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就喜歡在山上找吃的,各種野果子都是滿滿的回憶,但是一般到了秋天以後野果就少了,不過相信經過秋風和霜降的洗禮後的果子會更好吃。而事實就是如此,在10月以後就會有一種叫“雞爪子”的野果熟了。
不過這種果子和普通的果子還真不一樣,某種意義上都不能算是果子,因為長得像是樹杈鼓起來了,歪歪扭扭,像樹根。而且這種樹比較高,果實很難摘到,一般要等到熟透了自己掉下來,但是小時候等不及,都是用很長的竹竿打下來。
長大後才知道這果子叫枳椇子,其他地方叫拐棗、萬壽果、結肉子、桔扭子、雞爪果、雞腳爪等,可是我還是習慣叫“雞爪子”,很形象啊。當然也才知道這也是一種中藥,最大的作用居然是解酒。
枳椇子性味甘平,歸胃經,具有解酒毒,止渴除煩,止嘔、利小便的作用。《滇南本草》記載:“治一切左癱右瘓,風濕麻痹,能解酒毒,或泡酒服之,亦能舒經絡,久服輕身延年,化小兒疳蟲,健脾養胃。”
而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枳椇子具有解酒的作用,可以降低血中乙醇的濃度,降低丙二醛含量,并提高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活性,也因此具有很明确的保肝作用。同時枳椇子水提取物對人體肝癌細胞的生長有很明顯的抑制作用。
小時候吃了那麼多的枳椇子,不知道是不是可以讓人的酒量變高一點呢?
更多專業健康資訊請關注微信公衆号【楊潤大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