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胰腺炎是各種原因所緻的胰腺實質和胰腺管的不可逆慢性炎症,特征是反複發作的上腹部疼痛伴不同程度的胰腺内、外分泌功能減退或喪失。
病因
慢性胰腺炎主要由膽道疾病引起,其次是長期酗酒。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的高鈣血症和胰管内蛋白凝聚沉澱均可形成胰管結石,從而引起慢性胰腺炎。此外,高脂血症、營養不良、血管因素、遺傳因素如先天性胰腺分離畸形以及急性胰腺炎造成的胰管狹窄等也可能與本病的發生有關。
病理變化
典型的病變是胰腺萎縮,呈不規則結節樣變硬。胰管狹窄伴節段性擴張,可有胰腺結石或囊腫形成。顯微鏡下可見:大量纖維組織增生,腺泡細胞缺失,胞體萎縮,鈣化和導管狹窄。電子顯微鏡下可見緻密的膠原和成纖維細胞增生并将胰島細胞分隔。
臨床表現:
腹痛是最常見的症狀。疼痛位于上腹部劍突下或偏左,常放射到腰背部,呈束腰帶狀。疼痛持續的時間較長。可有食欲減退和體重下降。約1/3病人有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1/4有脂肪瀉。通常将腹痛、體重下降、糖尿病和脂肪瀉稱之為慢性胰腺炎的四聯症。少數病人可因胰頭纖維增生壓迫膽總管而出現黃疸。
診斷:
依據典型臨床表現,應考慮本病的可能。 糞便檢查可發現脂肪滴(每天攝入脂肪100g超過3天,糞便脂肪含量超過7g/天,脂肪瀉診斷成立)。糞便彈性蛋白酶-1測定,<200μg/g糞便提示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
超聲可見胰腺局限性結節,胰管擴張,囊腫形成,胰腺腫大或纖維化;合并胰管結石者可有強回聲及伴随的聲影。
腹部 x線平片可顯示胰腺鈣化或胰石影。CT 掃描可見胰實質鈣化,結節狀,密度不均,胰管擴張或囊腫形成等。ERCP(逆行胰膽管造影)或MRCP可見胰管擴張或不規則呈串珠狀。
治療方案
一、非手術治療:
1.病因治療:治療膽道疾病,戒酒。
2.鎮痛:可用長效抗膽堿能藥物,也可用一般止痛藥,要防止藥物成瘾。
3.飲食疔法;少食多餐,高蛋白、高維生素、低脂飲食,控制糖的攝人。
4.補充胰酶:消化不良,特别對脂肪瀉病人,應給予大量外源性胰等制劑。
5.控制糖尿病:控制飲食并采用膚島素替代療法。
6.營養支持長期慢性胰腺炎多伴有營養不良。除飲食療祛外,可有計劃地給予腸外和(或)腸内營養支持。
二、手術治療
主要目的是減輕疼痛 ,延緩疾病的進展,但不能逆轉病理過程。
1.治療原發疾病:若并存膽石症應行手術治療,去除病因。
2胰管引流術:
①經十二指腸行奧狄氏括約肌切開術,以解除壺腹部狹窄,使胰腺管引流通暢;也可經ERCP行此手術。
②胰管空腸吻合術:常用術式有全程切開胰腺管,取出結石,與空腸作側側吻合。
3.胰腺切除術:有嚴重胰腺纖維化而無胰管擴張者可根據病變範圍選用下列手術。
①胰體尾部切除術:适用于胰體尾部病變。
②胰腺次全切除術:胰遠側切除達膽總管水平,适用于嚴重的彌漫性胰實質病變。術後有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的危險,但大部分病人可緩解疼痛。
③胰十二指腸切除術:适宜于胰頭腫塊的病人。可解除膽道和十二指腸梗阻,保留了富有胰島細胞的胰體尾部。
④保留十二指腸的胰頭切除術,殘留胰腺與空腸施行Roux-en-Y吻合術,與十二指腸切除術效果相似。包括局限性胰頭切除 胰管縱行切開空腸吻合術;Berne術式即局限性胰頭切除 胰管空腸吻合術。
⑤全胰切除術:适用于病變範圍廣的頑固性疼痛病人。半數以上病人可解除疼癰,但術後可發生糖尿病、脂肪瀉和體重下降,病人需終生注射胰島素及口服胰酶制劑。
此外,對頑固性劇烈疼痛,其他方法無效時,可施行内髒神經切斷術或内髒神經節周圍無水乙醇等藥物注射,以控制疼痛。
關注天天醫學,了解更多醫學知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