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域遼闊的中原土地上,居住着許多的少數民族,而這些民族由于所處的環境與生活習慣不同,從未形成了許多屬于自己的民族特色以及飲食習慣。下面的門巴族文化為您帶來最具特色的門巴族飲食文化,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珞渝地區溝深谷狹,雨量充沛,氣候炎熱,刀耕火種耕地适宜種植玉米,因此,玉米和雞爪谷成了墨脫門巴族的主食。玉米一般和大米滲和煮成混合飯,玉米細粉煮成面團。玉米也是釀制白酒的主要原料,另加部分玉米渣和雞爪谷。
雞爪谷是熱帶作物,我國海南省有種植,大小顔色和油菜籽相似,它是釀造“邦強”(甜酒)的主要原料,人們也喜歡吃雞爪谷粉煮成的面團。水田多的地方,以吃大米飯為多。西部門巴多以荞麥餅和青稞為當家糧食。常見的蔬菜有木耳、香菇、竹筍、茄類、瓜類、辣椒、豆類、蘿蔔類。竈具主要是皂石鍋、鐵鍋等,人們喜歡用石鍋煮飯煮菜,石鍋傳熱和散熱慢,炖出的飯菜鮮美可口,這是金屬鍋所不能媲美的。
門隅地區的門巴族食荞麥餅,餅是用一塊圓形薄石闆,放在火塘三角架上,然後把荞麥粉調成糊狀,攤在石闆上翻烙烤成。吃的方法是在烤好的麥餅上抹上奶渣、鹽、辣椒糊、趁熱卷着吃。
由于宗教觀念不同,飲食禁忌各異。西部門巴不殺牛,不食耕牛和奶牛,不養豬,不食豬肉,養雞但不殺雞,不吃雞,老年人連雞蛋也不吃,不打獵,許多人不食獸肉。墨脫門巴則相反,養牛、養豬又養雞,吃牛肉、豬肉和雞肉,個個都是好獵手,人人吃獸肉、魚肉和鼠肉。
門巴族别具特色的醬菜。豆醬,是門巴族飲食中不可缺少的主要調料。醬是煮熟的黃豆加工、發酵而成。待豆子冷卻到不燙手時,約攝氏25度左右,将食鹽、辣椒粉、胡椒粉、蒜泥,茴香等調味品均勻拌和,然後裝入直徑30厘米、長50厘米左右的竹桶裡,頂部塞一把蕉葉,糊泥封頂,置于竈台的後部,保持一定溫度,一般一個月即可食用,但置放時間越久,色澤鮮豔,略呈紫黑色,超過一年的變成了黑色。
此醬味道辛辣,口感濃香,細細品味,不鹹不淡,香辣适口,特别能增強食欲,辣味中透出濃郁的清香,青辣椒沾之,清香可口,别具一番味道,真是越吃越想吃,能多吃一碗飯。家家戶戶都備有幾桶豆醬備用。
門巴人烹饪簡單,湯菜是主菜,湯湯水水,和單調的米飯相配,食用方便可口,頗受人們青睐。湯菜中的主要佐料是豆醬,一般五口之家的半鍋湯菜中要投放80克左右的豆醬。經過發酵的豆醬成了醬泥,投入鍋中後自行分解。毫不誇張地說,門巴族烹饪技術中,遠遠不能離開豆醬的。酥油茶每天必備,夏天還飲一種自制的酸奶。
男女老少普遍嗜好飲酒。自制的青稞、大米酒多裝入大葫蘆、大竹筒裡,客人将至,男的做菜陪客,女的敬客,客人喝一口,女主人便在一旁随時添加,客人醉,被視為看得起主人,主人才高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