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今天探讨一下八病的最後兩種, 大紐和小紐,昨天說了,八病的前四種(平頭、上尾、蜂腰、鶴膝)和四聲有關,不可同聲。第五第六種(大韻、小韻)和韻母有關,不可通韻。
今天的兩種是傍紐、正紐,他們和聲母有關 。
七、傍紐(大紐) 文鏡秘府論中記載:
傍紐詩者,五言詩一句之中有“月”字,更不得安“魚”、“元”、“阮”、“願”等之字,此即雙聲,雙聲即犯傍紐。亦曰,五字中犯最急,十字中犯稍寬。如此之類,是其病。詩曰:“魚遊見風月,獸走畏傷蹄。”(如此類者,是又犯傍紐病。)又曰:“元生愛皓月,阮氏願清風,取樂情無已,賞玩未能同。”又曰:“雲生遮麗月,波動亂遊魚,涼風便入體,寒氣漸鑽膚。”
空海解釋道,“魚遊見風月,獸走畏傷蹄”中月、魚聲母相同,獸、傷聲母相同,這叫做雙聲,因為兩個字不連在一起,就是犯傍紐。
元兢特意說,在一個韻腳之内的句子裡,有隔字的雙聲字是犯傍紐,這種病比小韻要輕,文人并不在意。如果不隔字的話,一個詞語是雙聲,就不是大紐,例如清qing切qie。
八、正紐(亦名小紐) 或曰:正紐者,謂正雙聲相犯。其雙聲雖一,傍正有殊,從一字紐之得四聲,是正也若“元”,“阮”,“願”、“月”是。)若從他字來會成雙聲,是傍也。如雲:“我本漢家子,來嫁單于庭。”(“家”、“嫁”是一紐之內,名正雙聲,名犯正紐者也。)
空海說有人認為,雙聲是不同的,傍紐(大紐)與正紐(小紐)有區别。僅僅是聲母相同而韻母不同是傍紐。一種讀音聲母韻母都相同,但是分别有四聲,就是正紐,如:元、阮、願、月。詩例如:我本漢家子,來嫁單于庭。家和嫁,都是jia,這是犯正紐。
元兢也說:一韻之內,有一字四聲分為兩處是也。例如梁簡文帝的詩句:輕霞落暮錦,流火散秋金。其中錦jin和金jin是同音不同聲調的字,這就是犯正紐。
古韻四聲與今天的四聲有不同之處,就是入聲字的特别之處。“元生愛皓月,阮氏願清風。取樂情無已,賞玩未能同”中“元”、“阮”、“願”、“月”為一紐。阮的在古韻發音裡和元一樣(康熙字典記錄:阮, 愚袁切,音元),月是入聲,聽着像yuan的短促發音;今天月yue與元yuan不同音,但古人把月yue作為元yuan的入聲讀音。
結語 四聲八病前四種與四聲相關,後四種和聲母與韻母相關。這一理論對于古代詩人的影響非常深。其中平頭、上尾在格律詩中是必須注意的,蜂腰注意一句内仄聲的變化,鶴膝是為了奇數句白腳的音韻變化,讀杜甫的詩就能看到 ,唐朝人的很多詩作之所以讀起來朗朗上口,就是因為注意規避這些音韻上的毛病,
大韻、小韻是韻母相同的字,傍紐、正紐是聲母相同的字,這四種在一句内可以注意避免,在兩句之内,詩人們都不以為然。
總之,四聲八病都是為了詩歌的音韻之美。雖然作詩不必一定拘泥與此,但是有的詩吟誦起來具有音韻之美,有的詩讀起來佶屈聱牙,區别就在于這些細節,有的人是不懂,有的人明白但是練字的功力不夠。無論是否具備規避聲律毛病的水平,明白規律後再去欣賞古人優秀的詩篇,就會明白古人的高妙之處,更曾加一層敬畏之心。
@老街味道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