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傷寒論的三陽三陰

傷寒論的三陽三陰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7-04 08:59:15

傷寒論的三陽三陰(謹記固護陽氣)1

導讀:今天跟着朱莘農先生學習治療夾陰傷寒證。

此證(夾陰傷寒)用藥,當處處衛護陽氣。古人謂:傷寒傷人之陽。

于此證尤須特别強調,凡甘寒傷陽,香燥破氣之品,切須忌用。

苦寒藥惟知柏最為适當,以其有堅陰滋腎之功,并能瀉下焦濕熱相火。

李東垣通關滋腎丸,佐肉桂以引火歸下而宣氣化,治口不渴而小便閉,用于此證,正是恰到好處,其有上熱已甚,下寒仍沍,而見舌紅津幹者,惟鹹寒育陰以救下,可以選用,并須酌情加入桂附,以照顧陽氣。

若果系下元空虛,浮陽陰火上幹而緻苔幹者,則又須參用黑錫丹鎮納之,而甘寒救上之品,切須禁用。

總之此病第一要義,當使中下陽氣振複,脾胃柢柱有權,即為有生之機。

故挾積滞慎用瀉下,雖大熱慎用寒涼。腹痛當防氣散,忌用破氣疏通,隻宜斂肝洩木。

噫呃當知沖逆,忌用辛香耗散,隻宜安中鎮逆。沉迷當知陽衰,忌用香竄開洩,隻宜豁痰以宣氣。

尿閉當知陰竭,忌用淡滲分利,隻宜滋腎以通關。

以上所論,主要說明不可為其假象所惑,全在臨證時精心辨析,活潑巧思,妙于轉環耳。

1

溫經撤邪之方

麻黃附子細辛湯(傷寒論方):麻黃、附子、細辛

桂枝湯(傷寒論方):桂枝、芍藥、甘草、生姜、大棗

按:用細辛以發少陰伏寒,桂枝以宣氣達表,附子以溫裡助陽,預為心髒衰弱防範。師麻、附、細辛方意,而去麻黃易桂枝;加白芍藥以和陰洩熱,為助陽發汗之劑。

2

滋源通尿之方

五苓散(傷寒論方):豬苓、澤瀉、白術、白茯苓、桂枝

通關滋腎丸(李東垣方):黃柏、知母、肉桂

大補陰丸(朱丹溪方):黃柏、知母、龜版、熟地、豬脊髓

按:五苓加附,助陽化氣,以導水利尿,為初期方法。迨寒從熱化,下焦濕熱郁蒸,則宜滋腎丸法。至大補陰丸,則取其壯水而益化源,然須看胃氣如何而酌用。

3

通降溫下之方

附子瀉心湯(傷寒論方):附子、大黃、黃連、黃芩

按:附子瀉心,為溫下之劑,全賴附子以維系陽氣,庶無下則傷氣之弊。

4

平降沖逆之方

桂枝湯(方見上)

桂枝加桂湯(傷寒論方):桂枝、芍藥、生姜、甘草、大棗(原方加重桂枝用量,後人有加肉桂者,可以取法)

真武湯(傷寒論方):白茯苓、芍藥、白術、附子、生姜

滋腎丸(方見上)

按:苓桂術附,化水以平沖逆,桂尤為平降沖逆之專藥,臨證實驗,無熱則用肉桂,有熱則用桂枝為優,因桂枝兼有發散之長。

白芍藥之味,或稱其酸,或稱其苦,酸則取其柔肝,苦則取其洩肝,緩中止痛,為此證主藥。

滋腎丸有堅陰滋水靜沖柔沖之功,為中後期主要藥物,但中氣弱者,知、柏當考慮。

5

鎮沖降逆之方

磁朱丸(千金方):靈磁石、飛朱砂

按:磁石引針,有吸引陰陽之義。其鎮逆而無傷乎氣,功勝代赭,故獨取之。他如龍齒、石英等,并可選用。

6

回陽救逆方

四逆湯(傷寒論方):甘草、幹姜、附子

附子理中湯(證治準繩方):附子、白術、人參、炮姜、炙甘草

益元艾附湯(活人方):艾葉、附子、幹姜、麥門冬、五味子、知母、黃連、人參、甘草、生姜、大棗、蔥白

白通人尿豬膽汁湯(傷寒論方):蔥白、幹姜、附子、人尿、豬膽汁

黑錫丹(局方):硫磺、黑錫、胡蘆巴、破故紙、茴香、沉香、木香、肉桂、附子、川楝子、肉蔻

按:陽氣欲脫,取參附桂姜,挽回垂絕之陽。黑錫丹助陽去寒,真陽賴以維系,浮陽賴其鎮攝,必要時依之作救急之方。白通、益元,熱因寒用,為格陽戴陽之治。

7

斂陽救逆之方

桂枝龍骨牡蛎救逆方(金匮方):桂枝、芍藥、生姜、甘草、大棗、龍骨、牡蛎

生脈散(醫鑒方):人參、麥門冬、五味子

按:陽氣散越,生脈、龍牡,斂之潛之。或格拒于上者,則佐桂以引火歸原,引陽入陰,使返藏窟宅。

8

鹹寒救下之品

濂珠、龜版、元精石、玳瑁、牡蛎、石決明

按:病至陽傷及陰,此時但顧其陽,則陰亦将竭,但滋其陰,則浮陽不潛。鹹寒之品,育陰而能潛陽,所以勝于甘寒也。

如胃氣不健者,龜版須酌用。若在救陰扶陽,兩不可缺之情況下,可合附桂同用,亦有殊效。

9

斂陰柔潤之方

酸棗仁湯(金匮方):酸棗仁、甘草、知母、白茯苓、川芎

複脈湯(傷寒論方):炙甘草、人參、生地、麥門冬、阿膠、麻仁、桂枝、生姜、大棗

按:陰液耗散,心肝失養,心悸、煩熱、不寐,唯柔斂濡潤為宜。複脈湯尤寓強心作用,是陰陽兩顧之方。

10

血肉補元之品

人乳、鴿湯、豬腎、紫河車、坎炁、鹿茸

按:此類藥物,溫養元氣,柔潤适宜,豬腎湯、鴿湯、人乳,益胃悅脾,尤為營養佳品。

11

和胃化痰之方

橘皮竹茹湯(金匮方):橘皮、竹茹、大棗、生姜、甘草、人參

溫膽湯(千金方):枳實、竹茹、半夏、陳皮、白茯苓、甘草

按:橘皮竹茹湯,寓清潤養胃之品,于化痰去濁之中,降逆而能扶胃,噫呃可以選用。溫膽湯洩降痰熱。皆為治程中輔用之方。

12

建中醒胃之方

黃芪建中湯(金匮方):黃芪、桂枝、甘草、大棗、芍藥、生姜、饴糖

參苓白術散(局方):人參、白茯苓、白術、扁豆、陳皮、山藥、甘草、蓮子、砂仁、薏仁、桔梗

四君子湯(局方):人參、白術、白茯苓、甘草

百合雞子黃湯(金匮方):百合、雞子黃

按:凡病有胃則生,故在病程治療中,須處處照顧胃氣。但病中用補,及病後調理,須看是否助邪。唯和中悅中,最為輕靈和平。凡用參則吉林、台須、北沙參為穩。百合補虛清熱,雞子黃安和五髒,病後衰弱,服用最佳。

小 結

仲景傷寒論少陰篇,論少陰病病機,從陰則化寒,從陽則化熱,少陰病邪從虛寒而化,自是正局,溫經扶陽,治亦正法。

其從陽化熱之證,一鼓而能陽氣沖複,寒邪悉從熱化,則從陰出陽,由虛轉實,于病最順。獨夾陰一證不然。

内經以腎為水髒,水中有火,為人身真陽,陰陽交紐,藏蓄不露,立生生化育之本。

夾陰證因于精氣受傷,少陰根氣先虧,一旦感寒,寒即伏于虛處而不散,即使化熱外發,其病機亦淹滞不易出達,每有已化熱者,勢已呈燔灼之炎;而未化熱者,仍冰伏于下焦。下焦寒則水中之火,不能藏納,孤陽浮越,與邪熱為伍,蒸騰于上。

此時中上二焦,一派熱證形象,最易惑人。

醫者若以救焚清熱為事,治用寒涼洩化,則腎中真火亦衰,未化之寒,愈形冰伏,水中之火,愈難藏納。此種陰盛格陽,下寒上熱局面,當思在上之熱,因夾龍雷之火而愈熾;在下之寒,又因真陽不歸窟宅而愈寒。陰陽水火交濟之道反常,非一般熱病之病理機轉可比。

古人謂其火非溫不納,浮陽非潛不降,故必主辛溫以引火歸原,引火即所以溫下散寒,且以解在上之炎蒸。更取成寒以潛納浮陽,潛陽即所以清熱救陰,且以攝在下之真陽。

蓋挽其為害于上者,而使之有益于下;火歸水中,則水不寒矣。此即陰陽互根之理。

此病最可畏者,陽熱熾張,消耗腎陰,則腎家陽虛在前,陰耗于後,原先之水寒陽越,竟成水涸陽飛局面。此時如欲引火歸原,無異抱薪救火,圖治之法,最難處理。

勉拟大劑鹹降以救下,佐以人參以救液,亦隻顧到救陰一面,聊濟焚如之急耳。

故醫者于此證,首先要具有膽大心細,任勞任怨之熱腸,眼明手快,掌握時機,切不可失之太晚。尤須運用四診八綱,識得此中真假,匠心獨運,活潑巧思,庶能應付此錯綜複雜之局面也。

筆者淺陋,讀書無多,臨證更少,管窺之見,如有錯誤,尚祈同道指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