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的部位與怎麼吃有很大關系,下面這些資料就是給大家講解怎麼食用牛肉,漲姿勢的好東東不但要懂得分享,更重要的是要存起來慢慢學。
下面就先從牛得各部位肉的分布圖來全面了解1、脖肉
主要包括頸斜方肌,胸頭肌,臀頭肌,肩胛突肌等。含第1至第7頸椎的帶骨肉,其一端與上腦相連在第七頸椎處切斷,另一端在第一頸椎處切斷,經剝離頸椎,抽出筋腱後剩餘的部分。位于牛頸部,肥瘦兼有,肉質幹實,肌肉紋理較亂,肉質較韌。最适宜制餡、炖制或煲湯。2、牛上腦
牛上腦是牛後頸部位的肉,位于頸部上側,脊骨兩側,肋條前。牛上腦肉肥瘦交錯,而且比例比較均勻,其外層紅白相間,韌性較強,裡層色紅如裡脊,質地較嫩,适于熘、炒、氽等烹調手法。如清炖牛上腦、香煎牛上腦等都是用牛上腦肉制作的經典美味。3、牛眼肉
是牛的一塊肌肉,其一端與上腦相連,另一端與外脊相連。眼肉外形酷似眼睛,脂肪交雜呈大理石花紋狀。由于肋脊部的運動較少,眼肉肉質細嫩,脂肪含量較高,吃起來的口感比較香甜多汁,不幹澀。适合烹調:涮、烤、煎。4、外脊
又稱西冷。位于牛的背部,因運動量較少,肉質較嫩。适宜煎制、涮制,是制作牛排和涮火鍋的上等原料。5、裡脊
又稱牛柳。位于腔體内,是肉質最細嫩的部位,纖維走向一緻。适合煎制、是制作牛排的上等原料。6、臀肉
主要包括臀中肌,臀深肌,股闊肌膜張肌的一塊淨肉。位于牛的後腿部,其肌肉纖維較粗大。适宜炒制、适合垂直肉質纖維切絲或切片;也可制餡。7、辣椒條
主要包括岡上肌。在前腿的肩胛崗上側剝離下來的一塊近似圓錐形的一塊淨肉,位于牛肩胛部,肉質細嫩有少量脂肪沉積,适合煎制、炒制、醬制。去膜後适于煎炒。帶筋膜适宜醬制。8、肩肉
主要包含牛的前肩胛部,前腿的上部,由岡上、岡下肌、前臂筋膜張肌,臂三頭肌外側頭肌構成,牛肩肉的間隙脂肪含量較多,肉質鮮嫩。位于牛前腿部,由于它是經常運動的部位,因此肌肉發達、肌間筋多、肉質較堅實。适合炖、烤、焖等。9、腹肉
主要包括背闊肌、腹外斜肌、肋間外肌等。胸腩腹肉上沿第1至第13肋骨頭處切開,再将第13肋骨留痕切開後,含第1至第13肋骨留痕的一塊淨肉。位于牛腹部,肥瘦相間,肉絲纖維較粗,肉質稍韌。适宜炖制;去除表面肋條部分後适于溜炒,是清真特色菜扒肉條的最佳原料。10、牛腩
主要包括腹内斜肌、腹外斜肌等。胸腩腹肉從劍狀軟骨與胸骨柄連接處切至第6肋骨頭處,再将第7至第13肋骨頭 處切開,然後沿第13肋骨留痕切開後,含8-13肋軟骨留痕部分的一切淨肉。位于牛腹部,外表面分别覆蓋筋膜,肥瘦相間,肉絲纖維較粗,肉質稍韌。适宜炖制。11、米龍
主要包括半膜肌、内收肌、股薄肌等的一塊淨肉。位于牛的後腿部内側,其肌肉纖維較粗大。适宜炒制、适合垂直肉質纖維切絲或切片;也可制餡。12、牛霖
又稱和尚頭或膝圓。位于牛的後腿部膝蓋骨上方,表面有一薄層筋膜,其肉質細嫩。帶筋适合溜炒,去除筋膜後适于做精肉牛排。 是制作清真特色菜‘燒子蓋’的最佳原料。13、大黃瓜條
主要是臀股二頭肌。與小黃瓜條相連,形狀近似四方形的一塊淨肉。位于牛的後腿部外側,其肌肉纖維較粗大。适宜炒制、适合垂直肉質纖維切絲或切片;也可制餡。14.小黃瓜條:
主要是半腱肌。形狀近似圓柱形的一塊淨肉。位于牛的後腿部外側,其肌肉纖維較粗大。适宜煎制、炒制,适宜切片後煎烤牛排,也可切薄片炒制。15、胸肉
位于牛前胸部,纖維稍粗,表面紋理多,并有一定的脂肪覆蓋,煮熟後食之脆而嫩,肥而不膩。适宜炖制或制湯。是清真特色菜溜胸口的最佳原料。切片後适宜涮制。16、前牛腱
主要包括腕桡側伸肌,指總伸肌,指内側伸肌,腕外側伸肌等。位于前腿部,從尺骨,桡骨上端,剝離尺骨,桡骨 後取下的部分。位于牛的前腿部,肉中筋質較多呈現雲花狀,肌肉較發達。适宜醬制,是制作醬牛肉的上等原料。17、後牛腱
主要是腓骨長肌、第三腓骨肌、趾外側伸肌、趾伸屈肌等。位于後腿部,從胫骨上端剝離胫骨後取下的部分。位于牛的後腿部,肉中筋質較多,肌肉較發達。适宜醬制,是制作醬牛肉的上等原料。18、牛尾
有奶白色的脂肪和深紅色的肉,肉和骨頭的比例相同,營養價值極高,宜炖食。19、雲花腱
位于牛的前腿部,肉中筋質較多呈現雲花狀,肌肉較發達。适宜醬制,是制作醬牛肉的上等原料。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本文摘自:對酒對花(360doc),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