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講究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黃帝内經.四氣調神大論》記載“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起,廣步于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就是說春為四季之始,内孕生升之機,從立春到立夏這三個月是萬物欣欣向榮,是生長發育推陳出新的季節。
人們應該晚睡早起,在庭院散步,披發松衣,使自己精神狀态與自然界生發之機相适應。而不要随便與之相悖。這就是與春季相适應的保養生發之氣的道理。若違背了這個道理,就要傷及肝氣,以緻供給夏季長養的力量就少了,到夏季就會發生寒性病變。
俗話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中醫認為:春屬木,與肝相應,春天陽氣生發,故春季養生以養肝養陽為主。
肝在五髒之中稱為“将軍之官”,主疏洩、主藏血、主情緒、主生殖、筋膜之功,能調節各髒腑的血流量和機能的狀态,有靜則歸肝所藏,動則髒腑為用的特點。春天的到來,是經過了一個冬季的儲藏,身體中的陽氣開始向外生發,我們應當好好養護和利用它寶貴的創造力。
起居
1.晚睡:23:00-3:00是膽經和肝經的“值班”時間,應進入睡眠狀态,讓肝髒得以完成水液的疏洩,氣和血的調暢,而且這個過程也是肝排毒的過程。長期熬夜或失眠的人,肝髒的氣機就會受到影響,從而引起五髒六腑的“不和”。
2.早起:早上6:00-7:00和太陽同時“起床” ,與太陽的運動規律一緻,利于陽氣的吸收和生發。
3.穿衣:要以“捂”為主,寒從足起,注意下厚上薄,特别是膝關節不能受寒。
食療
1.省酸增甘:中醫認為春為肝氣當令,肝的功能偏旺,可傷及脾,影響脾的消化吸收功能。酸味入肝,如果春季過多的進食酸味食品,會使本來就偏旺的肝氣更旺,容易傷害脾胃之氣,而甜味入脾,能補益脾氣,故要減少醋等酸味食物的攝入,适度增加山藥、大棗等甘味的食品的攝入量。
2.清淡、優質蛋白質、青色食物養肝:綠色的蔬菜和水果,五行屬木,偏涼性,春天肝氣旺盛,吃些偏涼的應季蔬菜水果走肝經養肝。
蒲公英飲片
新鮮蒲公英
3.蒲公英泡水:蒲公英素有“藥草皇後”之稱,有清熱解毒、疏肝解郁、養肝補腎、養顔美容、提高免疫力的作用。蒲公英生長在春天,春天的營養價值最高,因此,大家不妨到野外拔些新鮮蒲公英,每天洗漱幹淨用1-2株泡水喝(帶根部最好),脾胃虛寒或腎氣虛弱的人,可以加用紅茶或枸杞一起泡服,其他體質的則可以加用相應食材。
運動
運動是疏肝降火、氣機升降最好的方法。多進行戶外活動,戶外踏青、健步走、慢跑、遊泳、跳舞、太極、五禽戲、經絡操都是不錯的選擇。運動方式應根據自己的年齡、愛好及身體狀況選擇,長期堅持效果好。
情緒調節
中醫認為“怒傷肝”,就是情志不暢會使肝失疏洩,會出現肝氣郁結,肝火上炎而導緻失眠、口苦、胸脅痛、梅核氣,月經不調、乳腺增生、甲狀腺疾病、瘿瘤等病症,所以,要控制好情緒,保持心情平和舒暢。
按壓肝經
1.取穴:坐位,兩腳擡起并攏,大腿内側會繃起來兩根筋,就是肝經的走向。
2.方法:左腿彎曲搭于右腿上,雙手交疊,壓在大腿根部,沿着大腿内側肝經的位置,稍用力向前推到膝關節,反複推動,四五十遍,然後換另一隻腿同樣的手法。可以隔着衣服,如能在直接在皮膚上推,效果更好。每晚一推,每一側300下。
3.功效:疏肝理氣,活血化瘀,去肝火,保養婦科,改善面部氣色。
點揉太沖穴
1.取穴:腳面最高點,大腳趾與二腳趾分叉處的凹陷中。
2.方法:自我操作時用食指向腳踝方向勾住此處然後輕輕點揉,如果有痛點可以用拇指向下點揉至趾蹼處的“行間穴”。
3.功效:太沖穴又叫“消氣穴”。太沖穴是肝經的一個原穴,是肝經之氣由此向上沖行,隻要太沖穴不堵,情緒就可以得到釋放和放松。此法可洩肝火改善情緒異常、煩躁口苦、淩晨1點—3點易醒等症狀。
按揉陰包穴
如果按揉“太沖穴”時,沒有明顯的痛感,但身體卻有肝火亢盛的反應,這是因為“陰包穴”堵塞,使肝氣不能流注到“太沖穴”,肝氣郁結在上,下面自然沒有反應。所以當把“陰包穴”疏理好時,再按揉“太沖穴”才會有感覺。
1.取穴:大腿内側,股骨内上髁上4寸(六橫指)。
2.方法:正坐位,雙腳着地,兩手握拳,同側小指掌指關節輕敲大腿内側,3—5遍後,多數人陰包穴會有強烈痛點,嚴重者痛不可摸,局部緊繃、發硬,常常是左側痛感強于右側。敲打按揉,堅持一周左右。■
【來源:清遠市中醫院,作者:陳曉英 高級健康管理師 副主任護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