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三法幫忙減贅肉
中醫認為,肥胖的病位主要在脾胃、大小腸,病機是脾失健運,水液代謝失常,痰濕阻滞,氣滞血瘀。中醫諸如拔罐、針灸、埋線等減肥方法可以通過健運脾胃、祛痰除濕、通暢經絡,疏通經絡中瘀滞的氣血,達到減肥目的。但以上方法都各有自己的優勢,有針對性地選擇才能事半功倍。
拔罐。從現代醫學看,肥胖是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拔罐産生的溫熱刺激可以擴張局部血管,促進血液循壞,利于機體代謝廢物的排出,使得更多的氧氣和營養物質進入細胞。相比西醫的吸脂、胃部切除術等方式,拔罐減肥具有痛苦小、副作用少的優點。拔罐主要選取背部督脈和膀胱經循行之處;或者在腹部神阙八陣穴上(在肚臍到關元穴長度為半徑做的圓周上)拔罐;或者根據肥胖具體部位,在手臂(手陽明大腸經)、大腿(足陽明胃經)或者臀部(足太陽膀胱經)拔罐或者閃罐,拔罐時間一般是10分鐘,時間長容易起水泡,隔日或者隔兩日1次治療,1個月為1個療程。
針灸。針灸減肥是利用中醫辨證施治原理,通過針刺特定穴位,調整肥胖者的神經和内分泌功能,抑制食欲,減少機體對能量的吸收,促進能量消耗,是對身體多系統、多靶點的整體調節。根據整體辨證取穴,針灸減肥還可以起到瘦局部的效果。中醫認為,腿部肥胖主要是由于下焦經和膀胱經不通所緻,這類人時常會水腫。對于腿粗的人群來說,可重點在足三裡、三陰交等穴位施灸。腰腹部過于肥胖的人,多是脾胃痰濕,臨床上多選取中脘、關元、氣海等穴位。手臂粗可能是血液循環造成的,施灸以陽池、曲池等穴為主。需要提醒的是,懷孕女性不可進行針灸減肥,容易引發宮縮發生危險。
穴位埋線。埋線是針刺療法的延伸,它以線代針,刺激持久,不需要天天到醫院,用于減肥也是一種簡便驗廉的方法,和拔罐一樣,埋線減肥有自己的禁忌人群:比如女性的月經期、孕期、哺乳期,疾病急性發作時,特别虛弱的人群,皮膚局部破潰患者,對蛋白線過敏等人群不能做埋線減肥。
提示:以上方法都隻适合單純性肥胖人群,因其他疾病引起的繼發性肥胖患者應首先治療原發疾病。
腿部贅肉多調肝膽
肝膽失調會引起肥胖,它通常體現在大腿内側和外側,以及腰部的兩側長贅肉。如果你屬于肝膽失調,不妨試試推拿。
刮肝經:清除大腿内側贅肉。刮肝經,其實就是用手掌根推大腿内側的肝經。每天睡覺前,用手掌根從大腿根部推到膝蓋附近,把這條肝經的位置推300下。推的時候可以沾一點肥皂或潤膚露,以免擦傷皮膚。
肝經又叫足厥陰肝經,本經一側有14個穴位(左右兩側共28穴):大敦、行間、太沖、中封、蠡溝、中都、膝關、曲泉、陰包、足五裡、陰廉、急脈、章門、期門。簡單地說就是大腿内側,大腿根部到膝蓋附近。
敲膽經:清除大腿外側贅肉。大腿外側膽經有一個天然的标志,就是人們褲線的循行位置。要想減去這個部位上的贅肉,隻需要拿指節去敲打就可以了。
提示:因為這些穴位都在皮膚下面的肌肉層,并不在皮膚表面,所以敲打的時候,力度要能滲透到肌肉裡面去。隻有像以上那樣敲打,效果才真正明顯。
腹部贅肉多是脾虛
腹部贅肉增多主要與脾氣虛弱有關。這裡,為大家推薦三招能緩解腹部肥胖。
按揉腹部。腹部肥胖者可每天摩腹,方法是雙手疊掌沿着臍周順時針摩腹,力度要輕柔緩慢。還可用空心掌拍打腹部,每次半小時。
藥膳調理。脾氣虛弱導緻的腹部肥胖,可通過吃藥膳達到健脾運濕效果。推薦日常喝點蓮子山藥粥,取蓮子30克、山藥80克、粳米50克,鍋中放入洗淨的粳米、蓮子和山藥丁,加足量水。大火煮開後轉小火,慢煲成粥即可。蓮子有補脾止瀉、滋養補虛的功效,山藥能健脾除濕、補氣益肺、固腎益精,二者合用,效果更佳。
配合中藥。腹部肥胖者想減掉大肚腩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有耐心,可在醫生指導下配合服用以益氣健脾為主的中藥。
提示:一旦脾濕過重,就會傷脾陽之氣,脾氣受損,無力将食物轉化為營養,而滞留為水濕,濕久必濁,囤積為脂肪。
如何減掉贅肉?推遲吃早飯,保持好身材
根據英國一項研究,早飯晚些吃、晚飯早些吃,也有助于消耗身體脂肪,維持好身材。
英國薩裡大學研究團隊在英國廣播公司一檔名為“相信我,我是醫生”的節目上,進行了一次實時拍攝試驗。研究人員讓9名志願者将每日早飯時間推遲到上午10點左右,晚飯的時間改在6點前,之後不再吃零食。結果發現,參試者們在早晚兩餐之間約7個半小時進食期内,脂肪和糖分攝入量降低,飲酒量減少,10周内平均減掉了将近2%的身體脂肪,體脂消耗量幾乎達到了正常時間用餐者的兩倍。
研究人員表示,調整用餐時間、增加體脂消耗,意味着長期減肥,這是因為身體已着手燃燒“儲備能量”。另外,縮短一天用餐時間的間隔,也有助于促進身體新陳代謝,進而達到減重的效果。專家稱,長時間堅持這樣的用餐習慣,可以減脂塑身,保持身材。
腹部脂肪過多或關聯大腦萎縮
英國研究人員發現,身體多餘脂肪尤其是腹部堆積脂肪,或與大腦萎縮相關。而腦容量減少,關聯記憶衰退和阿爾茲海默病的風險較高。研究報告刊載于最新一期美國《神經學》周刊。
英國拉夫伯勒大學研究人員查看9600名英國人的體重和腦容量情況得出上述結論。這些人平均年齡55歲,測量身高質量指數(BMI)顯示其中19%為肥胖。研究人員測量他們的腰臀比,并用磁共振技術測量他們大腦白質和灰質容量(這部分大腦富含神經纖維束、腦神經細胞,連接大腦不同區域,參與肌肉控制和感官知覺)。
即使計入年齡、運動、吸煙和高血壓等其他可能影響腦容量的因素,研究人員仍然發現,身高質量指數較高者腦容量較小,其中腰臀比較高者腦萎縮程度最明顯。研究顯示,健康體重人群大腦灰質平均容量為798立方厘米,身高質量指數偏高者平均容量為793立方厘米,身高質量指數與腰臀比均偏高者平均容量為786立方厘米。(來源:人民網-人民健康網)
支持我們請關注或使用評論功能↓↓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