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美食

 > 老北京特色地道美食

老北京特色地道美食

美食 更新时间:2025-05-24 08:16:40

新年正一步步走來,

“二十三,糖瓜兒粘”的童謠深入人心。

您吃過這個叫作糖瓜兒的東西嗎?

我們搜集了九種北京傳統的節日食品。

它們是老東西,老傳統,

承載着一代北京人的回憶。


01 糖瓜

老北京特色地道美食(過年才吃的老北京美食)1

隻雞膠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無長物,豈獨少黃羊。——魯迅《庚子送竈即事》

在咱北京啊,除夕這一天晚飯前,每家家長都要先用糖瓜在竈門前烤化,然後抹在竈王爺咀唇上。即使竈王爺不饞,人們也硬要把烤化了的糖饴放在他老人家的嘴邊。

糖瓜是老北京傳統名點,既是春節年節食品又是祭祀用品(祭竈神)。過去講廿三那天要祭竈王,買些用麥芽糖做的祭竈糖如糖瓜、關東糖供着,既有在他升天到玉皇大帝那兒禀報時,請他多多美言之意,又有以糖粘上竈王爺的嘴不讓他多說之心。北京有這麼一句歇後語:“竈王爺升天——好話多講”。

老北京特色地道美食(過年才吃的老北京美食)2

“糖瓜”是一種用黃米和麥芽熬制成的粘性很大的糖,把它抽為長條型的糖棍稱為“關東糖”,拉制成扁圓型就叫做“糖瓜”。脈田糖瓜材料是大米和麥芽,用料的比例是3:1,也就是3斤大米兌1斤麥芽;通常每做一次糖瓜,首先準備30斤麥芽,讓其發酵生芽後備用;再将90斤大米煮熟,和發酵生芽的麥芽混合,添加8至9擔水,一擔水約50斤,然後用火蒸煮,在适當的溫度下拉絲成瓜,完成這些數量的糖瓜,一般需用6至8人做一天。

老北京特色地道美食(過年才吃的老北京美食)3


02 合子

老北京特色地道美食(過年才吃的老北京美食)4

正月十一,老北京這一天有吃烙合子的習俗。

古人認為,“十”是“齊備完美,周而複始”的美好數字,在十之上再加一個“一”,就有了新的開始的意味,所以把元宵節前的四天作為“拜晚年”的時段。老北京有“不出十五,都可拜年”的說法:臘月三十之前叫“拜早年”,正月初五之前叫“大拜年”,正月初五即“破五”之後叫“拜晚年”。在大年前後這幾天因各種原因未能向親友和故交拜年的人,趕緊“拜個晚年”,也不失禮數。

正月十一,這一天的飲食習俗是吃烙合子,烙合子的“合”與“和”諧音,吃合子寓意日子過得和和美美

老北京特色地道美食(過年才吃的老北京美食)5


03 芥末墩

老北京特色地道美食(過年才吃的老北京美食)6

芥末墩兒,也稱為芥末堆兒,實際上就是芥末堆成的白菜墩兒。

“墩兒”在北京話裡一般是說一個人體重偏高,還有些矮胖,比較常見的形容一個胖胖的小孩子可以說“小胖墩兒”、“小肉墩兒”,這裡的“墩兒”還有些可愛的因素在裡面;再比如“門墩兒”,指的是北京四合院門口的兩塊大石頭,在門口一左一右,厚重得像守門神一樣,而門墩兒的樣式和精緻程度,與主人的财力和權利有着直接聯系,在老北京,看門墩兒便知這家人的勢力了。

還有形容飯館切菜的廚師也會被形容“切墩兒”,這裡面的“墩兒”多指切菜、切肉的砧闆,又厚而粗大的一整塊石頭或木頭。所以,形象地來說:芥末墩兒就是用芥末堆起來的矮胖的白菜。

老北京特色地道美食(過年才吃的老北京美食)7


04 雜拌兒

老北京特色地道美食(過年才吃的老北京美食)8

雜拌兒是一種表示吉祥的象征物,是老北京傳統節日民俗之一。

在春節,将一些表吉利的幹果摻在一起放在一大盒内供食用,故稱“雜拌兒”。是老北京過大年時,家家戶戶守歲時必吃的小食品。裝在宋代時已有内裝細果的“果子盒”中,即美味,又美觀實用。

老北京過年時,孩童們最喜歡吃的不是那餃子和年菜兒,他們最想吃最愛吃的,是那擺在佛堂裡奉神祖的“蜜供”和那色彩鮮豔各種味道的“雜拌兒”。由多種幹鮮果品摻在一起拌和而成。

老北京特色地道美食(過年才吃的老北京美食)9


05饹馇

老北京特色地道美食(過年才吃的老北京美食)10

江東俗稱正月二十日為天穿日,以紅絲縷系煎餅置屋頂,謂之補天漏——東晉《拾遺記》

老北京人正月裡宴客 餐桌上都少不了一道菜:饹馇饸。它能當主食也能當冷盤小吃 口感酥脆,咬上一口滿嘴生香。

老北京特色地道美食(過年才吃的老北京美食)11

它是一種比老北京城還老的北京特色食品。它伴随京杭大運河之生而生于運河源頭之通州,曆經人們千百年品味推敲,此味視運河漸衰而不顧至今留存于京東民間,且有日益蔓延之勢。京杭大運河通航後,大批京東百姓操起漕運營生。船工們從山東帶回酥脆的煎餅,日久受潮,煎餅變的皮軟,入口不爽。有心的人将煎餅卷成卷切成段下油炸,食之更香更脆,之久不變質。咯吱盒很快成為陪伴船工遠航的美食,在京航大運河碼頭張家灣方圓數十裡的京東一帶民間傳開。

老北京特色地道美食(過年才吃的老北京美食)7


06豆兒醬

老北京特色地道美食(過年才吃的老北京美食)13

豆兒醬是老北京傳統小菜。在過去,它是家家戶戶過年必備的地道下酒菜,有冰箱以後,炎炎夏日也能吃上下酒美容消暑的缤紛小皮凍了。

老北京特色地道美食(過年才吃的老北京美食)14

這道菜是老北京人講究的七蝶兒八碗兒擺排場中的一道充數的小炒,而真正的老北京“豆兒醬”要比“炒豆兒醬”可早了許多。 老北京人把制作“豆兒醬”,叫做“打豆兒醬”,那可是過年時才能吃到的美食,臘月二十九開始“打豆兒醬”,臘月三十除夕晚上就可以開吃,直吃到正月初五,也有的吃到正月十五的,因此,家家每次做,都是一大盆,好幾天才能吃完。

老北京的“豆兒醬”最早不怎麼有名,隻因從皇宮裡走了一遭,便身價倍增!據說,走的那遭,還是在清朝的同治年間,慶王爺奕劻過生日。

老北京特色地道美食(過年才吃的老北京美食)15


07茵陳酒

老北京特色地道美食(過年才吃的老北京美食)16

“京師酒肆有三種:一種為南酒店,所售者女貞、花雕、紹興及竹葉青;一種為京酒店,則山左人所設,所售之酒為雪酒、冬酒、涞酒、木瓜、幹榨。别有一種藥酒店,則為燒酒以花蒸成,其名極繁,如玫瑰露、茵陳露、蘋果露、山楂露、葡萄露、五加皮、蓮花白之屬。凡以花果所釀者,皆可名露。”——《清稗類鈔》

老北京喝茵陳有傳統,茵陳酒的用途,除了凡高興時喝一小杯,立夏之後喝了去濕,更重要的去處是在除夕夜的團年飯桌上。除夕之夜,新舊交替,一元伊始,萬象更新。這時阖家滿桌喝一杯綠茵陳酒,正是除舊迎新的絕好佳兆。所謂“茵陳”,是“以其經冬不死,更因舊苗而生,故亦名因陳”,因陳而布新,沒有比茵陳酒更适合除夕夜喝了

老北京特色地道美食(過年才吃的老北京美食)17

過去的文人名士也多喜歡喝茵陳酒。唐魯孫曾經寫過梅蘭芳和齊如山常喝同仁堂的茵陳酒:“北平同仁堂樂家藥鋪,有一種酒叫綠茵陳,這種酒綠蟻沉碧,跟法國的薄荷酒一樣的翠綠可愛。酒是用白幹加綠茵陳泡出來的。一交立夏,北平講究喝酒的朋友,因為黃酒助濕,就改喝白幹。一個伏天,總要喝上三五回綠茵陳酒。從前梅蘭芳在北平的時候,常跟齊如老下小館,蘭芳最愛吃陝西巷恩承居的素炒豌豆苗,齊如老必叫櫃上到同仁堂打四兩綠茵陳來。邊吃邊喝。詩人黃秋嶽說,名菜配名酒,可稱翡翠雙絕,雅人吐屬必出兒不凡。”這個“翡翠雙絕”一聽就清涼可愛,令人雙頰生津。

老北京特色地道美食(過年才吃的老北京美食)18


08 炸丸子

老北京特色地道美食(過年才吃的老北京美食)19

老北京文化博大精深,就是“一草一木”似乎都有故事。素丸子,一種最普通的吃食,不同的老北京人會講述不同的故事或感受。北京的年夜飯上必有丸子,因為丸子象征了阖家團圓,所以北京人要炸出一大盆丸子預備着。

炸丸子分素丸子、肉丸子,素丸子必須放大量的香菜,還有胡蘿蔔、五香粉、粉條,把這些和到面裡。 剛炸得的丸子直接吃就很香,要是沾點由蒜泥、黃醬、甜面醬、蝦皮、香油調好的“老虎醬”就更地道了。過年時,抓把丸子稍微過下油,用鍋燒點炖肉的湯汁兒,勾上芡,下鍋一熘,撒上把香菜,一盤焦溜丸子就得了。在老北京的冬天,正是吃素丸子的好季節。

老北京特色地道美食(過年才吃的老北京美食)20

在這個季節,對店家還是每個家庭做素丸子來講,一則原料好買,最重要的是,天冷了守着熱油鍋炸素丸子似乎有取暖的快意。況且聽人們說,冬季吃蘿蔔對人身體的調理和補益更有好處。大概是這些原因吧,那時的冬季,自己做素丸子吃的家庭不少。

老北京特色地道美食(過年才吃的老北京美食)21


09 魚

老北京特色地道美食(過年才吃的老北京美食)22

該是重頭戲了,年夜飯怎麼少得了大魚大肉?說到魚,必須不能少,年年有餘的寓意誰都知道。

但是,在老北京人眼裡,帶魚則不算。過去一般吃鯉魚,有鯉魚躍龍門之意,特别是家裡有臨考的學生的。黃花魚也是過去比較常見的。曾聽有人說:老北京年夜飯必須上整魚,其實真未必。門墩兒魚就曾是老北京人必備的年菜,這個就不是整魚,而是将魚切大塊兒炖,因酷似門墩兒而得名,用鲢魚或草魚做也行。門墩兒您都知道,它是大門口鎮宅迎祥的物件兒,因此門墩兒魚的寓意很好,叫吉祥有餘。

老北京特色地道美食(過年才吃的老北京美食)23


來源:帝都繪、老北京四九城、四九城、皇城根兒胡同串子、黃曆百科、百度百科、部分圖片來源網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皓組詞

相关美食资讯推荐

热门美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