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在《人間知味》裡這樣描寫栗子,“栗子的形狀很奇怪,像一個小刺猬。栗有“鬥”,鬥外長了長長的硬刺,很紮手。栗子在鬥裡圍着長了一圈,一顆一顆緊挨着,很團結。”可以說是形容得相當形象了。
堅果的外面大都有保護層,松子有鱗瓣,核桃、白果都有苦澀的外皮,栗子有硬刺,這大概都是為了防止松鼠來吃而長的,但貌似沒啥卵用,因為松鼠總有辦法吃到它們。
新摘的生栗子很好吃,脆嫩,隻是栗殼很不好剝,裡面的内皮太新鮮,特别不好去除。
把栗子放在竹籃裡,挂在通風的地方吹幾天,就成了“風栗子”。風栗子肉有微微皺紋,略軟,吃起來更加細膩有韌性。不像吃生栗子會弄得滿嘴都是碎粒,而且更甜。
但栗子還是熟食的較多。汪先生的家鄉原來沒有炒栗子,隻是放在火裡烤。冬天,生一個銅火盆,丢幾個栗子在通紅的炭火裡,一會兒,砰的一聲,蹦出一個裂了殼的熟栗子,這有點像崩爆米花了。
把栗子抓起來,在手裡來回倒,連連吹氣冷卻,剝殼入口,香甜無比,是雪天的樂事。
不過烤栗子要小心,弄不好會炸傷眼睛。烤栗子外國也有,西方有“火中取栗”的寓言,這栗子大概也是烤的。
炒栗子宋朝就有了。筆記裡提到的“炒栗”,我想就是炒栗子。汴京有個叫李和兒的,炒栗有名。南宋時有一使臣出使,有人借道獻炒栗一囊,即汴京李和兒也。一囊炒栗,寄托了故國之思,也很感人。
汪先生的父親曾用白糖煨栗子,加桂花,甚美。這讓人想起治愈系電影《小森林》裡,女主住的房子所在的森林盛産野生栗子,一到栗子成熟的季節,家家戶戶出動撿拾。
電影裡面就有一道糖漬栗子。有直接加白砂糖慢火熬制的,有在裡面還加了白蘭地的。吃起來甜糯無比,但許多人都對它贊不絕口,看來日本人很愛吃甜。
北京懷柔,從古至今道地闆栗産地
懷柔素有“中國闆栗之鄉”的美譽,清代《曰下舊聞考》中記載“栗子以懷柔産者為佳”。闆栗的故鄉,位于北緯40°的燕山山脈。花崗岩、片麻岩等分化形成的微酸土壤,将近10℃的晝夜溫差。懷柔的闆栗吸收了山地靈氣,出落得粒大殼薄,炒熟後極易剝落。
百年老樹,品種珍稀
懷柔的百年老品種栗子樹随處可見,即使是明清時期的古樹,也不足為奇。這裡的栗子曾作為貢品進貢當時的朝廷,如今普通老百姓也能吃到古代的貢品了。如今燕山古栗子樹約存4萬顆,樹齡在500年以上的僅40餘顆,這些古栗樹都坐落在明清闆栗園中。
栗樹從古至今并未經過嫁接,如今仍屬原生闆栗,保留原生闆栗的原滋原味。古老的闆栗樹盤根錯節,形态各異。如此大面積的古栗園,雖然飽經風霜,但仍根深葉茂,可謂京郊獨一無二的人文奇觀。
有詩贊曰:古栗蒼蒼滿坡生,曆經風雨仍從容。不吝獻出豐碩果,顆粒飽滿譽京城。
還原本真,萬物和諧
人工除草,不用任何化肥農藥除草劑,确保闆栗安全營養。保護地球水土清淨,放生護生,萬物和諧共生。從12年到16年,清淨家園合作社近600畝栗園生态種植,累計減少一千多升農藥除草劑毒害地球。
順應自然,靜待栗熟落地
靜待栗熟落地,顆顆人工撿拾,保留稀有的濃郁栗香和完整營養。由于每棵栗子樹的成熟期不同,即使同一顆栗子樹上的栗果也是陸續成熟,傳統的做法是等待栗子自然成熟落地再撿拾。但是這樣收獲期會持續一個多月,耗費人力物力,而且有丢栗子的風險。但為了保證栗子的風味和營養,清淨家園一直保留人工撿拾。
鐵鍋柴火炒制,香甜軟糯
在古老的竈上搭大鐵鍋,柴火炒制,既保留栗子的香甜,又增添了鐵鍋柴火的焦香。吃起來香甜軟糯,一顆接着一顆,停不了口。采用先進保鮮工藝,不添加任何化學添加劑,孕婦和孩子也可安心食用。
專門送檢歐盟251項農藥殘留檢測,檢測報告結果顯示零檢出。
過年的時候買了兩袋嘗鮮,一袋送人了,一袋一打開,清香栗子味撲鼻而來,幾個大人小孩一搶而光,至今仍忘不了那個軟糯的口感和清香的滋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