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打滾,是中國東北地區、老北京和天津衛傳統小吃之一,成品黃、白、紅三色分明,煞是好看。因其最後制作工序中撒上的黃豆粉,猶如老北京郊外野驢撒歡打滾時揚起的陣陣黃土,因此而得名“驢打滾”。
你聽聽,這是個什麼玩意兒!是打過滾兒的驢所制作而成的美食嗎?很明确地告訴您,它就不挨着。不管是吃過驢打滾的還是沒吃過驢打滾的人,很多人都不知道它為什麼得了此名。甚至在古書中還提到過對它名字的疑惑,《燕都小食品雜詠》記載:“紅糖水餡巧安排,黃面成團豆裡埋。何事群呼‘驢打滾’,稱名未免近诙諧。”而且裡面還感歎說,起這麼一個名字真是讓人覺得不可思議。怎麼不是,驢打滾主要是用黃米面等原料制作而成的一種小吃,也可以算作是甜點,吃起來香甜綿軟,老少皆宜。不論是從外形氣質,還是口感味道,它和驢打滾有什麼關系?
驢打滾的來曆:
驢打滾的由來有兩種,一種是慈禧年間的事,一種是乾隆時期的事。基本都是皇宮的禦廚研究的新菜品。驢打滾名字的由來是:成品制作好後,會放在黃豆面中滾一下,如郊野的真驢在打滾,揚起灰塵似的,以此得名驢打滾。相傳是當年清朝的禦膳房裡,禦廚本來為皇上做了一道蒸年糕,小太監剛剛端起來準備給皇上送去時,不小心将年糕掉進了一個盛滿豆面的桶裡。當拿出年糕後發現上面已經沾滿了豆面,怎麼也弄不幹淨,這時再重新做一道新的已經來不及了。
這個小太監隻好硬着頭皮将這個沾滿豆面的年糕呈給了皇上。皇上看到後很驚訝,就問他這是什麼菜。小太監急中生智編出了一個名字,說這道菜叫做驢打滾,因為很像驢在黃土上打滾後渾身沾滿黃土的樣皇上吃後,覺得年糕沾上豆面口感很好,就問小太監是怎麼做的。這時小太監把事情的經過一五一十地告訴了皇上,皇上非但沒有生氣,反而稱贊了他。從此驢打滾這道小吃就成了北京地道的當地小吃。子。
(1.首先将生黃豆放入烤盤,烤箱180度烤制黃豆表面開裂即可。
2.烤好的黃豆用破壁機打成粉,過篩後備用。
3.盆中倒入糯米飯,分多次加水,攪成糯米糊。
4.再取一個盤子表面噴油,倒入糯米糊搖勻。
5.放入籠屜中,上汽蒸15分鐘,取出放涼。
6.砧闆上撒黃豆面,放上蒸好的糯米團。
7.擀成薄薄的長方形(擀制過程中可以加入黃豆面防止粘連)。
8.再放上豆沙餡,用手推勻。
9.卷成卷後,去掉兩遍多餘的部分。
10.剩餘的部分切成薄厚合适的等份。
11.裝盤後再撒一層黃豆面,香甜彈壓的驢打滾就做好啦)。
俗話說,人餓了,石頭蘸點油鹽也是好吃的。中國的很多“菜系”做法其實并不難,不過就是加糖、撒鹽、放辣椒、浸醬油、用煙熏等。隻要有耐心,味道自然就出來了。
當吃的東西足夠多起來後,就吃新鮮的,包括海參、燕窩等,更刺激的吃法就是吃活的、叫的,例如生吃猴腦、炖煮胎盤等。這種文化口味是很難改變的。于是全國人民花費在吃的方面用掉了最大的精力。一日三餐油煙滾滾,上班下班都在想着怎樣安排一家人一天的吃喝,家庭主婦們則忙着買菜做飯,男人們則考慮今天應該在哪個館子裡和朋友們搓一頓,至于大小官員就更不用說了,他們已經吃膩,是吃喝新潮的制造者。據經濟學家門說,這些家庭内外的體力投入和産出本來也應該算GDP的。那意味着中國更發達,人們的生活非常滋潤,這是典型的有閑階級生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