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客戶端北京5月30日電(記者張尼)5月30日是世界多發性硬化日。作為罕見病之一,多發性硬化是一種複發性、緻殘性的中樞神經系統自身免疫性疾病。但國内的調查數據顯示,多發性硬化患者對疾病認知不足,發病至就診的時間平均超過1年。
資料圖:某醫院門診樓。 中新社記者 殷立勤 攝
多發性硬化作為一種迄今無法治愈,甚至病因和發病機制都不明晰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其患者的神經信号難以在大腦和身體之間傳播,可能因此逐漸喪失自理能力,甚至失去生命。
該病好發于20-40歲的青壯年,女性約占2/3。目前,我國約有超過3萬名患者。2018年5月,多發性硬化被納入中國《第一批罕見病目錄》。
30日,賽諾菲攜手北京病痛挑戰基金會舉辦了名為“在一起,續寫生命精彩”的主題公益活動。
北京協和醫院神經科主任醫師徐雁在活動中介紹,此前的調查數據顯示,國内多發性硬化患者對疾病認知不足,發病至就診的時間平均超過1年。
早前發布的《中國多發性硬化患者健康洞察藍皮書暨2021版中國多發性硬化患者生存質量報告》顯示,多發性硬化的确診情況仍不樂觀,一半以上(50.3%)患者首次就診時未确診,使得平均延遲2.27年才可确診,延遲确診的主要原因在于醫生誤診或無法确診、患者未做相應檢查以及患者不重視疾病。
更值得注意的是,幾乎所有(96.3%)患者确診時未聽說過“多發性硬化”。
另一方面,長時間的病痛與價值感的缺失會令患者心理失衡。報告顯示,僅有30.3%的患者生活質量滿意度剛剛達标,70%-90%的患者日常活動因病受限,一半以上患者工作受到影響。
從治療情況來看,患者疾病修正治療使用率有所提高,但距離歐美國家仍有較大差距;除複發住院患者外,定期随診的患者不足一半,大量患者緩解期不治療。
“如果多發性硬化患者能夠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并在緩解期進行規範化的疾病修正治療,必将降低緻殘的發生率,給患者帶來更好的預後。”
徐雁強調,希望更多患者重視疾病修正治療,做好定期随訪,争取更好控制病情,早日回歸社會。
另據了解,為助力全國各地多發性硬化患者獲得規範化治療,由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發起,聯合多發性硬化之家、北京病痛挑戰公益基金會脫髓鞘項目組共同為患者打造的天使回歸患者關愛項目已于近日上線。
目前該平台的多發性硬化專家已覆蓋全國24個省市地區的28個城市,涉及38家醫院。患者可通過小程序“一鍵預約”全國多發性硬化門診,體驗與專家長期無障礙溝通的“綠色通道”,同時也可撥打熱線全程跟進就診服務。(完)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