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美食,很多人想到山珍海味,各種菜系,如果真的讓你說出最打動心靈的美味,似乎親人的飯菜有種别樣的魅力。這種兒時的味道,深深的刻在我們的心中,勝似一切的美食。
小時候特别不喜歡吃餃子,有一次我媽也不知道咋調的餡,是豬肉大蔥的,醬香濃郁,鮮嫩多汁,餃子皮的内壁都被湯汁浸透,簡直太好吃了。
有一次出門旅行,在路上的一個小地方,吃的羊肉泡馍,有個圓圓的餅子,媽呀,真的太好聞了,其實我根本吃不下去了,因為已經吃飽,太飽了,羊肉也非常好吃,但是我舍不得丢掉,于是拿回來放在賓館的床頭櫃上,睡覺都能聞到那種超級好聞的麥香,果然最樸實的美味,就真的來源于基礎食材。
我其實一直不太喜歡饅頭,包括結婚前也把不吃饅頭作為和老公談的條件之一的。直到有一次,身邊朋友研究饅頭設備,包括和面的比例都搭配,然後從麥子産地弄了幾袋面粉做設備測試,過程中反複幾次用設備擠壓面團(正常手工揉不了那麼硬的面團),最後入蒸箱,蒸出來的大饅頭超級好吃,從來沒吃過這麼香的饅頭。饅頭區别很大的,我媽做饅頭是買的酵母發面,我姥姥姥爺做饅頭是用老面或堿面發面,那味道差别可就大了。
小時候我姥姥生病家裡大人都去看護了,我們小輩就都去姥爺家吃飯,我姥爺做的那個饅頭真的是香噴噴,那會才真正知道差距,饅頭味道是姥爺>姥姥>媽>我,可惜就那會吃過幾次,後面再也沒吃着那麼好吃的饅頭了,後面想學也沒機會了,現在有時候還想着,外面也買不到那麼好吃的饅頭。新麥子磨得面加上自己做的土酵母,蒸出來的饅頭真的是好吃。隻有少數村裡老人還有這種做酵母的手藝,年輕的都已經不會了,主要是太麻煩。
另外真正自己磨的面蒸出來的饅頭不是白色的,是有點發黃的。土酵母就是弄個面頭,沒有可以去鄰居家借,沒啥技術。面粉顔色跟磨面的機器有關,麸子多了就黃、黑,少了就白。饅頭用地鍋蒸,蒸的時候柴火不要亂翻,否則饅頭會起泡。剛蒸出來的饅頭确實香,直接吃都可以,仔細嚼有甜味兒。
我們老家的酵母不是面頭,具體怎麼做我也不知道,好像是每年的二月二還是三月三做一次,也不知道是端午節,最好要在外面放一夜,要吸收一下外面的露水,這叫天仙酵,然後曬幹,裝瓶子裡,保持幹燥,用一年,用的時候每家的用法不一樣,蒸出來的饅頭也不一樣,有用面湯發的,有用棒子粥發的。還有用紅薯發的,紅薯發的蒸出來的饅頭特别好吃。如果有朋友知道具體的細節,可以在評論區分享一下呀。
帶點麥麸的面粉加上用老式發面方法(不是酵母,我們這兒管那個硬邦邦用來發面的東西叫面渣頭)做出來的饅頭,真的口感不一般,比在外面買的好吃多了,真是應了那句話,高端的美味往往隻需要最樸素的烹饪方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