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小常識
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緻病因素進入人體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包括食物中毒。通俗的講就是“吃出來的病”,這些緻病因素有化學性的、生物性的、動植物性的等等。
哪些原因可導緻食物中 毒等食源性疾病發生?
(一) 冷藏方法不正确,如将煮熟的食品長時間存放于室溫下冷卻,把大塊食物貯存于冰櫃中,或冷藏溫度不夠。(二) 從烹調到食用的間隔時間太長,使細菌有足夠的繁殖時間。(三) 烹調或加熱方法不正确,加熱不徹底,食物中心溫度低于70℃。(四) 由病原攜帶者或感染者加工食品。(五) 使用受污染的生食品或原輔料。(六) 生熟食品交叉污染。(七) 在室溫條件下解凍食物。(八) 廚房設備、餐具清洗、消毒方法不正确。(九) 使用了來源不安全的食物。(十) 加工制備後的食物受污染。
禁止生産經營的食品包括哪些種類?
(一)腐敗變質、油脂酸敗、黴變、生蟲、污穢不潔、混有異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狀異常,可能對人體健康有害的。
(二) 含有毒、有害物質或者被有毒、有害物質污染,可能對人體健康有害的。
(三) 含有緻病性寄生蟲、微生物,或者微生物毒素含量超過國家限定标準的。
(四) 未經衛生檢驗或者檢驗不合格的肉類及其制品。
(五) 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獸、水産動物等及其制品;
(六) 容器包裝污穢不潔、嚴重破損或者運輸工具不潔造成污染的。
(七) 摻假、摻雜、僞造,影響營養、衛生的。
(八) 用非食品原料加工的,加入非食用化學物質的或者将非食品當作食品的。
(九) 超過保質期限的。
(十) 為防病等特殊需要,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專門規定禁止出售的。
(十一) 含有未經過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批準使用的添加劑的或者農藥殘留超過國家規定容許量的。
預防食源性疾病的十項建議
(一) 購買食物時,注意食品包裝有無生産廠家、生産日期,是否過保質期,食品原料、營養成分是否标明,有無QS标識,不能購買三無産品。
(二) 打開食品包裝,檢查食品是否具有它應有的感官性狀。不能食用腐敗變質、油脂酸敗、黴變、生蟲、污穢不潔、混有異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狀異常的食品,若蛋白質類食品發粘,漬脂類食品有嚎味,碳水化合物有發酵的氣味或飲料有異常沉澱物等等均不能食用。
(三) 注意個人衛生,飯前便後洗手,自己的餐具洗淨消毒,不用不潔容器盛裝食品,不亂扔垃圾防止蚊蠅孳生。
(四) 少吃油炸、油煎食品。
(五) 不買不食腐敗變質、污穢不潔及其它含有害物質的食品。
(六) 不食用來曆不明的食品;不購買無廠名廠址和保質期等标識不全的食品。
(七) 不光顧無證無照的流動攤檔和衛生條件不佳的飲食店。不随意購買、食用街頭小攤販出售的劣質食品、飲料。這些劣質食品、飲料往往衛生質量不合格,食用會危害健康。
(八) 不食用在室溫條件下放置超過2小時的熟食和剩餘食品。
(九) 不随便吃野菜、野果。野菜、野果的種類很多,其中有的含有對人體有害的毒素,缺乏經驗的人很難辨别清楚,隻有不随便吃野菜、野果,才能避免中毒,确保安全。
(十) 生吃瓜果要洗淨。瓜果蔬菜在生長過程中不僅會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蟲卵,還有殘留的農藥、殺蟲劑等,如果不清洗幹淨,不僅可能染上疾病,還可能造成農藥中毒。
消費者購買食品時,一要購買正規廠家生産的食品,從正規渠道購買,不買“三無産品”;二是購買時應仔細查看産品标簽,關注産品名稱、配料表、廠名、廠址、生産日期、保質期、産品标準号等,不買标簽不規範的産品;三是發現有食品安全違法犯罪線索的,及時到相關部門投訴舉報,或撥打12315消費者專線電話。生産者、經營者要嚴把食品安全關,保障消費者的生命健康,絕不能實施生産、銷售有毒、有害食品、非法經營等違法犯罪行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