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田傑雄)懂臘肉的人,能在四川中江縣富強村的臘肉裡聞出一絲柏樹油脂的香氣,它源自用于熏制臘肉的柏樹,當地人稱之為“柏丫”。其實這股香氣不僅彌漫在富強村,也是四川人記憶中的“老味道”。從事臘肉生産15年的老手藝人凡金武說,家鄉臘肉的風味,就在柏丫的一台台土竈間。
四川臘肉,年底春節正是味道最好的時候。受訪者供圖
凡金武說,在富強村,每年開始制作臘肉多在中秋節過後,最晚11月也會陸續開始,到了年關團聚時,正是這臘肉最好的“賞味期”。制作臘味,是留守家鄉的人年年往複的傳統。“今年臘肉的銷量比往年稍稍遜色一些,但通過網上銷售,一年也賣出了1000多噸,發往了全國二十多個省市。”
說起四川臘味與湖南臘味的區别,很多人覺得差别并不大,在大體的制作流程上,凡金武也表示沒有太多不同。那麼如何區别兩地的臘味?“最重要的在于熏制的材料,以及對于辣椒、花椒的運用。”
大概沒有哪個地域,比川渝地區更懂得運用麻辣。“四川和湖南在臘肉上的做法或許差不多,隻是用料不一樣,像我們這邊更喜歡加花椒或者辣椒,配合五香調料,将臘腸腌制出更多風味。”凡金武說待臘肉自然晾幹後,用柏丫條熏制,也是為臘肉打上一道家鄉的标簽。用于熏制的柏丫,通常要自帶綿延的香氣,在傳統做法中,将柏丫打濕,蒸騰的煙氣會将挂在土竈上的臘肉團團包裹起來。
湖南地區制作臘肉更看中色澤,因此多選果木等油脂偏低的木材,而在四川,則是柏樹獨特的油脂和香氣賦予了臘肉特有的風味。在全程約30天的制作過程中,臘肉留住了年味,也留住了家鄉的煙火氣。
新京報記者 田傑雄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郭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