鹵水制品如何調色?這些小竅門了解一下
鹵水調色
鹵菜的顔色相對其它菜肴的顔色而言,其調制難度稍微要大一些。這不僅因為鹵菜一般都是批量制作,也因鹵制時所用香辛料中含有的各種不同成份對着色物的影響比較大,因此要想掌握好調制鹵菜顔色的技巧,就得了解相應着色物的性質、特點和運用。
1、正确理解食用色素
說到色素,人們多少都有點談虎色變的感覺,這是因為對色素不夠了解。色素是用以顯示顔色的物質,又稱着色劑或着色物。
而食用色素是色素中的一個種類,它是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原有的食物顔色,或增加食物相應顔色的物質,加入這種物質,可以改善和增進食欲,且對人體無害,食用色素又分為人工合成食用色素和天然食用色素,今天隻為大家講解天然食用色素用法。
2、天然食用色素
天然食用色素不僅對人體無害,而且還含有人體所需的有益成分。其是從天然原料中提取精煉出來,具有某種相應顔色的産品。
其中植物原料有姜黃、栀子等;動物原料有含在蝦表皮裡的蝦紅素等;微生物原料有紅曲米等。
天然食用色素相對于人工合成食用色素而言,成本較高,着色力和穩定性略差,但是安全性高,還含有人體所需的有益物質,并具有某些特殊功能。
比如姜黃色素具有降血脂、降血糖、消炎、抗病毒等作用;紅曲米具有降血脂、消食等功效;紫草紅有抗炎症、清熱解毒等作用。
天然食用色素的種類有很多,如辣椒紅、栀子黃、姜黃、紅曲色素、紫草紅、桑葚紅等幾十種。
3、鹵制品取色的原則
在給鹵水調色時,應秉持“無為而治”的态度。無為即是自然,治即是治理,“無為而治”就是不要過多地幹預,刻意去改變。
意思是說,在鹵制品的主要色澤确定以後,隻要顔色在合理的範疇内,就讓它順應自然的變化而變化。
現在,很多鹵制品就是保持本色,不刻意使用着色物,用常見的調味料和香料,将鹵水調成什麼顔色,鹵水就是什麼顔色,再與鹵制原料的自身顔色結合,就是成品的顔色,這就是自然、天然之色。
4、天然食用色素的運用
糖色調色:先調色後調味
川味傳統紅鹵水一般都要用糖色去調色,并且是先調色後調味,但具體到多少鹵湯應該添加多少糖色,都沒有硬性的規定,幾乎都是廚師憑借自己的經驗去靈活掌握。
為什麼要先調色後調味呢?答案是因為糖色的顔色能夠在150℃的高溫下,保持相對穩定,同時也不會因為鹵水酸堿度的變化而變色。
在實際的鹵制工作中,也并非一次性地将顔色調整到位,而是要經過多次調試,直到顔色達到相對飽和為止。
紅曲色素在鹵制時的運用
紅曲色素在鹵制時的運用,通常是将紅曲米熬制成紅曲水後,再調入鹵水中。
紅曲色素在實際鹵制過程中,往往會加入适量焦糖色素與之混合使用。這是因為紅曲色素對酸堿度和光比較敏感,穩定性較差,因此加入适量焦糖色素能夠彌補其不足之處。
所以用紅曲米作為着色物的鹵制品,要盡量避光保存,以減少色澤的氧化反應。
用栀子作為調色物
用栀子作為調色物時,應選擇色紅、形圓、子仁飽滿者。
通常的做法是:先把栀子放清水鍋裡熬制成汁水,再用熬出來的黃色汁水去炒制糖色,這就相當于栀子與糖色混合使用了,其原因也是由于栀子黃對光比較敏感。
用醬油給鹵水調色
醬油在川鹵中使用較少。因為很多人認為,用醬油給鹵水調色後,會讓鹵制品發黑,這也許是傳統醬油的制作工藝與現在有所不同而造成的。
醬油的紅褐色與焦糖色素的顔色很相近,而且現代醬油在制作過程中,也會加入适量焦糖色素去調色。
有人曾經用老抽和生抽混合後,再給鹵制品上色調味,這樣的鹵制品在正常避開日光照射和冷藏,并且不再進行二次鹵制加熱的情況下,其色澤保持了 1~3天,并沒有明顯的發黑現象,而且味道還更鮮醇。
5、調色要靈活運用
鹵水調色的工藝流程和方法極其簡單,但這些着色物在給鹵制品上色時的化學反應則相對複雜,它會随鹵水的酸堿度、溫度、鹵制時間、光照等諸多因素的變化而變化。
所以,我們必須了解着色物的基本特點和性能,這樣在實際運用中,才能更加靈活地混用它們去合理調色,以彌補單一着色物的不足。
對鹵味制品的調色,基本上都是先将着色物調入鹵水鍋裡,然後再觀察鹵水的顔色和鹵制品的顔色是否符合成品要求。
調色時,應多次分别加入着色物,不宜一次性調色。除了特殊要求以外,鹵制品的顔色應堅持“甯淺勿深”的原則。
至于是調味前去調色,還是調味後去調色,或者是鹵制品起鍋前去調色,都應根據選用的着色物特性而定,最終目的是讓着色的效果達到最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