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 論 依 據
一組疾病共同的臨床病理狀态
多種病因:高血壓、動脈硬化、心髒病、糖尿病、動脈炎 ┄
不同發病機制:栓塞、血栓形成、低血壓 ┄
衆多臨床征象組合的綜合征:受累血管及梗塞的部位、大小、側支循環
病理損害的動态發展過程
不同時期的主要病變
缺血3小時:線粒體腫脹、星形細胞足突水腫
缺血6~12小時:細胞結構的破壞
缺血1~2日:局部水腫
缺血3日:點狀出血
缺血1周:中心壞死
缺血3周:中央液化
主要影響因素:缺血速度、耐受性
病理生理
能量代謝衰竭
鈣超載
興奮性氨基酸及NO毒性
自由基損傷
酶障礙
階段性、相互關系、平衡調節
微小血管障礙
病竈周邊血管通透性增加
内皮細胞損害
血管壁破壞
微血栓或栓子
血管床減少
側支循環及自動調節障礙
部位、範圍、程度、影響因素
療效評價的重要條件
标準明确
條件控制嚴格
排除影響因素
循證醫學(注意可比性)
分析客觀、結論可靠(靶點、評定終點)
重要性和意義
梗塞竈的部位、範圍(血管大小、側支循環)
● 病因及病理機制(血栓形成、栓塞、低血壓)
● 臨床征象(各種綜合征)、病情輕重、預後
● 各種療法(包括藥物)的效果評價及選擇
腦梗塞有多種分型方法,其中較多分為動脈血栓性腦梗塞、心源性腦梗塞、腔隙性腦梗塞等。在臨床上最實用的是急性期确定梗塞部位及大小的分型,然而在早期,尤其是在3~6小時的複流時間窗内,常規CT和MRI不易顯示梗塞竈及确定範圍。
目前正研究用MRA或DWI / PWI-MR、DSA、SPECT及TCD等檢查來協助确定,但由于設備、技術、人力、經濟等條件限制,這些方法難以推廣應用。從臨床實際出發,我們建議采用OSCP分型和結構性影像CT分型。
分型治療
在治療實施中,除了以穩定内髒功能為主的全身支持及腦保護等通用之外,各個類型的重點:
1. 大梗塞(OSCP的TACI):抗腦水腫降低顱内壓,在時間窗(3~6小時)内符合條件者可緊急溶栓。
2. 中梗塞(PACI、較重的POCI):時間窗内的溶栓,有腦水腫征象者須抗腦水腫、降顱内壓。
3. 小梗塞(較局限的PACI、較輕的POCI):緩和的改善腦血循環。
4. 腔隙性梗塞:改善腦血循環。
5. 多發性梗塞:按輕重情況,分别采用小或中梗塞的治療方案。
腦梗塞的分期:缺血性腦損害的病理生理及生化改變呈一個動态發展過程,典型的腦梗塞在臨床上基本可分幾個階段,即急性期(1個月),恢複期(2~6個月),後遺症期(6個月後)
3. 未行或不溶栓者,應依臨床病理情況,還可酌情選用影響血壓及血容量少,作用緩和的改善腦血循環的治療,如丹參、川芎嗪、三七或銀杏葉制劑、鈣離子拮抗劑(尼莫地平、氟桂嗪,肉桂嗪)、低分子右旋糖酐等。
第二階段(3 ~ 14天)
主要是抗腦水腫降低顱内壓、改善腦血循環及營養代謝的治療,基本上是第一階段的降纖、抗凝、改善腦血循環、改善腦營養的藥物或腦保護劑及抗腦水腫降低顱内壓等的措施。生命體征穩定者,應早期行康複治療。
恢複期(2 ~ 6月)
繼續及酌情調整改善腦血循環和腦保護劑的措施,注意适當選用中藥、針灸等,進行規範化的康複治療,包括認知、言語及肢體運動等功能的康複。同時防治發病因素,防複發。
以上内容的分享對你有收獲?
如果你想學習更多【臨床病例經驗分享】、【看大咖學術視頻】、【收獲更多實用幹貨】,你可以加入我們關注不走丢呦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