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幹,中國傳統豆制品之一,是豆腐的再加工制品。鹹香爽口,硬中帶韌,久放不壞,是中國各大菜系中都有一道美食。豆腐幹營養豐富,含有大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還含有鈣、磷、鐵等多種人體所需的礦物質。豆腐幹在制作過程中會添加食鹽、茴香、花椒、大料、幹姜等調料,既香又鮮,久吃不厭,被譽為“素火腿”。
豆腐幹的生産工藝和豆腐的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澆制時厚度較小,一般為5~6cm,壓制時間為15~30 min,要求壓制後豆腐幹的含水量在60%~65%,壓制後按不同成品的要求切成豆腐白幹胚子,即為成品。具體如下:
豆漿——煮漿及冷卻——點腦——蹲腦——澆制——壓制——出包——切塊——成品
豆腐幹含水率為豆腐的40%— 50%。其制作方法如下:
(1)備料。上等黃豆3公斤,精鹽 600克,醬油250克,桂皮15克,姜丁25克,香蔥15克,味精10克。
(2)磨漿。先将黃豆洗淨,用清水浸泡一晝夜,然後磨成漿,濾渣後備用。
(3)煮漿。将磨好的生豆漿上鍋煮好後,再添加 20%-25%的水,以降低豆漿濃度和減慢疑固速度,使蛋白質凝固物網絡的形成變慢,減少水分和可溶物的包裹,以利壓榨時水分排出暢通。
(4)凝固。漿溫降至8_0_-90℃時,即可用鹵水點漿。點漿時應注意均勻一緻,要勤攪,但要防止亂攪。當漿出現芝麻大小的顆粒時停點,蓋上蓋約過30-40分鐘,當漿溫降至70~C左右時上包。
(5)劃腦。上包前要把豆腐劃碎,這樣既有利于打破網絡放出包水,又能使,豆腐腦均勻地攤在包布上,制出的産品質量緊密,能避免厚薄不勻,空隙較多。
(6)上包。先将包布鋪在格闆 (闆上的格子按所需要的豆腐幹的尺寸制定)上,再将豆腐腦加在包布上,這樣一層豆腐腦一層布地加,豆腐腦要鋪勻,可稍高于格子幾毫米,數量要根據豆腐幹的厚薄來确定,但每批厚薄要一緻。然後将包布包紮緊,加壓成型,1小時後拆下包布,用刀将豆腐幹按格子印割開,放在清水中浸泡30分鐘後左右取出。
(7)浸泡。先将500克精鹽放入3公斤清水中攪勻,再把晾涼的豆幹置幹鹽水缸内,浸泡半天後撈出,瀝去水分。取7公斤清水倒入鍋内,放人100克精鹽、姜丁、桂皮(用紗布袋裝好)、醬油、香蔥、味精,制成鹵水。
(8)煮幹。将已制成的鹵水回鍋燒沸加入豆幹,煮30分鐘左右,取一豆幹觀察,如色呈棕紅,味道香美,即可取出。
家常做法
主料:油豆腐
輔料:八角
調料:白糖、雞精、老抽、香油、蜂蜜、食鹽
做法:
1、原材料就是這個油豆腐。市場上買的,并不是豆腐幹哦。隻有這種空心的油豆腐才能吸足滿滿的汁水,才正正好吃。
2、将油豆腐下水氽一下。這是菜場的老闆娘說的,這道是必須的程序哩。氽去表面的浮油,味道才能更好的進去。
3、氽好的油豆腐放入溫水,以沒過豆腐為宜。因為油豆腐是浮在上面的,用鏟刀按一下就差不多有數了。
4、放入三枚八角。
5、調入食鹽。
6、還有必不可少的白糖,建議使用綿白糖哦。
7、倒入老抽,這裡是着色用的,一定是老抽哦。
8、根據個人需要調入雞精,也可以不放。
9、蓋上蓋兒,轉入中小心慢慢熬煮。一定要入味哦。
10、時間經過火候的轉化,慢慢變成了美味。
11、放涼後之倒入芝麻香油。
12、調入蜂蜜即可。
烹饪小貼士
1)原材料一定選用油豆腐,多孔才更入味。
2)豆腐氽一下,氽去表面的油層;
3)糖要多放,甜甜的才是江南的口味嘛~
4)蜂蜜和香油一定要等冷卻之後再放,不然高溫要破壞蜂蜜的營養的。
選購方法
1. 在商場購買豆腐幹應選擇具有冷藏保鮮設備的副食商場、超市。應選擇有防污染包裝的豆制品,例如經真空壓縮的保鮮膜。
2. 對于用真空袋保存的豆制品,選購時注意查看包裝袋上是否标簽齊全,生産日期盡量選擇與購買日期相近的豆制品。
3. 留意真空包裝是否出現漏氣現象或抽取不徹底現象,此類食品保質期會大打折扣,不宜購買。
4. 遵循“少量購買、及時食用”的原則,不宜大量囤貨。此外,當天剩下的豆幹,應用保鮮袋紮緊放置冰箱内盡快吃完,如發現袋内有異味或豆幹制品表面發粘,請不要食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