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美食

 > 正宗火鍋底料配方詳細教程

正宗火鍋底料配方詳細教程

美食 更新时间:2024-06-30 19:23:06

各地火鍋底料炒制秘方及調湯勾兌工藝全攻略

四川、重慶、北派、新派、簡易、無渣、飄香毛肚、河鮮原味

正宗火鍋底料配方詳細教程(各地火鍋底料炒制秘方及調湯勾兌工藝全攻略)1

四川版底料

油料:牛油7.5千克(先加姜、蔥、蒜熬香,除去腥味), 豬油2千克,菜籽油3千克。

主料:糍粑辣椒7.5千克(幹辣椒入沸水煮約2分鐘後,撈出後絞成蓉),火鍋專用郫縣豆瓣3千克(剁細),永川豆豉1袋約500克,花椒1千克,冰糖500克,醪糟500克,姜500克,大蒜子1千克,大蔥1.5千克。

香料:八角40克,草果30克,丁香20克,桂皮40克,白蔻100克,小茴香80克,香葉30克,荜撥20克,排草50克,靈草100克,香草60克,山奈20克,千裡香30克,砂仁30克。(草果拍破,八角、山奈、桂皮分成小塊。然後将香料用小火炒香,制成粉。)

炒制:

1、菜油先煉熟,生姜拍破,冰糖敲碎。

2、鍋内倒入菜油燒熱,放入牛油、豬油,投入生姜、蒜瓣、蔥結小火熬香,撈出,接着下郫縣豆瓣、糍粑辣椒,改用小火慢慢炒1.5小時,至水汽炒幹,香氣四溢且辣椒微微發白時下香料粉,繼續用小火炒20-30分鐘至鍋中顔色變深時,下入冰糖、醪糟汁,小火熬至醪糟汁中水分完全蒸發,這時将鍋端離火口,加蓋焖至鍋中原料冷卻,即成火鍋底料。

正宗火鍋底料配方詳細教程(各地火鍋底料炒制秘方及調湯勾兌工藝全攻略)2

北派改良版底料

配料1:色拉油5千克,老油1.5千克(或叫三重油,非回收之“老油”,其制作方法:色拉油和幹辣椒面以3:1的比例,将色拉油燒到七成熱,起鍋沖入辣椒面中,邊沖邊攪動不要糊底,然後靜置,等辣椒面沉澱後取出色拉油,再燒至七成熱,再沖入另外一份幹辣椒面中,如此反複3次即成三重油),牛油1千克,羊油500克。

配料2:姜500克,大蒜1千克,糍粑辣椒4千克,火鍋專用的郫縣豆瓣1千克,冰糖300克,白酒150克。

香料:八角200克,山奈100克,桂皮150克,小茴香150克,草果80克,香葉、香茅草各20克,丁香30克,豆蔻、砂仁各35克。

炒制:

将四種油入鍋,燒至五成熱後放入姜、大蒜小火炸幹水分,下入糍粑辣椒、郫縣豆瓣小火,用鍋鏟不停地翻動防止糊底,熬至油由渾濁轉向清澈時,下入洗淨泡漲的香料小火繼續炒約20分鐘至鍋内香料出香後下入冰糖,小火炒至冰糖融化後加白酒即成。

炒制關鍵:

1、炒底料的關鍵要選擇好的原料,辣椒要選擇優質紅豔且少籽的二金條或燈籠椒,做糍粑辣椒時要先去掉辣椒籽,煮漲(即辣椒變大吃水)後控幹水再蒸約1小時再絞碎,這樣做出來的火鍋香辣紅亮、香味回溢,而且蒸後的辣椒吃完不上火、不口幹,辣椒顔色也更亮。

2、将傳統的菜籽油改為優質色拉油後色澤更加紅亮清澈,香味也沒有損失,牛油煉制時要注意火力不可過大,否則容易有焦糊味,而且色澤發黑。

3、如果牛羊油是自己用買回的牛油塊、羊油塊煉制的,那麼要将牛羊油渣炸成金黃色,油才可以使用,如果煉得太輕,再用來炒底料時會出現泡沫。傳統火鍋喜歡放豆豉,但豆豉是火鍋渾湯的根源所在,所以最好不要放豆豉。

正宗火鍋底料配方詳細教程(各地火鍋底料炒制秘方及調湯勾兌工藝全攻略)3

無渣版底料

原料:

幹辣椒5千克,郫縣豆瓣1千克,永川豆豉750克,花椒1.5千克,黃酒2千克,冰糖750克,老姜2.5千克,蒜瓣1.5千克,菜油12千克。

香料面:

三奈10克,八角15克,草果10克,小茴香15克,丁香8克,砂仁10克,白蔻10克,桂皮14克,甘草10克,黃栀子10克,排草10克,老蔻(姜科豆蔻類植物,其果、種子、花皆有特殊香氣。多産于西昌川興鎮一帶,市場價 8-10元/公斤)10克。

制法:

1、選幹辣椒去蒂,去籽,入沸水鍋中飛一水,撈出,瀝去餘水,再放入鍋中加清水,水以淹沒過辣椒2厘米為宜,大火煮至辣椒吃水時,撈出,投入絞肉機中,用粗孔刀闆絞成糍粑辣椒蓉,另将豆豉、豆瓣、老姜分别絞成細蓉。

2、花椒烘香,用絞拌機打成碎米粒;大蒜拍破;冰糖搗碎;豆豉蓉用黃酒稀釋後待用(用黃酒稀釋的目的是炒時不容易發苦)。

3、鍋内下菜油燒至八成熱,熄火,讓油溫下降到三成熱時,取3/4的油放入另外一隻鍋中,下4/5的糍粑辣椒蓉、全部香料面大火翻炒20分鐘,然後下豆瓣蓉小火炒20分鐘,當炒至鍋内基本無水分、油面起泡、辣香味濃時,投入豆豉蓉、老姜、大蒜、冰糖再炒幾分鐘,下花椒合炒,起鍋即成底料。

4、将餘下的油和糍粑辣椒蓉入鍋,低油溫小火不斷推炒至油色紅亮時起鍋裝入盆内,隔夜即成無渣紅油。

飄香毛肚版底料

調料(5份):

菜籽油2.5千克,牛油1.5千克,郫縣豆瓣1.5千克,幹辣椒250克,生姜100克,大蒜子200克,大蔥300克,冰糖150克,醪糟500克。

香料:

八角100克,山奈50克,桂皮50克,小茴香50克,草果25克,紫草25克,香葉10克,香草10克,丁香5克。

初加工:

菜籽油煉熟,牛油切成小塊,郫縣豆瓣剁細,幹辣椒入沸水鍋中煮約2分鐘後,撈出剁成蓉,即成糍粑辣椒。生姜拍破,大蔥挽結,冰糖敲碎,八角、山奈、桂皮掰成小塊,草果拍破。

炒底料:

炒鍋置中火上,倒入菜籽油燒熱,放入牛油熬化,入生姜、蒜瓣、蔥結爆香,接着下入郫縣豆瓣和糍粑辣椒,轉用微火慢慢炒約1-1.5小時,至豆瓣炒幹、辣椒微微發白時,揀出鍋中蔥結不用,随即下入用酒泡過的香料小火炒約15-20分鐘,至鍋中香料色澤變深時,下入冰糖、醪糟汁,用小火慢慢熬至醪糟汁中的水分完全蒸發,這時将鍋端離火口,加蓋焐至鍋中原料冷卻,即成火鍋底料。

調湯底:

鍋入菜籽油,入幹辣椒150克,花椒25克炒香備用。另起鍋放入炒好的火鍋底料100克,倒入鮮湯2500克,調入雞精、味精,撒上炒香的幹辣椒和花椒,倒入火鍋專用鍋中即可。

技術關鍵:

1、郫縣豆瓣和糍粑辣椒要慢慢炒幹水汽。

2、加入冰糖可以起到“亮”湯汁的作用,而加入醪糟汁,則能促使豆瓣和辣椒中的辣味、香料中的香味充分溶入油中,并能除去某些香料中苦澀味。

3、火鍋底料炒好後,上面有一層浮油,可将其打出一部分作為老油,以備下次炒制時作“母油”使用。

簡易操作版底料(按100鍋比例):

用料:

花生油10千克,郫縣豆瓣醬5千克,豆豉500克,花椒5千克,姜蔥各500克,牛油10千克,冰糖500克,二鍋頭500克。

香料:

小茴香1000克,肉桂皮300克,草果250克,砂仁200克,筚撥100克,香葉200克,玉果100克,八角200克,香松(即甘松,具有強烈的松節油的香氣)100克,丁香50克,紅蔻150克,山楂皮50克,千裡香200克。把以上香料除小茴香、千裡香外,其餘打成粗粒狀待用。

制作:

1、豆豉剁碎;蔥切段;姜拍破;牛油先在鍋中燒化(方便去掉其中雜質,防止火鍋在煮的時候有浮沫)離火晾涼後濾渣備用。

2、花生油下鍋燒至四成熱下入豆瓣醬、豆豉、花椒、姜、蔥、冰糖小火慢慢熬制(用手勺不停地攪動,防止糊鍋),待熬出香味時下入牛油,用小火再繼續熬制大約1小時,待鍋裡的料完全釋放出香味時,下入香料再熬制20分鐘左右,中途慢點白酒,離火倒入盆中待用。(最好能晾12個小時再使用,以便香料味道充分融合)

老油的制做:

用料:

淨花生油5千克,燈籠椒2千克。

制作:

1、燈籠辣椒用剪子剪開,去籽,下入開水煮約5分鐘,至辣椒色澤鮮豔時撈出,用絞肉機打成粗粒備用。

2、花生油燒至三成熱,慢慢下入辣椒,用勺子輕輕推動(防止糊鍋)小火燒大約2個小時,熬至油紅色亮時起鍋倒入盆中,靜置12個小時(可更好地濾渣)濾渣即可使用。

新派火鍋底料(猶滋味泡椒火鍋)

創新點:

底料加入泡椒,而少用香料,着重調料本身自然香味。

用料:

生菜籽油1千克,色拉油500克,泡辣椒(切成顆粒)1千克,鮮小米椒(切成顆粒,提辣椒的鮮味)100克,鮮花椒100克,郫縣紅油豆瓣500克,泡姜(切成顆粒)200克,蔥段100克,大蒜200克,麥芽糖30克。

香料:

當歸片30克,八角50克,三奈30克,靈草25克,白蔻20克,丁香10克,小茴香10克,白酒50克。

制作:

1、将菜籽油熬熟,除去菜腥味,然後加入色拉油熬熟,燒至八成,加入蔥段(帶蔥葉的蔥段)熬至蔥段變幹時撈起。

2、油溫降至五成時加入紅油豆瓣、泡辣椒、泡姜、鮮辣椒中火炒去水分(大約半小時),先後加入八角、三奈、白蔻、小茴香、靈草、丁香(注:各種香料需先用溫水或溫油浸泡)小火炒至泡椒與各種香料混和香氣飄出時,再加入當歸片、大蒜、鮮花椒小火炒至料稀稠度以能舀起并緩緩流入鍋中為宜,加入白酒小火焖2分鐘即可。

技術關鍵:

1、加入麥芽糖、當歸可使底料更醇厚,慰齒養胃不上火。2、剔除一些烈性辛香料,可少一些口幹舌燥,減少腸胃不适,有利于養生。

河鮮原味火鍋

原料:

五花肉(取豬油脂,在菜籽油中炸後比豬油香,而且炸過的肉條酥香可口,可以在涮食物時一起食用)17.5千克,色拉油7.5千克,菜籽油25千克,麥芽糖5瓶,料酒3瓶,郫縣豆瓣1.5千克,幹青花椒1.5千克,切塊的泡椒30千克,拍過泡姜17.5千克,四川酸泡青菜(主要突出泡菜味道)10千克,老姜5千克,大蒜2.5千克。

香料:

八角25克,三奈10克,香果15克,小茴香15克,香葉15克,草果10克,白蔻10克。

味碟:

香菜末15克,香蔥花10克,大頭菜粒20克,油酥黃豆20克,熟花生碎10克,紅小米辣椒末15克,青辣椒末10克,香油25克。

制法:

1、将五花肉切成大一字條,泡椒、泡姜、郫縣豆瓣、老姜均剁成末,泡酸菜切成片,香料磨成粉狀。

2、将熟菜籽油燒六成熱時,下五花肉炸至酥香瀝油。另起鍋入色拉油和炸好的菜籽油,燒到六成熱時下泡酸菜、大蒜、老姜小火炒至幹香,下泡椒、泡姜、郫縣豆瓣用小火炒至色澤紅亮且水分将幹時放香料、炸酥的五花肉慢炒20分鐘,下麥芽糖、料酒、青花椒炒香,出鍋盛入湯桶内加蓋靜置2天即成底料。

3、取底料100克入鍋内,調入雞精25克、大蔥4節、雞油75克、老陳醋20克,将白湯盛入鍋身的2/3處即成河鮮火鍋湯料(燒開後即可燙刷各種魚類,時蔬等)。

注意事項:

1、郫縣豆瓣、泡椒、泡姜、老姜不能剁得過細,否則鍋底太亂。

2、酸泡菜需炸香,才能出味。

3、炒料時間不宜太短,一定要炒幹水分再涮才不易渾湯。

味碟的調制:

将味碟料調勻,再舀入少許原湯即成。

金亮的吊湯方法:

原料:

老母雞一隻,老母鴨一隻,豬骨頭7500克,鲫魚2千克(鲫魚熬湯時一定要用紗布包好)。

吊制程序:

跟一般的鮮湯吊制工序相同。

吊湯關鍵:

1、用涼水浸泡原料1小時,使各種原料内部營養成分凝固,這樣熬出的湯才鮮香味美。

2、吊湯時加入姜、蔥、料酒、胡椒粒可去原料異味增香。

3、一次性添滿水,如果水被熬幹,隻能加入開水,嚴禁往湯鍋内加入冷水。

4、勤打泡沫,才能保證湯汁乳白。

火鍋湯底的勾兌

調湯底按照4分油6分湯的比例最佳。

調湯底原料:

鹽15克,味精30克,雞精10克,白糖15克,生姜粒50克,大蒜粒50克,胡椒粉5克,黃酒75克,醪糟10克,幹辣椒40克,花椒25克,老油250克,吊好的高湯1500克,底料100克。

步驟:

先放入鹽等調料把味道調好,再放生姜、蒜粒、花椒和幹辣椒,最後放入老油和炒料燒開即可。

點評:

此款湯底效果不錯,要注意的是湯宜清不宜濃。

吊湯方法(以5份鍋底料計):

原料:

豬棒子骨1.5克,牛棒子骨1.5千克,雞爪500克,生姜50克,大蔥150克,料酒100克,雞精150克,味精750克,炒好的火鍋底料250克,幹辣椒750克,花椒750克,白糖25克,胡椒15克,菜油适量。

制作:

1、豬、牛棒子骨洗淨後拍破,雞爪骨洗淨,生姜拍破,大蔥挽結。

2、先将豬牛棒子骨、雞爪骨入沸水汆一水,撈出放入清水鍋中,加入姜、蔥、料酒,用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熬至湯色乳白,打去渣料不用,即得鮮湯。

3、将火鍋底料均勻分成5份,分别裝入5口過鍋中,再分别往5口鍋中摻2500克鮮湯,接着分别調入雞精、味精、白糖、胡椒。

4、鍋下熟菜子油,五成熱時下幹辣椒、花椒炒香,分别撒入5 口鍋中(每口鍋中撒幹辣椒150克、花椒150克),這時就可以将火鍋端上桌,待燒開數分鐘後,就可以涮燙各種原料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美食资讯推荐

热门美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