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專家: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研究員 張雙慶
本報特約記者 張豔紅
編者的話:“食物多樣,谷類為主”是《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首條推薦,它奠定了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主食在日常飲食中的基石作用。碳水化合物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的一類有機化合物,是為我們身體提供能量的三大營養素之一。正常成年人每天所需能量的50%~65%應由碳水化合物提供。也就是說,我們身體一半以上的能量都來自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為何有這麼大本事?本期,我們請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研究員張雙慶來詳解。
最早從甜菜根中分離出來
碳水化合物是最早被發現的營養素之一,由碳、氫和氧三種元素組成。因為其分子式中氫和氧的比例恰好與水相同(2:1),如同碳和水的化合物,因此得到“碳水化合物”之名。事實上,在知道其組成前,人們就已經廣泛食用碳水化合物含量豐富的小麥、稻米、豆類等,并将其制成發酵飲料。18世紀,德國化學家馬格拉夫從甜菜根中分離出了蔗糖,并從葡萄中分離出葡萄糖,自此碳水化合物相關研究得到迅速發展。
張雙慶介紹,碳水化合物是一個大家族,根據其化學結構及生理作用不同,可分為糖(1~2個單糖)、寡糖(3~9個單糖)和多糖(≥10個單糖)。糖包括單糖、雙塘、糖醇三種。其中,單糖中的葡萄糖和果糖由于甜度較高,是生産飲料、糖果的重要原料;雙糖中的蔗糖就是我們吃的白糖,是從甘蔗或甜菜中提取的;糖醇代謝不需要胰島素,常用于糖尿病人的膳食。寡糖又叫低聚糖,其中大豆低聚糖甜味跟蔗糖相近,但能量隻有蔗糖的一半,可部分代替蔗糖應用于飲料、酸奶等食品中;異麥芽低聚糖等是腸道某些有益細菌的增殖因子,可調節腸道菌群健康。多糖廣泛分布在自然界中,常見的有澱粉、膳食纖維等,不溶于水,也沒有甜味。澱粉包括直鍊澱粉和支鍊澱粉兩種,主要存在于谷類、根莖類等植物中;膳食纖維主要包括纖維素、半纖維素、果膠等,對人體健康有着重要的保健功效。
為心髒供能、為肌肉助燃
碳水化合物是人體最經濟和最主要的能量來源,其分解成的葡萄糖不僅供能快,而且屬于清潔能源,供能後可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體外。碳水化合物是神經系統和心髒的主要能源,也是肌肉活動的主要燃料。如果體内長期缺乏碳水化合物,會出現能量不足、耐力差、工作效率降低、酮症酸中毒等症狀,甚至會縮短壽命。此外,碳水化合物還參與機體細胞的組成和多種活動,并具有調節血糖、節約蛋白質和抗生酮等重要作用。因此,為保證機體供應,我們每天都應進食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主食。
當然,碳水化合物也不能毫無節制地攝入,尤其是白糖、糖果、甜品、含糖飲料、蜂蜜等含單糖、雙糖較多的食物,否則容易出現肥胖、齲齒等。目前各國營養專家所推薦的碳水化合物攝入量,大約占一日能量需要的一半或一多半,我國的推薦範圍是50%~65%。也就是說,如果一個成年人每日需要2000千卡的能量,那麼他應當攝入250~300克左右的碳水化合物,相當于每餐吃一小碗米飯再加少量水果。推薦還特别要求,這些碳水化合物一定要來自多種天然食物,包括粗糧、豆類、薯類、水果等,而不能頓頓是白米飯或白饅頭等單一食物。其中,膳食纖維的攝入量為每天25~30克,添加糖每日不超過50克,最好限制在25克以内。
飽受誤解,背着黑鍋
雖然碳水化合物對健康很重要,但含碳水化合物豐富的主食卻越來越不受歡迎,有些人為了減肥或控制糖尿病等,甚至戒掉了米飯、饅頭。之所以有這些做法,主要是人們對主食産生了種種誤解。
誤解一:主食沒營養。網上曾有文章聲稱,白米飯是幾乎不含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而隻含糖的高能量垃圾食物,與白糖沒啥區别。這是對主食最大的一種誤解。被精加工後做成的白米飯、白饅頭雖然沒有全谷物含有的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多,但還是有一定的蛋白質與少量的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物質,白糖裡面則除了糖什麼都沒有。并且,與白糖相比,主食能給人帶來飽腹感,從而減少能量更高的肉類攝入。如果吃米飯、饅頭等主食時搭配一定比例的全谷物、雜豆和薯類,營養會更全面。
誤解二:吃了容易得糖尿病。糖尿病的發病因素是遺傳與外部飲食環境綜合作用的結果,除了先天遺傳外,長期高能高脂飲食導緻的肥胖是糖尿病的外部緻病因素。米飯、饅頭等主食升糖指數是高,但它們并不是糖尿病的緻病因素,糖尿病患者适量攝入并沒有影響。另外,有調查數據表明,近20年來,我國城鄉居民的主食消費量呈明顯下降趨勢,糖尿病發病率卻逐年上升,由此可以看出,糖尿病的發生與吃主食沒有關系。
誤解三:主食吃得越少越好。如果人體碳水化合物供應不足,機體為了滿足能量需要,會動用組織蛋白質及脂肪來解決。組織蛋白質過分被分解消耗,會影響髒器功能;脂肪在代謝産能過程中會生成過量酮體,導緻産生酮血症和酮尿症,甚至酮症酸中毒。《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每天應攝入谷薯類食物250~400克。
營養有四最、攝入四原則
我國的主食種類繁多,尤其是一些雜糧類,不少都有着自己的看家本領,健康優勢也非常明顯。
最不易升血糖。燕麥、莜麥等富含黏性物質β葡聚糖,能延緩血糖、血脂、血膽固醇上升,并且有很強的飽腹感,餐後血糖反應最低。紅小豆、綠豆等雜豆類的血糖曲線峰值較低,特别适合需要調控血糖的人群食用。
最抗氧化。黑米、紫米等富含花青素,抗氧化作用強,其礦物質含量是白米的3~4倍,常吃有利機體健康。
最利于控制體重。 燕麥、糙米、藜麥、荞麥等全谷物有着強烈的飽腹感,按1∶3比例跟大米一起蒸煮,非常有利于控制體重。此外,土豆、紅薯、山藥、芋頭等含水分、膳食纖維較多,脂肪含量較低,蒸煮後用來部分代替米飯可通便利腸,利于減肥。
營養最均衡。藜麥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這三大營養素的比例十分合理,可與米飯一起蒸煮或做粥。
了解了它們的健康優勢之後,張雙慶建議大家吃主食的時候還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餐餐有谷類。谷類為主是平衡膳食的基礎,一日三餐都要攝入充足的谷類食物。三餐主食可選用不同種類的谷類,如早餐面包,午餐米飯,晚餐疙瘩湯或小米粥等。即使外出就餐,也應主食和菜肴同時端上桌,盡量避免不吃主食。
種類多樣化。主食不光有谷類,薯類和雜豆類也都可以作為主食的補充。土豆、紅薯、芋頭、山藥等薯類碳水化合物含量在25%左右,維生素C、膳食纖維含量較谷類高,建議每天攝入50~100克。紅小豆、芸豆、綠豆、豌豆、鷹嘴豆等雜豆類含碳水化合物50%~60%,蛋白質20%左右,其富含谷類蛋白缺乏的賴氨酸,與米、面類食物一起吃,可以起到很好的蛋白質互補作用。此外,雜豆中B族維生素含量較高,富含鈣、鐵、鉀、鎂等礦物質,建議烹饪時整粒煮食或整粒粉碎做成“餡”。
粗細巧搭配。烹饪主食時,大米可以與糙米、粗糧(燕麥、小米、荞麥、玉米等)以及雜豆搭配食用。糙米飯、二米飯、八寶粥、玉米餅、全麥饅頭等都是實現粗細搭配的好方法。粗細搭配可以在改善主食口感和風味的同時,增加全谷物攝入量,從而起到預防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肥胖等作用。
清淡少油鹽。烹饪主食時建議多選蒸煮,少選煎炸。制作炒飯、煎饅頭片、油餅、甜八寶粥、炸醬面時,會添加鹽、油、糖等,這樣無形中會增加主食能量和鹽的攝入,長期食用不利于血壓、血糖以及體重控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