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應四季的特點,春季也是人體生命力最為旺盛的時期,此時新陳代謝開始轉盛,在這個季節特有的春茶便欣然帶着春的活力,帶着春茶特有的色香味,滿足了味蕾,舒展了感覺。然而,茶葉能治病,你知道嗎?所以,喝茶是有學問的。
茶葉的藥用史與發展
作為世界上最大消費量飲料之一的茶,最早的發現是由于其藥用功能,世界第一部藥書《神農本草經》中曾記載:公元前28世紀”神農氏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後随着茶樹種植的普及,飲茶開始風行世界,原因除了其承載飲料的功能之外,很重要的一點是因為它的神奇藥理功效。《本草拾遺》講“諸藥為各病,茶為萬病之藥”。
茶葉有效成分與預防心血管疾病
在涉及近十幾個國家、十幾萬人、近二十個流行病學得研究中,證實了茶葉預防心血管等疾病的作用。2002年美國《臨床營養學雜志》發表的一個“茶與心肌梗死的關系“研究中,對4,807名55歲以上的芬蘭人進行了約6年的跟蹤調查,研究顯示紅茶的攝入量毎增加100毫升,心肌梗死的發生危險就下降8.2%,同時,每天喝茶超過3杯的人,心肌梗死的發生危險下降43%,緻命性心肌梗死的發生危險下降到70%。另一項對3,430名沙特阿拉伯人中喝紅茶的人與患冠心病關系的研究發現,飲茶量越大,患冠心病的危險性越低。與不飲茶的人群相比,每天喝4-6杯紅茶的人群,患冠心病的相關性下降了19%,如果飲茶超過6杯,則該相關性下降到51%,這一結果揭示了飲茶可以預防冠心病。由于各地茶葉品種不同、習慣不同等因素影響,每個臨床試驗的結果不盡相同,于是在美國《流行病學雜志》上發表的一篇文章對世界上17個大型臨床試驗結果進行了統計分析,結果顯示飲茶可預防心血管疾病,統計結果還顯示,每天飲用3杯以上的茶可以使心肌梗死的危險性下降11%,中風的危險性下降22%-26%。
基于這些研究線索,科學家們對茶葉中蘊藏的有效成分以及存在的機理做了大量的試驗研究,發現了茶黃素、兒茶素等有效成分,它們可以通過抑制脂質過氧化、降血脂、抗凝、促纖溶、維護血管内皮功能、防治動脈硬化、保護心肌等多種機理保護心血管健康。
茶葉有效成分與抗脂質氧化
脂質過氧化反應是促發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體内自由基攻擊動脈血管壁和血清中的脂質,使之發生氧化反應而生成過氧化脂質,後者可刺激動脈壁增加粥樣硬化的趨勢,紅茶中的茶黃素和綠茶中的兒茶素是對抗自由基的強效物質,其抗氧化活性大約是維生素C的100倍。在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用含3%的紅茶粉末的飼料喂養大鼠,經過50天的喂養以後,從大鼠的肝髒切片中可以看出,脂質過氧化都得到了明顯的抑制。日本的一項研究中從用紅茶中提取的茶黃素處理巨噬細胞或者内皮細胞,結果發現茶黃素能減少細胞内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的氧化,其作用于茶黃素濃度和時間正相關。
茶葉有效成分與血管内皮功能
血管内皮功能障礙是動脈粥樣硬化的始動因素,也是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作用的靶器官,内皮功能受損是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早期标志之一,發生在斑塊形成之前。在對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危險因素研究中發現,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煙、飲酒、炎症都是可以起不同程度的内皮功能受損。因此保護血管内皮功能成為治療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一項試驗中,研究人員發現紅茶和綠茶具有同樣的抑制動脈粥樣硬化效果,其機理是通過調節血脂、抗氧化和抗纖發揮作用的,攝入低劑量的茶可使動脈粥樣因子下降26-46%,高劑量則下降48-63%。因此認為多酚物質特别是茶多酚預防心髒疾病的機理是通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小闆聚集達到的。另一項研究也發現了兒茶素能夠通過抑制由腎上腺素、膠原質等物質誘導的血小闆聚集作用,從而使之能夠減少血栓的形成,且随着兒茶素的使用量增加,作用也随之增強。
茶葉有效成分與調節血脂
由于血脂水平與罹患心血管疾病有密切的關系,降低血脂對于預防心肌梗死和冠心病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大量的科學研究發現,茶葉保護心血管健康也正是通過降低血脂水平的這一關鍵作用實現的。實驗證明,持續5年每年降低LDL膽固醇1mmol/L,大緻可使心肌梗死發生和冠心病死亡率減少25%。日本一項由13,916人參與的、為期一年的大型随訪試驗發現,受試者血中總膽固醇的下降與飲茶量有明顯的關聯度,每天飲用綠茶量超過10杯的受試者可觀察到降脂效果;飲用不足10杯的受試者平均飲用一杯茶可降低血總膽固醇0.015mmol/L。在另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一天飲5杯茶可使LDL-C下降11.1%,而飲用咖啡沒有得到同樣的結果。由于在美國和以色列的試驗中沒有得出飲茶有利于心血管健康的結論,因此分析認為可能是飲茶的種類和飲茶量不同造成的。另一方面,有關茶葉有效成分可調節血脂的臨床報道也比較多,但由于試驗方案設計和産品質量差異導緻試驗結果不盡一緻,因此雖然茶葉有利于心血管健康,但如何科學飲茶及有效利用茶葉的有效成分仍需要探讨。
什麼茶含有的兒茶素和茶黃素含量高?
我國6大類茶按照保健功效可以分為二類:發酵茶和不發酵茶,除了綠茶屬于不發酵茶外,其餘的都是發酵茶,下面一張圖讓您看明白;
●不發酵茶-茶綠
綠茶中兒茶素含量在所有茶中是最高的,兒茶素是茶多酚中最為重要的一種,具有較強的抗氧化功效,像六安瓜片、日照綠茶、 龍井茶、、碧螺春、信陽毛尖都屬于綠茶等。
●發酵茶-紅茶、黃茶、白茶、黑茶,
發酵茶是綠茶經過發酵而得的,其主要有效成分有兒茶素和茶黃素,以茶黃素和茶紅素為主,茶黃素是綠茶中的兒茶素成分在發酵過程中,經多酚氧化酶催化而成的一類水溶性化合物。在發發酵茶中,紅茶含有的茶黃素尤甚。目前,茶黃素已經成為評價紅茶品質的重要指标,享有茶葉中“軟黃金”的美譽。
發酵茶随着發酵程度的漸深,茶多酚(多酚氧化酶的作用下)→茶黃素→茶紅素→茶褐素,因此茶湯的色澤逐漸加深
自1957發現茶黃素以來,茶葉學家和醫藥學家就對其投入極大關注。2003年,《美國醫學會雜志》(JAMA)權威刊登了美國科學家的一項臨床實驗結果:茶黃素具有降血脂的獨特功能。茶黃素不但能與腸道中的膽固醇結合來減少食物中膽固醇的吸收,還能通過對動物體内的I型脂肪酸合酶的酮酰還原催化中心(KR)的抑制限制人體内源性膽固醇的合成,從而整體降低人體内的膽固醇水平、調節血脂,在預防心血管疾病、抑制癌細胞生長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目前,國内外學者對紅茶中茶黃素的保健功效、提取分離技術、形成機制、影響茶黃素含量的因子及其控制途徑、化學性質等方面進行了系統的實驗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是,由于天然茶葉中茶黃素含量低、提取及分離純化成本昂貴,限制了其大規模開發和廣泛應用。但有專家分析:若能通過替代、改造等人工方法提高綠茶發酵過程中的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從而大幅度提高茶黃素的濃度、純度、性質穩定性以及發現更多的茶黃素類物質(目前已發現的茶黃素12種),不但能彌補上述不足,而且茶黃素将成為茶葉中最具開發和應用潛力的有效成分。
很多的人在選擇喝茶時,往往更關注的是一杯茶的色、香、味。有人喜歡綠茶的鮮爽、白茶的清甜、黑茶的醇厚、紅茶甜醇、鐵觀音的清香、大紅袍的濃郁,還有黃茶攜帶了綠茶的澀和紅茶的醇。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喜好。
雖然飲茶有益于健康,但作為日常飲品,淡茶為佳,不可貪多。尤其患有疾病(比如肝病、貧血等)、營養不良、神經衰弱以及孕婦、乳母、兒童等人群不建議飲茶。
了解了茶葉在健康中起關鍵作用的有效成份以後,你就更能有的放矢地選擇适合自己的茶來飲用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