雞為主,不過因為皇帝青睐,禦膳中已經大規模的使用燕窩。
這樣的膳食種類到了講究吃喝的慈禧時期也并沒有太多改變,在慈禧太後大壽時膳食仍舊是雞鴨豬肉等,不過增加了火鍋鮮蝦、海參、魚翅等。平時皇帝吃些什麼呢?比如說光緒在正月十五就食用了荸荠制火腿、雞絲煨魚翅這些較為精緻的菜肴,但禦膳房同樣呈上了什麼肉片炖白菜,肉片焖豇豆、油渣炒菠菜、豆芽菜炒肉這種極為常見的家産菜。
(揚州畫舫錄中記載了所謂的“滿、漢席”,這難道就是傳說中的滿漢全席?)
那麼所謂的滿漢全席是怎麼來的呢?最早的出處來自清代李鬥所寫的《揚州畫舫錄》,這上面記載的菜肴才和“奢華”、“氣派”沾點邊,總算有種“哎呀怎麼這麼貴,我們這些平民百姓隻能仰望”的感覺了:
(根據李鬥的記載,這“滿漢席”的菜肴貴重精緻,總算有點皇家風範了)
“上買賣街前後寺觀皆為大廚房,以備六司百官食次:第一分頭号五簋碗十件:燕窩雞絲湯、海參燴豬筋、鮮蛏蘿蔔絲羹、海帶豬肚絲羹、鮑魚燴珍珠菜、淡菜蝦子湯、魚翅螃蟹羹、蘑菇煨雞辘轳錘、魚肚煨火腿、鲨魚皮雞汁羹、血粉湯一品級湯飯碗。
第二分二号五簋碗十件:鲫魚舌燴熊掌、米糟猩唇、豬腦假豹胎、蒸駝峰、梨片伴蒸果子狸、蒸鹿尾、野雞片湯、風豬片子、風羊片子、兔脯、奶房簽一品級湯飯碗。
第三分細白羹碗十件:豬肚假江瑤鴨舌羹、雞筍粥、豬腦羹、芙蓉蛋、鵝肫掌羹、糟蒸鲥魚、假班魚肝、西施乳、文思豆腐羹、甲魚肉片子湯、玺兒羹一品級湯飯碗。
第四分毛血盤二十件: 貜炙哈爾巴小豬子、油炸豬羊肉、挂爐走油雞鵝鴨、鴿臛、豬雜什、羊雜什、燎毛豬羊肉、白煮豬羊肉、白蒸小豬子小羊子雞鴨鵝、白面饽饽卷子、十錦火燒、梅花包子。
第五分洋碟二十件:熱吃勸酒二十味、小菜碟二十件、枯果十徹桌、鮮果十徹桌。所謂滿、漢席也。”
您看看,這菜肴夠分量吧?夠昂貴吧?選材足夠珍惜吧?滿足您對滿漢全席所有的幻想,什麼海參燕窩,熊掌猴腦,猩唇駝峰,這才是皇家才應該有的氣派嘛,再看看人家寫了滿、漢席,這難道就是傳說中的滿漢全席?
(乾隆六下江南)
(上文所說的“滿漢席”其實是各地衙門孝敬随駕官員們的,和國宴、禦膳沒關系)
其實很多人誤讀了這段史料,他們還在滿漢席中間加了個全字,想當然的以為這是皇家甚至是皇帝的禦膳,其實大錯特錯!這隻是乾隆皇帝南巡到揚州天甯寺行宮時,地方官員為皇帝随行官員準備的晚餐,畢竟能夠跟着皇帝南巡那都是響當當的大人物,這些一品官、二品官哪個跺跺腳天下都要都抖三抖,所以當地官員們除了要照顧好皇帝外,這些大爺們也不容忽視啊。再加上這些人滿漢皆有,所以當地官員們挖空心思為他們提供了這樣一桌豐盛而珍貴的晚宴,所以這所謂的滿漢席和皇家根本就扯不上關系。
那有人問了,官員們吃的這麼好,皇帝吃什麼呢?說來慚愧,主要還是什麼鹿肉、鴨子、燕窩和雞,當然為了讓皇帝領略當地美食,兩淮鹽政也精心準備了獻給皇帝的菜,雖未記載,不過估計也極為新奇。
(袁枚在他的随園食單中批評了“滿漢全席”這種漢不漢,滿不滿的四不像宴席)
無獨有偶,著名的吃貨文人袁枚也這樣描述:“今官場之菜,名号有‘十六碟、八簋、四點心’之稱;有‘滿、漢席’之稱;有‘八小吃’之稱;有‘十大菜’之稱。種種俗名,皆惡廚陋習,隻可用之于新親上門、上司入境,以此敷衍,配上椅披、桌裙、插屏、香案,三揖百拜方稱。若家居歡宴,文酒開筵,安可用此惡套哉!”袁枚提出了滿菜、漢菜混在一起不過隻是敷衍的官場酒席,來了新上司大家樂一樂,強調一下民族團結的重要性,說一說場面話,要是親人聚會或講究場合,所謂的滿漢全席隻會徒增笑耳。
(正式提到“滿漢全席”的還是豔情小說《海上花列傳》,但隻是強調菜品的多樣貴重而已)
不過真正見于記載的還是在光緒十八年出版的小說《海上花列傳》,在這部關于妓女的日常生活中就提到了“中飯吃大菜,夜飯滿漢全席”,所謂大菜就是指西方菜,什麼牛排鵝肝等,所謂的滿漢全席隻是強調菜肴豐盛,種類繁多,但并不特指具體某樣菜色。
(1960年代,英京大酒家是香港其中一家曾擺設滿漢全席的餐廳)
而滿漢全席的大規模出現還是清帝退位後,禦膳房的廚子們都流落民間,為了謀生他們也前往各酒樓飯莊重操舊業,而飯店也極為樂意接受他們,畢竟做出的菜有個“皇家噱頭”,咱酒樓的廚子曾經做飯給皇上吃!食客們自然想品嘗禦膳味道如何,于是這“滿漢全席”的噱頭就此打響,到了六七十年代後的香港等地更是火爆非常,一些來香港旅遊的外國遊客出于對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的仰慕,也希望能夠品嘗到所謂的“禦膳”,而滿漢全席就很好的契合了顧客要求。于是什麼七十二道菜肴、一百零八道菜肴層出不窮,總之是選料越來越金貴,菜色越來越奢華,但實際都隻是戴了個皇家禦膳的高帽兒,和真正皇帝吃的一點關系都沒有......
所以這“滿漢全席”,隻不過是我們對美食的向往而已,在真實的清宮朝廷中并不存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