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人子,最大的悲哀莫過于:“子欲養而親不在”!
這是小青前幾天對我說的話。
小青從小是被外婆帶大的,就在前幾年,外婆得了肺癌,因為家裡條件差、外婆年紀又大了,一衆親戚決定放棄治療。
之後的每一天,外婆很痛苦,直到最後一天……
癌症發病率越來越高,已經俨然成為一個社會問題。家中不幸有父母身患癌症,對于絕大多數家庭都是沉重的壓力。身為子女即使想盡力救治父母,但面對高昂的癌症治療費用,也不得不思量:也許隻是換取幾年時間,真的值得為此賣房舉債,讓全家人都背上重擔嗎?
對此艱難的選擇,腫瘤科醫生認為,應當綜合父母的癌症病情、家庭的經濟狀況、父母的身體狀況等進行判斷,做出最優化的選擇,而不是毅然舉債,或盲目放棄治療。
對于父母的癌症病情,要考量三個問題。
一是父母的癌症有沒有可能治愈?如果隻是早期癌症,治愈的概率很大,或者雖處于晚期但也有可能治愈的癌症,比如某些淋巴瘤,或者絨癌一類的惡性生殖細胞腫瘤,能盡力治療自然最好,輕易放棄就比較可惜。
二是父母的癌症如果不能治愈,但積極治療的話,能否帶瘤生存較長時間?比如一些晚期乳腺癌、卵巢癌、結直腸癌甚至肺癌等,積極治療下還是可以長期控制的,就值得嘗試。對于肝、胰腺、膽等位置的癌症,往往發現時就已是晚期,也沒什麼有效的治療手段,就需要慎重決定。還有一些分期很晚的癌症,已發生髒器轉移,盡全力放化療則可能适得其反。
三是如果父母的癌症既無望治愈,又不能長期控制,是否就放棄治療?也并非如此。如果完全不治療,晚期癌症病人可能遭受各種病痛折磨,生活質量會非常差。比如晚期肝癌、胰腺癌,用較溫和的治療,就可以有效減少病痛,提高生活質量。
父母的癌症病情是一方面,家庭經濟狀況是另一方面。癌症治療的費用,說是無底洞也不為過。如果資金方面毫無壓力,隻要父母體質允許,自然盡力嘗試最先進的療法。但大多數家庭隻是剛好富足甚至十分貧困,就應當量力而行,最好跟醫生說明情況,不必羞于啟齒。竭盡全力雖然感人,但落得人财兩空的結果就不甚理智。
此外,父母的身體條件也是選擇治療方案要考慮的問題。癌症發病年齡往往較大,如果父母平時體質就比較差,甚至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過于積極的治療可能反而會降低免疫力,縮短壽命,這時采用溫和、保守的治療可能更明智。
身為子女,除了面臨積極治療或溫和治療的選擇,常常還會擔心是否要讓父母接受化療。對于化療,很多人都有所忌憚,認為副作用大,甚至認為會加速癌症病情惡化,或者有的人就認為不化療就沒法生存。
其實這些觀點都有偏頗。化療既沒有絕對的好或絕對的壞,也不是癌症唯一的治療手段,它隻不過是其中一種比較常用的方法而已。
對于一些癌症來說,化療目前還是無可替代的。比如白血病、某些淋巴瘤、絨癌等惡性生殖細胞腫瘤,隻能用化療進行醫治,如果拒絕化療,患者可能很快死亡。雖然有毒副反應,但好處遠大于壞處。
對于大多數癌症來說,化療隻是輔助治療的手段。像很多早中期癌症,在進行手術的前後就需要輔助化療,因為腫瘤包塊雖被摘除,但體内仍可能有殘留癌細胞,用化療可以消除隐患,降低轉移複發的風險,對于癌症治療非常重要。
還有一些癌症,用化療雖然不能治愈,但有很好的控制效果,比如晚期直腸癌、胃癌、浮現愛、卵巢癌等。不過近幾年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也風生水起,這個階段的化療很可能會被逐漸取代,但目前來講大多數人還無法獲得最先進的治療,化療仍不應當被抛棄。
當然,對于那些化療不敏感的癌症,使用化療就沒有太大價值了,還反而讓患者受罪。
所以,對于癌症治療不能輕易下定論,應該綜合各種因素考慮。#清風計劃##39健康超能團##2019算數健康大會#
參考資料:
[1]癌症為何要化療.人民網.2004年11月24日
[2]抗癌治療也需人文關懷.人民日報.2015年2月5日
[3]積極治療:給癌症一個平等的機會.中國健康月刊.2004年第12期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