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冷風飕飕,床上的你是不是更不想起床了?
相信冬季賴床是很多人的理想以及幸福感的來源,暖暖的被窩裡躺下不要太舒坦!
賴床就算了,還有很多人在冬天會進入“冬眠期”,總有睡不醒的感覺。
冬季血液流動性差,易困倦
冬季氣溫降低,氣溫的影響會導緻人體的血壓在冬季比夏季高12/6mmHg。
有證據表明,氣溫每降低1℃,收縮壓升高1.3mmHg,舒張壓升高0.6mmHg,這是因為氣溫下降時,人體内的腎上腺素水平上升,體表血管收縮以減少熱量的散發,同時腎上腺素使心律加快,心輸出量增加,導緻血壓升高。
圖片來源:攝圖網
而血管收縮導緻血液流動性變差,氧供應減少,這種情況下人容易困倦。
除了氣溫變化的影響以外,冬季容易困倦和我們體内的睡眠調節機制也息息相關。
晝夜節律有變化,影響睡眠
人的睡眠和清醒受到晝夜節律(生物鐘)和睡眠内穩态兩套機制的調節。
晝夜節律生物鐘是體内的定時系統,它使機體的行為、生理呈現近似24小時的節律,同時,它能受外界環境因子影響而使節律重新設置。
晝夜節律存在于每個人體内,視交叉上核在晝夜節律的調節中發揮重要作用。
光線照射在視網膜上,産生信号,通過視網膜到下丘腦的視覺通路,傳遞到視交叉上核,視交叉上核收到“這是白天”的信号後調節機體生物鐘,使其與外界環境提供的線索一緻。
進入冬季,晝夜長短發生變化,我國北方地區的變化更是明顯,大家會發現白晝逐漸變短,而夜晚逐漸變長。在這樣的光照線索下,人難免會提前犯困。
而且,冬季光照時長減少後,人體内褪黑素的分泌量增多,甲狀腺激素等分泌有所減少,這些激素的變化更容易使人昏昏欲睡、無精打采…
圖片來源:攝圖網
而且我們什麼時候睡,睡得多或者睡得少還受到基因的調控。有學者就發現體内有一個叫DEC2的蛋白質,如果上面的一個氨基酸發生了改變(第384個脯氨酸變成了精氨酸),人就會出現“睡得少”的表現型,平均睡眠時間減少至平均每天6.25個小時,而正常情況下是8.06個小時。
不是睡不醒,是節奏不一樣!
由于環境原因,很多人會在冬季困倦,但也有這麼一些人,啥時間見他,他好像都很困,似乎一年四季都昏昏欲睡。這種情況,有可能他是得了睡眠時相延遲綜合征。
睡眠時相延遲綜合征(delayed sleep phase syndrome,DSPS)是一種常見的節律障礙。有報道稱在青少年中的流行頻率為7%,在睡眠障礙門診中有 5%-10 %的失眠患者主訴存在睡眠延遲的情況。
DSPS 的臨床表現特點為:
(1)入睡和覺醒時間遲于社會常規作息時間,每天睡眠記錄顯示睡眠時相延遲連續>2周,并持續1個月以上;
(2)每天真正入睡時間大緻相同,一般在淩晨2點之後;
(3)一旦入睡,則睡眠持續時間和質量仍屬正常;
(4)早晨難以起床;
(5)即使強迫患者遵循常規作息時間也不能使睡眠時間提前。
如果是上班族或者學生,被迫在沒睡醒的時候早起,表現出來的症狀就是晚上睡不着,白天瞌睡不精神!
睡眠時相延遲綜合征與精神障礙有着密切的關系,在門診中,最常見的便是患有抑郁症的患者,而冬季也正是季節性情感障礙多發的季節。
季節性情感障礙
季節性情感障礙,有人也把它稱之為“冬季抑郁症”。
這種疾病它往往在一年内特定的時間中發生,過後一般又可以自行緩解,其中冬季發生的概率更高。
患者症狀包括容易悲傷、愛吃甜食、體重增加,白天嗜睡或者睡眠過多,但睡醒後仍然覺得不解乏,精力不足,有些人還表現為難以集中精力開展工作,與人相處比較困難。
如果在冬季難以控制的悲傷、睡也睡不醒,可能患上了“冬季抑郁症”,最好的辦法就是盡量保持規律作息,出門鍛煉,在微冷的空氣中感受陽光和空氣。
雖然待在暖和的被窩中是很舒服,但走出去也許會有新的體驗!不管是什麼原因導緻的冬季起床困難,我們還是要盡量調節自我,保持身體和心理的雙重健康!
來源/蝌蚪五線譜(ID:kedo2011)、科普中國
審核專家/尹鐵倫(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機場院區神經内科副主任醫師)、陳海旭(解放軍總醫院第二醫學中心,副所長,碩士生導師)
責編/侯曉然
審簽/志飛
監制/席淑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