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這首詩出自唐朝詩人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大多數人把該詩作為一首勵志詩而傳吟至今,特别是詩中名句“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更是家喻戶曉,老少皆宜。多數文學賞析也都把此句喻為意志堅強,品節剛毅、積極樂觀的象征,對作者多次遭受貶谪後仍對生活充滿希望的堅毅性格大加贊賞,但其實還願該詩當時的創作背景,再結合詩人的性格和一生遭遇,該詩更像是在嬉笑怒罵,對自己一生的坎坷經曆、志不得展的牢騷和對權貴們的厭惡和諷刺。
我們先來看看該詩的創作背景:
劉禹錫性格爽朗,敢怒敢言,面對權貴從不低頭,故雖然雄心壯志,才高八鬥,卻遭到權貴排擠,多次被貶,劉禹錫在第二次被貶結束,再次回到長安時途經揚州,與同樣被貶的白居易相遇,兩人都才華橫溢,但相同的際遇不僅讓他們有了同是天涯淪落人,惺惺相惜的感覺,很自然的兩人在一起小酌起來,推杯換盞間,白居易為劉禹錫無端被貶表現出極大的同情和不平,遂寫了一首名叫《醉贈劉二十八使君》的詩相贈:
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
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
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而劉禹錫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寫了這首《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回贈白居易。
當時,兩個被貶之人同病相憐,以酒消愁,相互安慰,要說對自己20多年的被貶生涯毫不氣餒,對滿朝新貴毫無憎恨恐難使人信服。
再來分析一下劉禹錫的複雜人生經曆和性格特點
貞元九年(793年),劉禹錫22歲即與柳宗元同榜進士,可以說是少年得志,春風得意。
劉禹錫與太子侍讀王叔文關系莫逆,其才華志向尤受王的器重,貞元二十一年(805年)遂被任為屯田員外郎、判度支鹽鐵案,參與對國家财政的管理。這段時間劉禹錫的政治熱情極為高漲,和柳宗元一道成為革新集團的核心人物。
第一次被貶:由于劉禹錫參與的革新集團在短短的執政期間采取了不少具有進步意義的措施,但卻由于改革觸犯了藩鎮、宦官和大官僚們的利益,在保守勢力的聯合反撲下,很快宣告失敗。順宗被迫讓位于太子李純,王叔文賜死,王丕被貶後病亡,劉禹錫與柳宗元等八人先被貶為遠州刺史,随即加貶為遠州司馬。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八司馬事件”。行至江陵,再貶連州(今廣東連州市)刺史。同時貶為遠州司馬的共八人,史稱“八司馬”。
元和九年十二月(815年2月),劉禹錫與柳宗元等人一起奉召回京。這一貶就是10年,再次回到京城時,劉禹錫已是44歲左右的中年人了。
再次被貶:元和十一年三月(817年2月),劉禹錫寫了《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詩,得罪執政,被外放為連州刺史。
我們先來欣賞一下這首得罪權貴的詩,領略一下劉禹錫的铮铮傲骨,不畏強權的個性。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這首詩的大緻意思是:長安道上行人車馬川流不息,揚起的灰塵撲面而來,人們都說自己剛從玄都觀裡賞花回來。玄都觀裡栽種着許多株桃樹,全都是在我被貶離開京城後栽下的。隐喻那些滿朝風光的新貴,不過是在把我排擠出去後才小人得志罷了。
寶曆二年(826年),劉禹錫奉調回洛陽,任職于東都尚書省。從初次被貶到這時,前後共曆二十三年。可以說劉禹錫一生中最好的青春年華,不是被貶就是在被貶的途中。
當這位硬漢二次被貶回到京都後,馬上就又去了他惹禍的“ 玄都觀”,并且再次以《再遊 玄都觀》為題作詩明志: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嬉笑怒罵間妙語連珠,極端辛辣地諷刺到:那些過去權傾朝野的當權者們,你們又在哪裡呢?曾被你們迫害的劉禹錫又回來了,你們能把我怎麼樣呢?
所以綜合劉禹錫的性格特點和當時的寫作背景來看,“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中的“ 沉舟”和“病樹”應該是指作者自己和他的朋友們,多次被人排擠,打擊,暗算,人生的大好年華基本都荒廢了,就像是"沉舟”和"病樹”一樣,不能撐天蔽日,隻能郁郁寡歡,而"千帆”和“萬木”則是指滿朝的新貴們,他們雖然多如牛毛,且風光一時,但卻好景不長,有如過眼雲煙,都像"千帆”和“萬木”一樣怱怱而過。字裡行間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作者對自己身世浮沉的感慨和對始作俑的新貴們的憎恨和瞧不起,所以這首詩的本意可能并非像後世人所尊崇的那樣全是滿滿的正能量。當然,由于人們對劉禹錫文才和品格的喜愛,對其無意間的牢騷也要找出些牽強的理由,給出美好的解釋也是可以理解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