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哪些信号預示哪裡有問題?懶癌、尴尬癌、拖延癌……現在網上流行很多帶“癌”的詞語,雖然隻是開玩笑,但不得不說,真正的癌症是越來越常見了,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身體哪些信号預示哪裡有問題?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懶癌、尴尬癌、拖延癌……
現在網上流行很多帶“癌”的詞語,雖然隻是開玩笑,但不得不說,真正的癌症是越來越常見了。
2022年,國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每年約有406.4萬例新發癌症,死亡病例數約241.35萬例,發病和死亡人數均高于往年,呈不斷上升的趨勢。平均算下來,相當于每小時464人确診,276人因癌死亡。
一、癌症越來越多,年齡成主要因素說起癌症高發的原因,似乎每個人都能提出幾點,例如環境污染、不良習慣等,但專家指出,年齡是癌症的最大風險因素之一。
臨床上,多數癌症的發病率在45歲後快速上升,因為腫瘤需要經曆漫長的基因突變和免疫逃逸過程。
我們先來說基因突變。
細胞癌變的前提是基因突變,相關基因分為“緻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兩大類。
緻癌基因可促進細胞生長,一旦出現突變,活性增加,就會刺激細胞增殖。而抑癌基因可抑制細胞生長,一旦出現突變,活性丢失,細胞的生長就不受限制。
但細胞癌變不一定會産生腫瘤,因為少量的癌細胞可以被免疫系統清除,除非,它們發生了免疫逃逸。
免疫逃逸是指突變細胞逃脫了免疫系統的“監管”和“追殺”。人體的免疫系統十分強大,不僅能殺滅緻病細菌和病毒,還能清除異常的突變細胞,除非數量過于龐大,導緻免疫系統無法應對。
癌細胞和免疫系統的對抗可分為3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免疫清除,免疫細胞處于絕對優勢;
第二階段是免疫平衡,個别癌細胞獲得與免疫細胞共存的能力,免疫細胞無法徹底清除所有癌細胞;
第三階段是免疫逃逸,免疫系統喪失監管功能,癌細胞爆發性增長,出現腫瘤,甚至開始轉移。
這兩個過程都是相對緩慢的,因此癌症的發生需要時間的累積,平均十年以上。也就是說,活得越久,基因突變的積累量和免疫逃逸的發生概率會越來越高,患癌的風險就越大。
數據也證實如此,國家癌症中心的報告顯示,我國癌症的發生率和死亡率在80歲後達到高峰,确診數量和死亡數量在60~79歲年齡段最多。
二、癌症早期沒有前兆?權威提醒許多癌症在早期沒有明顯的症狀,這是因為癌細胞會“僞裝”,表達出與正常細胞相似的蛋白,從而逃離免疫系統的識别。
但症狀不明顯,不等于完全沒有症狀。根據國家衛健委疾控局發布的《癌症防治核心信息》,我們要關注身體發出的癌症危險信号,發現異常症狀後,要及時就醫。
具體的異常症狀包括:
圖源:中國人口宣傳教育中心制作,國家癌症中心聯合出品
三、牢記5組防癌數字,受益一生面對不斷高發的癌症,我們該如何預防癌症?不妨牢記這幾組數字,從生活的不同方面入手。
每周運動150分鐘
運動是很好的防癌方式,建議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或者75分鐘的高強度運動。
中等強度運動一般是指運動時感覺身體變熱,呼吸變快,但仍可以說話,例如快走、遊泳、跳舞和騎自行車等。高強度活動一般是指那些讓你提高心率、出汗和氣喘籲籲的運動,例如跑步、足球和健美操等。
久坐不超1小時,起來走動2分鐘
美國癌症協會的研究表明,每日久坐超過6個小時的人群,早亡風險比久坐少于3小時的人群高出19%,其中包括癌症死亡。久坐已經是公認的癌症危險因素之一,建議每次久坐不超過1小時,期間應起來走動2分鐘左右。
1滴酒都不要沾
酒精屬于一類緻癌物,即使每天隻喝少量酒,罹患癌症的風險依然會增加。
發表在《柳葉刀》的全球疾病負擔報告表明,飲酒會給健康帶來極大的風險,與早死、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密切相關,而且飲酒不存在安全範圍,隻有滴酒不沾,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危害。
每天吃5份蔬果
研究表明,無論是經常大魚大肉,還是常年素食,都不利于癌症的預防。最好的防癌飲食是達到營養均衡,盡量吃天然食材,減少加工食品的攝入,同時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每天至少吃5份蔬菜和水果(1份約85克)。
體質指數控制在18.5 - 24
肥胖是癌症的危險因素之一,與甲狀腺癌、肝癌、胃癌、腎癌等14種不同的癌症有關。生活中要注意控制體重,體質指數(BMI)控制在18.5~24的範圍内。
想要遠離癌症,建議牢記上述的防癌數字,尤其是在45歲以後的中老年人,身體免疫力逐漸下降,癌症的發病率開始上升,更要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多留意身體的異常症狀,定期體檢和篩查。
參考資料:
[1]國家癌症中心發布:2022年全國癌症報告.科技日報,2022-03-23
[2]癌症防治核心信息及知識要點,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2020-03-23
[3]Crazy Simple Ways to Prevent Cancer. Healthcentral. Nov 14, 2019.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