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美食

 > 鮮銀耳湯正确做法

鮮銀耳湯正确做法

美食 更新时间:2025-02-03 03:56:08

鮮銀耳湯正确做法(加上這三種食材)1

北方的春天比較幹燥,容易使人口幹舌燥,而且春季裡因為天氣漸暖和起來了,一些細菌也開始活動繁殖,所以很多人容易在春天裡患上呼吸道疾病,比如咳嗽感冒之類的。而冬天裡吃辛熱的食品吃的多了,體内積郁的熱毒驚蟄後就要往外散發,這個時候适合多喝湯湯水水,滋陰潤肺、清熱解毒,對身體也很有好處。一般我會煮銀耳湯,适量加些雪梨什麼的,不過現在春天裡,除了雪梨銀耳湯以外,還有這道馬蹄木瓜銀耳湯值得推薦,尤其是女朋友們,更應該經常喝。

這裡我加了些馬蹄,馬蹄的學名叫荸荠,樣子小小圓圓的,長的不是很好看,皮色紫黑,肉質潔白,味甜多汁,清脆可口,可以當水果生食,也可以用來煲湯。食用馬蹄可以開胃解毒、消宿食、健腸胃。剛好家裡有木瓜和銀耳,所以就又買了一些馬蹄回來一起煲個甜湯給自己和家人。方法很簡單,就是用砂鍋炖煮,熬至銀耳軟糯粘稠,因為加了馬蹄、紅棗、木瓜和冰糖這些甜味的食材,湯味香甜,棗香、果香混合,口感順滑,特别好喝,來看看我是怎麼做的吧!

鮮銀耳湯正确做法(加上這三種食材)2

【馬蹄木​瓜銀耳湯】

【原料】:幹銀耳1朵、馬蹄适量、木瓜半個、紅棗适量、清水、黃冰糖;

【食譜制作過程】:

鮮銀耳湯正确做法(加上這三種食材)3

1、先把幹銀耳放到清水裡浸泡展開,用清水浸泡即可,這種銀耳很好泡的。

鮮銀耳湯正确做法(加上這三種食材)4

2、把泡好的銀耳去掉黃根,撕成小朵,砂鍋裝上足量的清水,上火燒至溫熱後,把撕成小朵的銀耳放到鍋裡,大火煮開,小火炖煮;

鮮銀耳湯正确做法(加上這三種食材)5

3、煮銀耳的同時處理馬蹄和紅棗,紅棗我用的是灰棗,個小味甜,因為家裡有孩子,我習慣先把棗核去掉再煮,馬蹄削去外皮,清洗幹淨,這樣的馬蹄脆甜,我也喜歡直接吃;

鮮銀耳湯正确做法(加上這三種食材)6

4、處理好馬蹄和紅棗以後就把這二種食材放進砂鍋裡,和銀耳同煮,銀耳大約煮了不到1小時就已經開始軟糯了,砂鍋裡的湯也有些粘稠了;

鮮銀耳湯正确做法(加上這三種食材)7

5、這時候再處理木瓜,木瓜我用了一半,這個木瓜也比較大;

鮮銀耳湯正确做法(加上這三種食材)8

6、把木瓜中間的籽去掉,再切成大一點的塊狀;

鮮銀耳湯正确做法(加上這三種食材)9

7、等到銀耳煮至軟糯以後再把木瓜塊放到砂鍋裡,同時放上适量的黃冰糖,繼續熬煮約15分鐘左右;

鮮銀耳湯正确做法(加上這三種食材)10

8、這道馬蹄木瓜銀耳湯就煮好了,木瓜容易爛,放進鍋裡以後就不要頻繁攪拌了,煮好以後放至溫涼就能食用了,口感香甜,銀耳軟糯,馬蹄雖然沒有生馬蹄那麼甜脆了,但也很好吃。

鮮銀耳湯正确做法(加上這三種食材)11

這道甜湯特别受小孩和女朋友的歡迎,我家二寶連着喝了兩碗還想喝,我自己也是一碗接一碗的,停不下啊!滋陰潤肺,口味香甜,又營養又美味,誰能不喜歡啊!三月裡的北方天氣幹燥,又馬上到女神節了,推薦這道好喝又好做的滋補甜湯給大家吧,如果您也喜歡,就動手炖上一鍋吧!

鮮銀耳湯正确做法(加上這三種食材)12

對了,這裡的紅棗我特别喜歡哦,建議去核以後再煮,吃的時候口感好。

【營養小貼士】

銀耳:銀耳味甘、淡、性平、無毒,既有補脾開胃的功效,又有益氣清腸、滋陰潤肺的作用。既能增強人體免疫力,又可增強腫瘤患者對放、化療的耐受力。銀耳富有天然植物性膠質,外加其具有滋陰的作用,是可以長期服用的良好潤膚食品。

木瓜:木瓜鮮美兼具食療作用,尤其對女性更有美容功效。木瓜所含的蛋白分解酵素,可以補償胰和腸道的分泌,補充胃液的不足,有助于分解蛋白質和澱粉。木瓜含有胡蘿蔔素和豐富的維生素C,它們有很強的抗氧化能力,幫助機體修複組織,消除有毒物質,增強人體免疫力,幫助機體抵抗包括甲流在内的病毒侵襲。木瓜果實中的有效成分能提高吞噬細胞的功效

馬蹄:馬蹄又稱荸荠,荸荠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生津、利尿通便、化濕祛痰、消食除脹的功效,可用于治療黃疸、痢疾、小兒麻痹、便秘等疾病;荸荠含有一種抗菌成分,對降低血壓有一定效果,這種物質還對癌症有防治作用。

紅棗:紅棗味甘性溫、歸脾胃經,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藥性的功能;而現代的藥理學則發現,紅棗含有蛋白質、糖類、有機酸、維生素A、維生素C 、多種微量鈣以及氨基酸等豐富的營養成分。

鮮銀耳湯正确做法(加上這三種食材)13

感謝您的閱讀,更多家常美味菜譜,請關注我的【魔多廚房】吧!如果您喜歡我的分享,歡迎點贊、收藏、評論、轉發給更多的小夥伴。如果您有更好的做法想要分享,歡迎留言,一起交流下廚的樂趣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美食资讯推荐

热门美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