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土茯苓的主治

土茯苓的主治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7-24 13:23:45

土茯苓為百合科植物光葉菝葜的幹燥根莖。多生于山坡或林下,入藥部分隻選擇其幹燥後的根莖。長江流域南部各省均有分布。全年可采,以秋末冬初采收較好。除去殘莖及須根,洗淨後幹燥入藥;或新鮮時切成薄片,曬幹入藥。

一、土茯苓的功效:

土茯苓味甘、淡,平。歸肝、胃經。功效能解毒,除濕,通利關節。其特點善治梅毒,及因治梅毒而導緻的汞中毒。

常用于梅毒及汞中毒所緻的肢體拘攣,筋骨疼痛;濕熱淋濁,帶下,癰腫,瘰疬,疥癬等證的治療。

名家名著摘要:

《本草綱目》:“健脾胃,強筋骨,去風濕,利關節,止洩瀉。治拘攣骨痛,惡瘡癰腫。解汞粉、銀朱毒。”

《本草正義》:“土茯苓,利濕去熱,能入絡,搜剔濕熱之蘊毒。其解水銀、輕粉毒者,彼以升提收毒上行,而此以滲利下導為務,故專治楊梅毒瘡,深入百絡,關節疼痛,甚至腐爛,又毒火上行,咽喉痛潰,一切惡症。”

《滇南本草》:“治五淋白濁,兼治楊梅瘡毒、丹毒。”

《玉楸藥解》:“土茯苓燥土瀉濕,壯骨強筋,止洩斂腸,極有殊效。善治癰疽瘰疬,楊梅惡瘡。”

《本草備要》:“甘淡而平。陽明主藥。健脾胃,祛風濕。脾胃健則營衛從,風濕除則筋骨利。利小便,止瀉洩。治筋骨拘攣,楊梅瘡毒,瘰疬瘡腫。”

二、土茯苓的配伍應用:

1.用于梅毒或因梅毒服汞劑而緻肢體拘攣者。土茯苓有解毒、利關節之效,尤善治梅毒及汞中毒。可單味大劑煎服,也可配伍金銀花、白鮮皮、甘草等,即複方土茯苓湯

若治梅毒、淋病,還可配伍金銀花、紫草茸、茜草、枇杷葉、制草烏、诃子、栀子、白雲香、苘麻子、紅花、瞿麥等,即蒙醫驗方十四味土茯苓湯

汪昂言:“楊梅瘡,古方不載。明正德間起于嶺表,其症多屬陽明、厥陰,而兼及他經。蓋相火寄于厥陰,肌肉屬于陽明故也。醫用輕粉劫劑,其性燥烈,入陽明劫去痰涎,從口齒出,瘡即幹愈。然毒氣竄入經絡筋骨,血液枯槁,筋失所養,變為拘攣癰漏,竟緻廢痼。土茯苓能解輕粉之毒,去陽明濕熱,用一兩為君,苡仁、金銀花、防風、木通、木瓜、白鮮皮各五分,皂角子四分,氣虛加人參七分,血虛加當歸七分,名搜風解毒湯。”

2.用于火毒癰疖、熱淋尿赤澀痛之證。土茯苓有解毒和除濕熱之功。治瘡毒,最常與金銀花同用。若治熱淋,常配伍木通、蒲公英、萹蓄等藥。

汪昂言:“濕郁而為熱,營衛不和,則生瘡腫。《經》雲:濕氣害人,皮肉筋脈是也。土茯苓淡能滲,甘能補,患膿疥者,煎湯代茶,甚妙。”

3.用于頭痛及痛風。土茯苓能利濕洩熱,又能健脾胃、祛風濕。治濕熱蘊結之頭痛,可大劑量與其他祛風通絡之藥配伍,療效顯著。

若治濕濁瘀阻之痛風,常配伍萆薢、漢防己、威靈仙、炙僵蠶等藥。

三、土茯苓的用法用量:

土茯苓常入煎劑,也入丸散。入煎劑常用量十餘克至幾十克以上。

《本草綱目》:“土茯苓,有赤白二種,入藥用白者良。”

四、土茯苓的應用注意:

肝腎陰虧者慎服,服藥時忌茶。

《本草綱目》:“服時忌茶。”

《本草從新》:“肝腎陰虧者勿服。”

~

——中醫實戰筆記20.10.16夜

#中醫實戰筆記#

土茯苓的主治(本草精荟除濕解毒)1

土茯苓的主治(本草精荟除濕解毒)2

土茯苓的主治(本草精荟除濕解毒)3

土茯苓的主治(本草精荟除濕解毒)4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