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美食

 > 好評差評中評

好評差評中評

美食 更新时间:2024-06-27 03:35:57

好評差評中評?來源:新華網新華社杭州5月30日電 題:好評炒信、差評敲詐、追評當廣告,部分網購評價成為賺錢工具,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好評差評中評?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好評差評中評(好評炒信差評敲詐)1

好評差評中評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杭州5月30日電 題:好評炒信、差評敲詐、追評當廣告,部分網購評價成為賺錢工具

新華社記者張璇、楊洋

信用評價本是為了規範經營行為,保護消費者權益,卻滋生了“買好評”“删差評”“收評價”的網絡評價黑灰産業鍊。“買來的好評”模糊了消費者的雙眼,“要好處而不可得的差評”也讓商家不堪其擾,充斥廣告的垃圾評價更是浪費公衆的注意力。有關專家認為,要用剛性的法治“牙齒”和制度“肌肉”來捍衛消費評價信用體系,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營商環境。

信用評價賺錢的“三大花樣”

購物、餐飲、電影等網站上,客觀、真實的用戶評價,是消費者甄别商品和服務是否靠譜的重要依據。然而,部分評價被利益裹挾,滋生出賺錢的“三大花樣”。

花樣一:“删差評”,職業差評師假借社會監督之名,行敲詐勒索之實。梁女士是甘肅隴南的一位農村淘寶網店店主,去年她遇到職業差評師“碰瓷”:由于當時對政策了解不透,她以為自家生産、不打農藥的農産品就是綠色産品,便将“綠色産品”字樣寫進了産品描述中。有一個買家下單後,以産品沒有綠色認證為由,提出不給賠償就舉報,最終以賠償400元了結。梁女士後來才知道這位買家是以幹差評職業為生的,産品“綠色”不“綠色”倒在其次。

花樣二:“買好評”,刷單炒信助推銷量。一些電商經營者反映,網店運營成本不斷走高,不借助“刷單”“買流量”等“潛規則”将被市場淘汰。電商平台和商家對自身信譽和評價的重視不僅表現為“差評删除需求”,也體現為“好評返紅包”,甚至花錢買好評。刷單評論的價格從5元至幾十元不等,職業好評師以此牟利。

花樣三:“收評價”,消費者閑置評價異化為商品,評價位可當廣告位出售。記者網上浏覽多個商品看到,不少評價“文不對題”:明明商品是一件衣服,但評價裡卻是一款鞋子的廣告推廣内容。一位收評價的“黃牛”告訴記者,完成一次任務可立結3元。為了确保廣告曝光率,“黃牛”隻收月銷售達到500件以上的商品評價,而且隻收追評。

虛假評價已形成黑灰産業鍊

職業好評、差評、“收評價”已經形成了一條專業的灰色産業鍊。記者調查發現,在QQ群裡,充斥着大量“好評”“差評”“收評論”相關群組織,有的群成員高達400多人。記者加入一個差評群發現,他們操作非常隐蔽,在群裡不能發言,隻有通過加某個群主才能獲取信息,以防被封群。

據一位辦案法官介紹,刷單群體的主要操作是通過聊天工具聯系“賣家”接受任務;刷手到“賣家”店鋪虛假下單并支付款項,“賣家”發“空包”;刷手虛假收貨并給予好評;“賣家”将刷手支付的款項返還給刷手,并支付一定費用,刷單完成。

一位從事淘寶男裝銷售的商家宣先生說,遇到過以公司形式不停對店鋪進行批量攻擊,而且使用多個小号,一上來就跟你講法律條款,十分專業。宣先生透露,一般一個單子索賠500元左右,這正好達不到處罰标準,也一般不會引發商家十分劇烈地反抗。

“in有”電商平台品牌總監明廷寶告訴記者,有時候幾條惡意差評會對平台的獲客、供應鍊、客服帶來極大壓力和額外負擔,特别是對初創的中小型電商打擊巨大。盡管現有技術手段能夠對買家行為做出一定的甄别,但職業評價師往往能夠巧妙規避相關規定。

據杭州市餘杭區市場監督部門統計,數百個職業索賠團夥僅在2018年就做了超過10萬個投訴舉報。而在廣州、上海一帶數字經濟發達地區,有些工商所每年收到的惡意舉報超過5000個,少數團夥炮制的投訴與訴訟,比全國消費者提出的總和還要多。

構建健康的營商環境仍需各方努力

随着移動互聯網的普及,網絡交易量越來越大,提高虛假評價監督治理力度,營造良好網購環境日益迫切。刷單炒信、職業打假的現象受到了相關部門的重視。從首例“刷單入刑”案到首例電商平台訴惡意差評師網絡侵權案,一些不法分子付出了代價。

中國法學會網絡與信息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周輝認為,有些案子追究了當事人刑責,但隻是針對整個産業鍊上的某些個體。綜合防控體系仍然缺少,例如對惡意注冊賬号的行為性質認定。數字經濟治理需要分工共治,事前、事中應該交給社會組織和平台;行政執法和司法主要集中在事後對于惡意行為嚴厲打擊上。

根據電子商務法中“15天等待期”的相關規定,一旦遭到權利人投訴,店鋪的商品鍊接就要下架15天,給了惡意投訴者可乘之機。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互聯網法治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劉曉春建議,在電子商務法具體落地的過程中,給予平台自治一定的空間,抑制惡意行為的進一步泛濫,為創設更加良善的營商環境提供制度保障。

近年來,各大互聯網平台也在緻力于消除惡意差評的負面影響。

“針對互聯網不法行為層出不窮的現狀,要做到‘老法條、新解釋、新生命’。”浙江大學法學院互聯網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高豔東說,像惡意投訴、惡意差評等騷擾行為,如果沒有達到詐騙、敲詐的程度或數額,短期内可以解釋為破壞生産經營罪,但長期來看增設妨礙業務罪更有利于治理惡意行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美食资讯推荐

热门美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