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考試焦慮症的最佳治療方法

考試焦慮症的最佳治療方法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8-25 05:29:51

  考試焦慮症的最佳治療方法(拿到試卷總要手抖15分鐘)(1)

  專家介紹

  張文武,男,主任醫師,甯波市康甯醫院兒少心理科主任,甯波大學碩士生導師,浙江省心理衛生協會兒童心理分會副主任委員,浙江省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兒童學組副主任委員。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考季和高考季。作為考生或者家長的你,是不是感到了一絲焦慮?

  甯波市康甯醫院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院5月9日至6月30日每天17時至21時開設考前焦慮夜門診,希望能助力孩子們減壓,從容赴考。

  甯波市康甯醫院兒童青少年心理科主任、主任醫師張文武介紹,最近門診患者中,即将參加中高考的學生明顯增多。他提醒,家長和學生一定要重視病理性的焦慮症,這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也會直接關系到孩子中高考的表現。

  “沒有人可以感同身受”

  體育中考前,女孩發了一身荨麻疹

  讀初三的萌萌(化名)是張文武所在病區的一個住院病人,她入院治療的原因正是考前焦慮。

  一直以來,萌萌都是家長和老師眼中非常省心的孩子。據萌萌的媽媽描述,很多家庭可能“不談學習母子慈孝,一談學習雞飛狗跳”,可萌萌從小就在學習上讓家長非常放心。她有着很好的習慣,總能把自己的學習安排得井井有條,成績也一直名列前茅。

  可是,從初三下學期起,萌萌卻開始頻頻“出狀況”。3月份的一次單元測試前,萌萌身上突然長了荨麻疹,皮膚上起了一片片密密麻麻的疙瘩。考試過程中,她坐立不安,不得不一直撓癢。交卷後,荨麻疹也慢慢消退了。

  這是萌萌第一次發荨麻疹。令她始料未及的是,自那以後,萌萌每次考試前都會發荨麻疹,一次比一次嚴重。随着考試結束,荨麻疹就自行消退了,不需要額外處理。皮膚科醫生在診治後找不到其他病因,推測萌萌的荨麻疹可能是由情緒問題導緻。

  這次體育中考前,萌萌又發了荨麻疹,特别嚴重,導緻無法參加考試。這幾個月來,萌萌的成績也開始下滑。對此,父母很失望,懷疑她是不是早戀了,或者是偷偷玩手機。

  “沒有人能感同身受,沒有人懂我的焦慮。我一聽說考試,就會害怕,很難受。”在考前焦慮夜門診的診室裡,萌萌痛苦地說。

  通過詳細問詢,張文武了解到,萌萌的家庭模式一直是“公事公辦”,父母很少給萌萌提供情感支持。面對中考壓力,萌萌自己無法消化,也沒法向父母傾訴,更得不到相應的情感支持。她的這些焦慮,最後像洪水一樣,隻能從身體上找到出口,表現為荨麻疹。

  經過一周的住院治療,萌萌的狀況有了明顯改善。

  “拿到試卷,手抖了15分鐘”

  全職媽媽讓“學霸”壓力山大

  讀初三的曉東(化名)由學校心理老師介紹,來到康甯醫院考前焦慮夜門診咨詢。

  曉東是班級裡的“學霸”,身邊人普遍認為,考上重點高中對他來說完全是小菜一碟。可是,在最近一次考試名次下降後,他的狀況卻讓老師擔憂不已。

  據老師描述,這段時間,曉東的黑眼圈越來越嚴重。曉東說,自己并沒有熬夜學習,而是躺在床上也會翻來覆去睡不着。明明很累了,腦子裡卻奔湧着很多想法,不可控制地會想着考試考砸了,天都塌下來了。

  在學校裡,不管大小考試,曉東拿到考卷,就會手抖個不停,15分鐘左右才能勉強穩住手指,再開始答題。同時,心跳也特别快,自己都能清晰地聽到“撲通撲通”的心跳聲。

  課堂上,曉東時常犯困走神,注意力沒辦法集中。

  “我很怕中考會考砸了,考不上重點中學,以後的人生會一片灰暗。媽媽肯定也會失望透頂,覺得為我做的犧牲都不值得。”面對張文武的詢問,曉東說。原來,曉東的考前壓力主要來自家庭。他的母親曾是一家大單位的領導,為了孩子的學業,她放棄了自己的事業,全身心陪讀。一直以來,母親對曉東的要求都非常高。一次曉東考試失利後,母親癱軟在沙發上,很長一段時間裡都表現得郁郁寡歡,時常唉聲歎氣。

  除了開解曉東,指導他做各種放松訓練外,張文武把更多的時間放在和曉東母親的溝通上。他反複強調:“不要讓孩子背負媽媽的幸福。孩子考試偶爾失利是非常正常的事,家長要認識到這一點。不能因為孩子一直以來成績優異,就不允許他出現失誤。”張文武再三提醒曉東母親,特别在考前沖刺階段,不要過度關注孩子的成績,不然隻會适得其反。

  曉東媽媽表示,已經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接下來會努力改變。

  适度焦慮情緒很正常

  病理性焦慮症要引起重視

  “醫生,我得焦慮症了嗎?”“我家孩子這樣正常嗎?”“我很焦慮,高考還能正常發揮嗎?”……門診時,張文武經常被孩子和家長問到類似的問題。

  考前焦慮是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是一種特殊的、由整個考試情境引起的心理緊張狀态。張文武表示,考前焦慮情緒和病理性的考前焦慮症是兩個概念,應對方式也不同。

  張文武介紹,焦慮情緒,是人們面對重大事件時的正常心理反應。因此,孩子在中高考前出現焦慮情緒是非常正常的心理反應,不必過于擔憂。而且,适度焦慮情緒,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考生集中專注力,對備考和考試也有一定好處。

  病理性的焦慮症則已經發展為一種心理疾病,考生和家長務必要引起重視、警惕,因為這很可能影響到考生的身心健康,也會直接影響到考試發揮。

  怎麼判斷是正常的焦慮情緒還是已經演變為病理性焦慮症呢?張文武介紹了3個簡單易行的判斷辦法。

  首先,你的擔心有沒有超過事情本身?

  比如,你對中高考的擔心,是否超過了中高考本身?偶爾擔心中考沒發揮好是正常的焦慮情緒。如果總是擔心中考失利,考不上好的高中,從此人生會一片灰暗,甚至如同世界末日,為此惶恐不安、沮喪崩潰,這可能已經發展為焦慮症。

  其次,看有沒有出現相對應的身體症狀。

  單純的焦慮情緒不會有明顯的身體症狀。病理性的焦慮症則往往會引起一連串的身體症狀,導緻自主神經系統活動增強,表現為心律加快、呼吸快而深、胃腸不适、多汗、尿頻、頭痛、腿軟、動作僵硬、失眠、頭昏腦脹、心亂如麻等。比如,案例中的萌萌反複出現荨麻疹,曉東一拿到試卷就手抖,晚上入睡困難。

  另外,看是否出現回避行為。

  隻有單純的焦慮情緒,考生不會有回避考試、學習的行為。如果已經發展為病理性的焦慮症,則往往會不想參加考試,不想去學校。

  張文武說,根據上述方法,如果發現自己可能有類似病理性焦慮症的表現,僅靠自己“減壓”,往往難以在短時間内見效。建議考生到專業機構,尋求專業心理醫生的幫助,盡快卸下包袱,從容應考。

  甯波晚報記者王穎通訊員孫夢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