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神經病變為什麼夜間麻? 糖尿病是一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為特征的終身性代謝性疾病長期血糖增高,大血管、微血管受損并危及心、腦、腎、周圍神經、眼睛、足等,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糖尿病并發症高達100多種,是目前已知并發症最多的一種疾病臨床數據顯示,糖尿病發病後10年左右,将有30%~40%的患者至少會發生一種并發症,且并發症一旦産生,藥物治療很難逆轉,因此強調盡早預防糖尿病并發症是非常重要的在上述并發症中,有一種并發症,容易被我們疏忽,它就是糖尿病神經病變;糖尿病神經病變是糖尿病最常見的慢性并發症之一,病變可累及中樞神經及周圍神經,後者尤為常見占所有糖尿病神經病變的50%以上糖尿病神經病變究竟有哪些危害?嚴不嚴重呢?如何防止呢?,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糖尿病神經病變為什麼夜間麻?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糖尿病是一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為特征的終身性代謝性疾病。長期血糖增高,大血管、微血管受損并危及心、腦、腎、周圍神經、眼睛、足等,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糖尿病并發症高達100多種,是目前已知并發症最多的一種疾病。臨床數據顯示,糖尿病發病後10年左右,将有30%~40%的患者至少會發生一種并發症,且并發症一旦産生,藥物治療很難逆轉,因此強調盡早預防糖尿病并發症是非常重要的。在上述并發症中,有一種并發症,容易被我們疏忽,它就是糖尿病神經病變;糖尿病神經病變是糖尿病最常見的慢性并發症之一,病變可累及中樞神經及周圍神經,後者尤為常見。占所有糖尿病神經病變的50%以上。糖尿病神經病變究竟有哪些危害?嚴不嚴重呢?如何防止呢?
一、糖尿病神經病變
糖尿病神經病變的主要根源是長期的高血糖。它的發生是由于長期高血糖引起機體代謝紊亂以及微循環障礙,從而造成神經缺血缺氧而受損傷所緻。 糖尿病神經病變的發生,特别容易被疏忽,因為各種神經細胞的損傷總是在我們不知不覺中發生着。當我們:出現典型的麻木感時,神經損傷已經很嚴重了,很難再恢複如初了!
最常見的糖尿病神經病變是外周神經病變,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是指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況下,糖尿病患者出現與周圍神經功能障礙相關的症狀。臨床呈對稱性疼痛和感覺異常,下肢症狀較上肢多見。感覺異常有:麻木、蟻走感、蟲爬感、發熱、觸電樣感覺,往往從遠端腳趾上行可達膝上,患者有穿襪子與戴手套樣感覺。感覺障礙嚴重的病例可出現下肢關節病及潰瘍,特别容易導緻糖尿病足的發生;疼痛呈刺痛、灼痛、鑽鑿痛,似乎在骨髓深部作痛,有時劇疼如截肢樣痛呈,晝輕夜重。有時有觸覺過敏,甚至蓋棉被都不能忍受,須把被子支撐起來。當運動神經累及時,肌力常有不同程度的減退,晚期有營養不良性肌萎縮。周圍神經病變可雙側,可單側,可對稱,可不對稱,但以雙側對稱性者多見。
其次是自主神經病變
自主神經病變往往很少單獨出現,常伴有軀體性神經病變。反之,有軀體性神經病變的糖尿病病例中,通過功能檢查,發現不同程度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的發病率可高達40%。可是一旦出現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的臨床症狀,則預後可能就比較差。
1. 心血管系統
(1)直立性低血壓:當患者從卧位起立時,若站位的收縮壓較卧位時下降大于30mmHg以上,則稱為直立性低血壓。(2)靜息時心動過速:靜息時心率90~100次/分,有的達130次/分。(3)無痛性心肌梗塞:是心髒自主神經功能障礙最為嚴重的表現。(4)猝死:在患有嚴重自主神經病變的糖尿病患者中,有呼吸、心跳驟停的事件發生。
2. 胃腸道系統:糖尿病胃輕癱可表現為惡心、食後腹脹腹痛、早飽、嘔吐等。糖尿病患者大多有便秘,但也有少數病人發生腹瀉,或腹瀉、便秘交替。
3. 泌尿生殖系統和糖尿病性膀胱病變:膀胱功能障礙可見于37-50%的糖尿病患者。與自主神經病變相關的膀胱症狀包括排尿不暢,尿流量減少、殘餘尿多、尿不盡、尿潴留、有時尿失禁,容易并發尿路感染。生殖系統表現為男性性欲減退、勃起功能障礙。所報道的發病率為30-75%。勃起功能障礙可能是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的最早症狀。
4. 出汗異常: 汗腺支配神經的功能障礙是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的一個常見症狀。主要表現為四肢末端少汗,但往往同時伴有軀幹部位的多汗。
中樞神經病變主要表現為認知功能受損。有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的中樞神經病變與阿爾茨海默病相關。 中樞神經病變嚴重影響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在糖尿病性單一腦神經病變中,最常見的是動眼神經麻痹。
二、糖尿病神經病變如何預防和治療?
1、如何預防?
預防糖尿病神經病變最好的方法當然是不得糖尿病。當我們處在健康的時候,就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飲食習慣。當我們處在糖尿病前期的時候,就要及時調整生活方式和改變飲食習慣,避免“前期”轉正。可以在控制飲食、适當運動、控制體重等的基礎上,補充低劑量的硫辛酸來預防及延緩糖尿病的發生率,預防糖尿病神經病變的發生
2、已經患糖尿病的患者控制血糖達标非常重要
對于已經患有糖尿病的朋友來說,預防糖尿病神經病變最最重要的,還是嚴格控制血糖!!! 對糖尿病患者來說,加強血糖管理,要全面管理代謝相關的危險因素,如戒煙、控制體重、控制血脂、控制血壓等,并在此基礎上合理規範使用降糖藥物,把血糖控制在健康狀态,可以避免糖尿病神經病變的發生與發展。最近幾年,糖尿病治療領域确實有不少的進展,下面就來介紹一下糖尿病傳統治療藥物和最新方法。
(1)傳統的治療藥物有:二甲雙胍;促胰島素分泌素類(包括磺酰脲類和非磺酰脲類)、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和噻唑烷二酮類等
(2)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受體激動劑:為新型皮下注射降糖藥。
GLP-1受體激動劑可以增強胰島素的分泌、減少胰高血糖素分泌來降低血糖,同時它還能通過中樞性食欲抑制來減少進食,減輕體重;其中部分GLP-1藥物還有保護心血管的作用。常用的 GLP-1 受體激動劑有;短效制劑(半衰期 2 ~5 h) ,艾塞那肽;長效制劑(半衰期>12 h): 利拉魯肽、貝拉魯肽,利西那肽,每天皮下注射一次;超長效制劑:艾塞那肽長效制劑、阿必魯肽、度拉唐肽、索馬魯肽等,其半衰期可達好幾天的時間,每周隻需注射一次即可;長效和超長效GLP-1 受體激動劑在促進胰島素分泌、降低空腹血糖和 HbA 1 c 等方面更具優勢。
(2)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抑制劑(SGLT2i):為新型口服降糖藥
它主要作用在腎髒近曲小管,抑制葡萄糖的重吸收,使尿糖排洩增加,從而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同時還能減輕體重;此外這類藥物還可以減輕心髒負荷、降低血壓,對心血管及腎髒有保護作用。目前,臨床上使用的 SGLT-2 抑制劑主要:恩格列淨、達格列淨、坎格列淨、伊格列淨、托格列淨等。SGLT-2 抑制劑不僅有降低血糖和 HbA 1 c 的作用,還具有心髒和腎髒獲益的作用。但是,長期應用該類藥物對腎功能的影響 還有 待 進一步研究,臨床使用過程中會 出 現酮症酸中毒、尿路感染和生殖器真菌感染等不良反應。因此,SGLT-2 抑制劑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千萬不能自行用藥。
(3)二肽基肽酶-4(DPP-4 )抑制劑:為新型口服降糖藥,DPP-4 抑制劑主要作用是抑制 DPP-4 對體内 GLP-1 的降解。目前臨床上使用的 DPP-4 抑制劑有:西格列汀、利格列汀、沙格列汀、維格列汀和阿格列汀等。
(4)、 腸道微生物制劑
近年來,多項研究表明,腸道菌群與 2 型糖尿病關系密切。因此,幹預腸道菌群可能成為今後糖尿病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有研究表明,阿卡波糖的作用機制之一就是調節了腸道菌群的平衡
(5)代謝手術
對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病友,代謝手術是一種有效的治療選擇。代謝手術不僅可以減輕體重、降低血糖,還能夠糾正血脂紊亂、改善高血壓等,可謂是一舉多得。目前普遍被接受的标準術式有 4 種:
A、腹腔 鏡 Roux-en-Y 胃旁路術(LRYGB)
B、腹腔鏡胃袖狀切除術(LSG)
C 、腹腔鏡可調節胃綁帶術(LAGB)
D、膽胰分流并十二指腸轉位術(BPD-DS)
術後,大部分糖尿病病友可以停用或減量使用降糖藥物,且糖尿病相關并發症的發生率和病死率明顯降低。目前證據表明,代謝手術是治療肥胖及其相關2 型糖尿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當然,手術不是萬能的,它隻是糖尿病的一種治療手段,術後還是需要長期的生活方式管理,才能保持療效。
糖尿病患者在采取各種方法治療控制血糖時,一定要注意預防低血糖,因為低血糖的危害比高血糖更嚴重,嚴重的低血糖會很快導緻心、腦、腎等器官的損害,嚴重者甚至會引起什麼危險。糖尿病患者,把血糖穩定地控制在達标水平,不高也不低,确實是比較難的。但是不管怎樣,為了我們的健康,再難也要努力去做。因此糖尿病患者要規律地飲食、堅持合理運動、規範用藥、定期監測血糖,定期随訪醫生,調整降糖治療方案,努力将血糖維持在健康水平。
3、糖尿病神經病變的藥物治療
在控制血糖的基礎上,對于已經産生了臨床症狀的糖尿病患者,應在醫師的指導下可以選擇一些藥物改善症狀:
(1)神經修複藥物:甲钴胺、生長因子、維生素B1等;(2)抗氧化應激藥物:主要是硫辛酸 硫辛酸:是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引起的感覺異常較效果較為理想;可以在飲食、運動、體重等控制的基礎上,補充低劑量的硫辛酸來預防及延緩糖尿病的發生率。 硫辛酸也可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而降低血糖,适當補充硫辛酸還可防止因高血糖造成的神經病變。 硫辛酸可抑制神經組織的脂質氧化,阻止蛋白質的糖基化,抑制醛糖還原酶,阻止葡萄糖或半乳糖轉化成為山梨醇。已知山梨醇能影響神經細胞功能,它在神經元内蓄積會引起糖尿病性支配感覺運動的外周神經病症狀。動物實驗顯示本藥可阻止糖尿病的發展,促進葡萄糖的利用,防止高血糖造成的神經病變。硫辛酸進入人體後易還原為雙氫硫辛酸,兩者均能促使維生素C、維生素E的再生,發揮抗氧化作用。本藥還可增加細胞内谷胱甘肽及輔酶Q10并可螯合某些金屬離子。用法用量:1.成人口服給藥:維持治療,1天200~300mg,分2~3次服用。靜脈滴注:250~500mg,加入100~250ml生理鹽水滴注,滴注時間約30min。嚴重者使用可1天300~600mg,2~4周為1個療程。2.老年人劑量 無須調整劑量。
(3)改善微循環藥物:
1貝前列素鈉:有抗血小闆和擴張血管的作用,其适應症:貝前列素鈉片,适應症為改善慢性動脈閉塞性疾病引起的潰瘍、間歇性跛行、疼痛和冷感等症狀。用法用量:通常,成人飯後口服。一次40μg,一日三次。 2西洛他唑:具有血管擴張作用及抗血小闆功能作用,适應症:可用于治療由動脈粥樣硬化、大動脈炎、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糖尿病所緻的慢性動脈閉塞症等;用法用量:通常,成人每次口服西洛他唑片0.1g(2片),1天2次。另外,可根據年齡、症狀适當增減 3 胰激肽原酶、是從豬胰腺中提取的蛋白水解酶,有擴張血管、改善血液循環和微循環以及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可用于多種心、腦血管病變,如原發性高血壓、動脈硬化、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髒病、腦動脈硬化、腦血栓、視網膜供血障礙以及周圍血管病變等。近來研究發現,本品可用于防止糖尿病微血管病變及早期糖尿病性腎病((有較好的治療效果);用法用量成人常規劑量:口服給藥:腸溶片:一次120~240U,一日360~720U,空腹服用。皮下注射:一次10~20U,一日l~2次,3周為一療程。肌内注射:一日10~40U,一日1次或隔日1次。臨用前,加滅菌注射用水1.5ml溶解。結膜下注射:一次5U。
另外還有鈣拮抗劑、活血化瘀中藥等都可以改善微循環;
(4)醛糖還原酶抑制劑:依帕司他:依帕司他為醛糖還原酶抑制藥,阻止葡萄糖或半乳糖轉化成為山梨醇,已知山梨醇能影響神經細胞功能,它在神經元内蓄積會引起糖尿病性支配感覺運動的外周神經病症狀。用法用量: 口服:成人飯前1次50mg,1日3次。随年齡及症狀适當增減。
(5)針對疼痛:可選擇: A:非甾體抗炎藥:吲哚美辛、雙氯芬酸鈉、奧沙普嗪、布洛芬等 B抗癫痫:普瑞巴林、加巴噴丁、卡馬西平; C:度羅西汀、文拉法辛及阿米替林等; D局部藥物如利多卡因貼皮劑、辣椒素軟膏; E:如仍無改善可考慮阿片類藥物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