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早餐怎麼吃最好?“衣、食、住、行”與人類健康息息相關,其中“食”是這些要素之一,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糖尿病患者早餐怎麼吃最好?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衣、食、住、行”與人類健康息息相關,其中“食”是這些要素之一。
當今糖尿病患病率之高與國人生活條件,尤其是飲食水平提高密切相關。不良飲食習慣可導緻體重增加、胰島素抵抗、高血壓、血脂紊亂、血糖紊亂,最終導緻冠心病、腦卒中、腫瘤患病增加。
科學飲食對糖尿病患者至關重要,通過科學飲食可實現糖尿病患者減重、血糖穩定、改善心腦血管疾病危險因素。
01
糖尿病患者要做到均衡飲食
目前,針對節食減肥的有生酮飲食,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病風險的有地中海飲食。然而,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學界更建議采用均衡飲食。所謂均衡飲食,就是每日熱量攝入的50%~60%來源于碳水化合物,15%~20%來源于蛋白質,15%~30%來源于脂肪。
糖尿病患者均衡飲食不是限制某一類食物攝入,而是限制一日總熱量攝入,實現體重10%~15%的減輕。一日三餐是人類千年來形成的習慣,與人類日常生活密切相關。
當然這些習慣和活動可能會影響進食習慣,有人幾乎不吃早餐;有人常年上夜班;有人早餐進食少,晚餐進食為主等等不一。
02
三餐以早餐為主更有助控糖
那麼,這些進食習慣是否會影響個體健康和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呢?一日三餐尤其是早餐為主的三餐是最符合人類生物節律的進食習慣。有研究顯示,早餐為主餐的進食習慣與晚餐為主餐的飲食習慣相比,在同等熱量情況下,早餐為主對非糖尿病個體體重減輕更有利。除早餐餐後血糖較高外,午餐後、晚餐後血糖均較低,全天餐後血糖總體水平早餐為主餐的個體更低。對糖尿病患者也是如此,全天胰島素用量更低,饑餓感更低。
同樣是一日三餐,早餐熱量占全天熱量比越高,個體胰島素敏感性越高;而晚餐熱量比越高,胰島素敏感性越差。早餐熱量比達到25%~50%,對改善胰島素敏感性最優。早餐進食食物種類對全天血糖控制情況也有不同。有研究顯示,早餐高碳水化合物攝入(占全天總熱量比25%~30%,碳水占50%)與低碳水化合物(占全天總熱量比15%~20%,碳水占10%)比較,早餐後血糖較高,但全天平均血糖更低,次日空腹血糖更低。
03
晚餐最好堅持高蛋白低碳水飲食
那麼,晚餐吃什麼呢?
研究人員觀察了晚餐高蛋白低碳水飲食對空腹血糖、全天血糖的影響,發現高蛋白飲食餐後血糖更加平穩。研究人員比較了不吃早餐與一日三餐對個體血糖的影響,發現不吃早餐者,雖然早餐後時間段血糖不升高,但是午餐後、晚餐後血糖波動更顯著,胰島素分泌更差。這進一步提示,早餐進食有利于全天胰島素分泌,血糖更加平穩。
最後提醒一下,除了一日三餐,早餐為主之外,進食順序也顯著影響餐後血糖波動。對同等熱量進食情況觀察發現,按菜—肉—粗雜糧順序或菜肉同吃—粗雜糧進食與先吃主食或吃三明治相比,餐後血糖更加平穩,胰島素分泌更少。甚至糖尿病前期者改變飲食順序,也可顯著避免下次餐前低血糖的發生。
肥胖、糖尿病患者,即便是高血壓、血脂紊亂、高尿酸血症、心腦血管病及腫瘤患者均應該采用一日規律進餐,早餐不可缺,甚至應當熱量足,正所謂早餐如皇帝、午餐如平民、晚餐如乞丐,晚餐外出進食時少吃碳水更優。
轉自人衛健康
來源: 健康北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