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富/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大家都知道“溫水煮青蛙”的故事吧,也就是把一隻青蛙放在開水裡煮,它會立即逃脫,死裡逃生。但如果你把它放在溫水裡煮,一開始它竟很惬意地無動于衷,但當它發現高溫無法忍受時,已經心有餘而力不足,不知不覺地被煮死在熱水裡了。
“溫水煮青蛙”的故事之所以能在中國廣為流傳?一方面,它的寓意很好,強調“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道理,作為心靈雞湯, 富有哲理,充滿正能量。另一方面,故事的來源有根有據,它源于19世紀美國康奈爾大學一次所謂著名的“青蛙實驗”,科研人員把青蛙放在開水中,青蛙觸電般地竄了出去,而放在涼水中加熱,最終全部被煮死。
從表面上看,這個故事合情合理,無懈可擊,沒有人懷疑它的真實性。但真實的情況是,這個所謂的康奈爾大學實驗,至今沒有人能在教科書,或其他權威的文獻中找到它的出處。戈培爾說過:“謊言重複一千遍就成了真理”,加之這個故事的寓意很好,又是美國常青藤世界名校的實驗,人們對此深信不疑,并廣泛流傳,這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
事實勝于雄辯,實踐出真知。如果想知道溫水到底能不能把青蛙煮死,隻需要做一個小小的實驗就可以了。20世紀90年代,北京一位女生物教師就和全班同學一起做了這樣的實驗,以檢測這個故事的真僞。實驗結果讓人大吃一驚,原來“溫水煮青蛙”是一場徹底徹尾的騙局 ,它僅僅是一個虛假的勵志心靈雞湯而已。
讓我們一起看看這個實驗結果吧。當燒杯裡的水溫緩慢上升到60度時,容器裡的青蛙開始陸續跳出來。當溫度上升到65度時,所有容器裡的青蛙都跳了出來,竟然一個不落!青蛙對水溫的本能反應并不因為溫度變化的快慢而存在大的差異,它們沒有蠢到被煮死而不逃離的地步。
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提出,如果想得到某些方面的知識,就必須親自嘗試一下,而不能道聽途說。他一再強調“從做中學要比從聽中學更是一種較好的方法。”要培養創新精神的學生關鍵在于老師。
對這些所謂的“教育真理”,作為教師要敢于質疑,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北京的這位生物教師給我們做出了一個好的榜樣,我們應該為她的做法點贊。如果我們的教師都能有這樣的批判精神,并在教學中鼓勵學生敢于質疑、敢于創新,我想我們中國的教育就有希望了。
您質疑過哪些常見的“教育真理”,或您對中國當前的教育有何高見,請您在文末互動留言,談談您的看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