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從小在上海長大的甯波人,我從來不掩飾我對甯波食物的熱愛。對于“三臭”,也不會因為我從小長在上海,而丢掉了品嘗這類美味的傳統。前些天,聽我爸說我媽在家蒸臭苋菜管,就同媽媽說,為啥不給我帶點過來。
媽媽和我說,這次回老家,人家送了一缸來,但考慮到此物實在太下飯,怕從老家帶過來消耗速度太快,所以就帶了一點點回來,現在所剩不多,隻有六段了。
六段也就六段,因為疫情,還有前些年回去都沒吃到,已經有個四五年沒有品嘗此物了。我媽不給我吃這個理由,是因為我胃不好,然後總是以“吃了對胃不好,這個容易讓胃感覺很‘潮’(就是胃酸過多的意思)”為理由,委婉拒絕我。
但這次禁不住我再三申請,勉勉強強帶到家中,順便還買了一盒豆腐。來上一個臭苋菜管蒸豆腐。
臭苋菜管蒸豆腐
甯波家常菜,圖片中選用的豆腐肯定是選錯了,因為是不是因為疫情菜場一直沒有開,還是媽媽故意買錯了,用内脂豆腐蒸,臭苋菜湯的味道肯定是進不了豆腐的,事實的确也是這樣的。
我同媽媽說,苋菜管的味道是正宗的,但是豆腐應該選用老豆腐,而且這老豆腐應當買來以後,切成如臭豆腐大小的方型,浸在臭苋菜湯中,待豆腐聞上去有臭臭的味道,且在表面形成孔隙,用來蒸才是最佳的。此時的豆腐蒸完後,老豆腐是入口即化的感覺,豆腐中間的孔隙因為臭鹵水的作用,變得汁水容易滲透,所謂的“鮮味”也就進到豆腐中。
那很多人說,為什麼不用臭豆腐直接蒸呢?實際是,臭豆腐用的鹵汁和臭苋菜用的鹵汁不是同一個,而且現在的臭豆腐其實浸泡的也不夠,導緻豆腐中形成的孔隙還不足以讓汁水浸潤,因此口感上也就差了一點。
喜歡這菜的人,奉為極品,蒸好後的臭苋菜管蒸豆腐,滴上點菜籽油,那一個叫香,連飯都能多吃上幾碗。
但是不喜歡這菜的人,連碰都不想碰,我家的娃們一開始有所抗拒,隻是我說這是我們甯波人的傳統,不吃這個,怎麼能說自己是甯波人呢?娃們才勉勉強強嘗了口豆腐。
臭苋菜管,其實屬于自然發酵的食物,每每吃到此物,我都會想到我過世的爺爺和外婆。爺爺腌的臭苋菜管,永遠都不怎麼成功,但也總是讓你不會忘記自己出生之地;由這個臭苋菜管,想到的是外婆曾經做的另外一臭,臭冬瓜。有次外婆興緻沖沖買了大冬瓜,然後要做臭冬瓜吃,結果不知道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最後的确做出一缸“臭冬瓜”。
由此可見,這類發酵的食物,工藝是很關鍵。我自己是不會做的,發朋友圈的時候,很多朋友都說現在上海買不到。媽媽吃飯時同我說,有買的,但是很貴,要25元/斤。但我同我媽說,這又不貴(相對于苋菜的價格,這個價格還是小貴的,梭子蟹也不過這個價格),這是家鄉的味道,也是傳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