荞麥是蓼科荞麥屬的一種植物,又稱為甜荞、烏麥。是我國常見的一種雜糧,一般研粉加工成面條食用,也可以煮粥飯食用。鄰國日本就有食用荞麥面的傳統。
從中醫角度認識荞麥,主要可以總結以下幾點:
1、荞麥能寬腸下氣、消積化滞,适合便秘者及痢疾腹痛裡急後重者食用。
2、古人認為荞麥性發,能引動宿疾,但随着品種的改良,這種不良反應已經越來越少了,但是慎重起見有宿疾及過敏體質者仍不建議食用,或者搭配蘿蔔同食,也可以避免此不良反應。
荞麥
荞麥的性味《千金方》:“酸,微寒”
《本草綱目》:“甘、平,寒,無毒”
《随息居飲食譜》:“甘溫”
關于荞麥的性味,諸家說法不一,我認為可能是觀察角度不同引起的。說它“寒”“微寒”,應該是從荞麥能夠消除熱瘡、丹毒的角度推論的。說它“溫”,應該是從荞麥能發風動氣的角度來看的。荞麥作為谷物,藥性理應柔和,我更傾向于“甘平”及“微寒”的說法。
荞麥
荞麥的功效1、補益氣血
《食療本草》:“實腸胃,益氣力”
《随息居飲食譜》:“益氣力,禦風寒”
荞麥作為谷物,自然是能夠補益氣血的。
2、寬腸下氣、消積化滞
《食療本草》:“能煉五髒滓穢”
《本草綱目》:“降氣寬腸,磨積滞”
《随息居飲食譜》:“開胃寬腸,煉滓穢,磨積滞”
荞麥可以寬腸下氣,能促進胃腸道蠕動,起到通便的作用,這與荞麥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有關,據研究其膳食纖維含量多達一般精制大米的10倍。此外古人認為荞麥可以消磨腸道積滞,用于治療腸道積滞引發的洩瀉、痢疾及腹痛,一般将荞麥面炒黃,用溫水調服。
3、清熱消腫
《本草綱目》:“消熱腫風痛”
古人将荞麥面用醋調後外敷,治療瘡癰、丹毒等皮膚疾病。現在很少這麼用。
荞麥面
關于“發物”及荞麥“發風動氣”的看法“發風動氣”是指某些食物在食用後能引起舊疾複發、新病增重。這類食物統稱為“發物”。從現代角度來看,“發物”多數屬于高蛋白的食物,其中的某些蛋白可能存在緻敏性,因此,某些人,特别是過敏性體質者在食用“發物”之後就會引起體内發生免疫過激反應,從而引起一些原本就存在的疾病,特别是自身免疫系統疾病的複發或加重。
自古對荞麥的記載中就提到荞麥的“發風動氣”作用
《食療本草》:“久食動風,令人頭眩。和豬肉食之,患熱風,脫人眉須。”
《随息居飲食譜》:“以性有微毒,而發痼疾。”
荞麥的發風動氣作用可能也與其含有某些緻敏性蛋白有關。不過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食用荞麥基本上看不到古人描述的這種不良作用。這可能與品種的改良有關,随着時間的推移,人們逐漸将富含有這種緻敏物質的荞麥品種逐漸淘汰,保留下來的是比較安全的品種。
雖然如此,但為了慎重起見有宿疾及過敏體質者仍不建議食用。
此外《随息居飲食譜》記載“蘆菔能制之”,也就是說蘿蔔有克制荞麥“發風動氣”的作用。因此喜歡吃荞麥的朋友可以搭配蘿蔔一起食用。
苦荞麥苦荞麥是荞麥屬的另一個品種,外形類似荞麥,但味道苦惡,故稱為苦荞麥。
苦荞麥與苦荞茶
雖然現在網絡上宣傳苦荞麥有種種保健功效,但在古人眼中,苦荞麥實在是沒有啥特别作用的一種谷物。李時珍認為“谷之下者,聊濟荒爾”,王孟英認為“雖不堪食,亦可救荒”。可見其在古代主要是饑荒時期的糧食替代品。
當然其作為救荒糧食,和燕麥一樣,也可以推測其營養物質的吸收轉化效率較低,反過來作為主食食用的話對糖尿病、高血脂應該也是有一定作用的。但是我仍然不推薦食用苦荞,為什麼呢,因為苦荞麥和它的兄弟荞麥一樣,同樣有“發風動氣”的作用。《本草綱目》就有記載到“多食傷胃,發風動氣,能發諸病,黃疾人尤當禁之。”因此為了避免這種問題,還是少食用苦荞麥為佳。
#快問中醫超能團##中醫養生##快問中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