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子肉
把子肉是濟南傳統魯菜,早在清朝時期,魯地即流傳有用草繩捆紮五花肉,加以醬油炖煮而成的把子肉,其味入口即化,香而不膩。一般還配以其他配菜一同炖煮,如鲅魚、四喜肉丸、油炸豆腐片、蘭花幹、青椒、海帶結,面筋、豆筋、豆皮、腐竹、腐衣、素雞片、虎皮雞蛋、黃花菜、小青菜、豆角、香腸、排骨、肘子、雞腿等。
把子肉作為山東濟南漢族名菜,屬于魯菜系。肉肥不膩,多滋多味。濟南把子肉肉要肥瘦相當,一斤切成數塊,用麻繩捆成一把,浸在醬油之中,猛火開鍋文火慢炖,其肥而不膩、瘦而不柴,入口有醇厚的餘香。把子肉講究用醬油來烹調,不放鹽。上乘的把子肉的精彩在于有肥肉的存在才能産生出肥而不膩的上佳口感。雖然是濃油醬赤熬制,但卻不鹹,剛好下飯。趁熱連肉帶汁澆在白米飯上,亦十分甘美。
2、九轉大腸
九轉大腸原名為紅燒大腸,是山東省濟南市的一道傳統名菜,屬于魯菜系;該菜品在清朝光緒初年由濟南九華樓酒樓店主所創;其做法是先将豬大腸經水焯後油炸,再灌入十多種作料,用微火炮制而成。成菜後,酸、甜、香、辣、鹹五味俱全,色澤紅潤,質地軟嫩。
九轉大腸成菜後,色澤紅潤,通體半透明,柔韌異常,層層相疊又層層相分。吃起來質地軟嫩,兼有酸、甜、香、辣、鹹五味,肥而不膩,鮮香味美,異常适口,久食不厭。
3、孟家扒蹄
孟家扒蹄是中國山東濟南的一道名吃,其曆史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紀前期。起源于濟南市五龍潭公園西南側的“文升園”,與彙泉樓齊名。文升園的招牌菜就是孟家扒蹄也叫“罐兒蹄”。到了1981年,“罐兒蹄”經過挖掘創新,吸其精華,拂其糟粕,自成一家,逐漸發展成了孟家扒蹄。孟氏趴蹄有軟爛香醉、色澤細膩紅潤,肉爛脫骨而皮整,味鮮醇厚而鮮香的特點。
成品軟爛香醇、色澤細膩而紅潤,肉爛脫骨而皮整,味鹹醇厚而鮮香。醬香綿爛,肥而不膩是老少皆宜的傳統美食。
4、糖醋鯉魚
糖醋鯉魚是以鯉魚為主料制作的藥膳。糖醋鯉魚”是山東濟南的傳統名菜。濟南北臨黃河,黃河鯉魚不僅肥嫩鮮美,而且金鱗赤尾,形态可愛,是宴會上的佳肴。《濟南府志》上早有“黃河之鯉,南陽之蟹,且入食譜”的記載。
關注我,我告訴你更多全國的美食
歡迎大家評論留言,喜歡的話就點贊、轉發支持一下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