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松花蛋好吃但不要多吃

松花蛋好吃但不要多吃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6-22 04:14:40

松花蛋好吃但不要多吃?作者|張雙虎 一枚皮蛋因自帶“紋身”(松花)而成為全網關切,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松花蛋好吃但不要多吃?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松花蛋好吃但不要多吃(松花蛋營養又消炎)1

松花蛋好吃但不要多吃

作者|張雙虎

一枚皮蛋因自帶“紋身”(松花)而成為全網關切。

近日,由于女兒詢問皮蛋裡的花紋是什麼,杭州的張先生質疑商家的食品是否幹淨。但商家卻“隻退款、不解釋”,這讓張先生感覺“傷害性不大、侮辱性極強”。

皮蛋的消費旺季夏天就要來了,那麼,皮蛋的“紋身”到底是啥?怎麼吃皮蛋才最健康?

“松花”是個啥

皮蛋多由雞蛋或鴨蛋腌制而成,由于其中有松枝樣美麗的花紋,又被稱作“松花蛋”。

“皮蛋的形成,其實就是蛋白質在強堿性環境下變性的過程。”華東理工大學食品藥品監管研究中心副主任劉少偉對《中國科學報》說,“蛋皮上松花形成的原理,主要是金屬離子(主要是鎂離子)和蛋清中蛋白質在堿性條件下産生的降解産物結合,形成的晶體(纖維狀氫氧化鎂水合晶體)。”

皮蛋腌制過程中,堿向蛋内滲透,導緻的蛋中蛋白質變性,蛋白質分子伸展、重排、交聯後,形成堿緻凝膠。凝膠是否透明,與蛋白質變性過程中,分子重排的取向是否整齊有關,如果排列整齊,則凝膠整體透明度就相對較高,反之則透明度較低。皮蛋的半透明凝膠狀就是在蛋白質變性中,分子整齊排列形成的。

“鎂離子形成晶體,就出現花紋,我們平時看到黃色皮蛋出現花紋的幾率高一些,因為深褐色的皮蛋顔色太深,基本上看不出這些晶體了。”劉少偉說。

“黃色和深褐色是兩種比較典型的皮蛋産品。”江西農業大學教授塗勇剛告訴《中國科學報》,“深褐色的皮蛋比較常見,黃色透明的皮蛋在四川等省區比較受歡迎,隻要控制皮蛋的腌制條件,就可以達到不讓它不轉色(變為深褐色)。”

“皮蛋和松花蛋其實就是制作工藝的不同,本質上是一種東西。通常腌制時間短,顔色就偏黃一點,随着腌制時間慢慢增長,顔色就越來越深。”劉少偉說,“這兩種主要是口感和風味上有差别,随着腌制條件的不同,其中的蛋白質的生成物稍有不同,其營養成分上稍有區别,但區别不大。”

營養又“消炎”

專家認為,在營養方面,松花蛋較鴨蛋、雞蛋含更多礦物質,其中脂肪和總熱量稍有下降,而且能夠促進營養的消化吸收、中和胃酸、清涼、降壓,具有潤肺、養陰止血、涼腸、止瀉、降壓的功效。

民間更是有上火吃皮蛋的習慣,有時候人們會用皮蛋來解決咽喉痛、聲音嘶啞、便秘等問題。對此,塗勇剛團隊曾做過實驗證明,相關成果在《中國食品學報》上刊發。

“古籍中早有皮蛋去大腸火的記載,夏天人們愛吃皮蛋瘦肉肉粥、皮蛋拌涼菜就有這個原因。”塗勇剛說,“中醫所說的‘上火’範圍較廣,它包括西醫的炎症。但中醫沒有‘上火’的模型,所以我們用現代炎症模型去做了驗證。”

因為皮蛋蛋白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腌制過程中蛋白質會分解為多肽等物質。塗勇剛團隊就從多肽的角度,研究了其抗腸炎活性。

“我們從皮蛋中分離并鑒定出了幾個肽,發現它有非常好的抗炎活性,從細胞上和動物實驗上做了一些抗炎活性與機制研究。”塗勇剛說,“我們運用現代實驗方法揭示了皮蛋‘去大腸火’的機理,驗證了其功效。”

吃多少 怎麼吃

“吃皮蛋肯定比吃水煮蛋利于人體消化和吸收。”塗勇剛說,“經過強堿腌制,蛋白質和脂肪會發生降解,經過體内消化後産物會更豐富,其中會有更多的肽段,效果會更好。”

塗勇剛補充說,和煮蛋相比,皮蛋中維生素會在腌制過程中被堿破壞掉,有些蛋白質會降解,“但總體來說,皮蛋和煮蛋的營養成分差别不會特别大”。

傳統皮蛋的腌制過程中會加入氧化鉛,目的是堵住蛋殼上的小洞孔,阻止堿進一步滲入導緻蛋清融化,這樣就會增加“鉛超标”的風險。現在正規廠家生産的皮蛋都采用了無鉛工藝,因此“安全方面不用擔心”。

“人們食用皮蛋的曆史,有記載的就有700多年。皮蛋是經過人們長期實踐驗證過,安全上沒有問題的食品。”塗勇剛說。

劉少偉認為,皮蛋雖好,也不宜多吃。

“其實沒有研究說皮蛋吃多少合适,但按照均衡飲食的原則,每天攝入皮蛋不超過兩個為宜。”劉少偉說,“皮蛋鈉含量約是鮮鴨蛋的5倍,建議每周食用次數不超過2次,每次食用量不超過50克。”

“我們平時做實驗的時候,因為要品嘗,會吃得比較多。”塗勇剛說,“其實并沒有皮蛋的适宜飲食量标準,但皮蛋是堿性的,吃多了可能對胃不太好,普通人一天兩枚估計差不多。另外,吃的時候加些醋,不但能中和一下堿性,還能改善口味。”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