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美食

 > 民間石榴花用處

民間石榴花用處

美食 更新时间:2024-06-30 05:46:56

民間石榴花用處(喜歡沾花惹草的宋朝人)1

花卉

中國人喜歡吃,善于吃,更善于用一些意想不到的食材烹饪。花卉這種普遍存在的觀賞性植物,也被聰明的中國人用于烹饪,造就了許多以花卉為食材的美食。中國人“吃花”的曆史已經存在幾千年之久,無論是在屈原的《離騷》還是《楚辭・九歌》中都有關于食用花卉的記載,就更别提《本草綱目》這本書了,這幾乎就是一本“吃花大全”。

花卉再怎麼好吃,但離我們中國人的傳統食物還是相去甚遠,畢竟不能裹腹,當成食物實在是差了點,除了入藥以外,花卉在餐桌上的最大作用也就是調味與點綴的功效。但花卉與一些傳統的飲料結合在一起,居然産生了十分神奇的化學作用,形成了我們中國人獨有的“花卉入飲”文化,花卉入飲雖然早在先秦時期就形成了,但真正發揚光大的還是在大宋時期,可以說宋朝才是“花卉入飲”的巅峰!

宋朝人為何喜歡“沾花惹草”?

1、文人騷客的推崇

無論從什麼角度來看,宋朝時期的經濟文化都達了中國曆史的前列,尤其是文化,這一時期不知道湧現出了多少文化名人,三蘇、王安石、歐陽修等等,而正是因為這些文化名人的倡導與宣傳,才令“花卉入飲”得到了重要的發展。無論什麼朝代,這些文人都是當時的意見領袖,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會被人們競相模仿,他們所倡導與推廣的事物,必定是當時的時尚與潮流。

民間石榴花用處(喜歡沾花惹草的宋朝人)2

名人蘇轼

文人為什麼這麼喜歡“花卉入飲”?自古以來文人大多數是清高的,清高的人自然就會做出一些清高的舉動,話句話來說就是:我是文化人,是高人一等的人,吃的喝的怎麼能跟尋常百姓一樣?而文人雅士們一向認為“食花如花,花容體香“,他們認為花卉是有靈氣的。且不說花卉是不是真的有什麼所謂的靈氣,就是散發出的幽香就能令人心曠神怡。所以這些文人在喝酒時,飲茶時都會加上一些花卉,就能顯出自己的與衆不同來,于是乎,上行下效,花卉入飲就成了當時的一種時尚,一種潮流。

2、佛教素食主義傳播

衆所周知,宋朝時期佛教在中國的傳播達到了巅峰,僅從寺廟的數量來說,是曆代之最,而佛教倡導的素食文化,更為花卉入飲創造出了更加廣闊的天地。僧人們是不能喝酒的,但是可以喝茶,而僧人們對自己的口氣十分的在意,他們認為,每天對着佛祖念經,有口氣是對佛祖的不敬,如何去除口氣呢?除了絕對不能吃“佛門五葷”以外,通過喝茶來清除口氣就是一個重要的途徑,而在茶水中加入時令花卉就更能“口吐蓮花”了。

因此僧人們想盡辦法收集花卉,用獨特的方法曬幹,收藏,無論是自己喝茶,還是接待來客都要加入一點花卉。人們對佛祖的崇拜,對高僧的敬仰,導緻學習僧人們的一言一行,飲食習慣,這樣一來“簪花習俗,以花入茶”就随着佛教的盛行而傳播到全國各地,花卉入茶,蔚然成風。

民間石榴花用處(喜歡沾花惹草的宋朝人)3

3、宋朝接過大唐的衣缽,養花技術更勝一籌

經過了大唐時期的繁榮,萬國來朝,這些異鄉來客帶來了全世界各地的花卉種子,但是這個時期花卉種植還處在萌芽期,并沒有形成産業,宋朝接過了大唐的衣缽,把花卉種植發揚光大,花卉種植在宋朝時期達到了鼎盛,不僅花卉的品種日益增多,産量也大大增加。一些名貴的花卉,比如牡丹、菊花之類的花,動不動就上千畝的種植,花匠們的種花水平在當時可以說是世界一流的水平。

花卉的産量如此巨大,一方面是因為宋朝時的經濟發達,人們的生活水平還算不錯,物質生活滿足了,人們自然向往精神生活。五顔六色、美豔動人的花卉就成了人們欣賞美好事物的首選。另一方面就是因為花卉可入食,花卉可入飲。

南宋隐士林洪,在山林裡隐居的時候,閑暇之餘寫了本菜譜《山家清供》。這本菜譜除了記載了許多以松花、栀子花、梅花、菊花、荼蘼花、芙蓉花、桂花、牡丹等花卉為原料的佳肴以外,更多的是教大家怎麼“花卉入飲”的,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梅花茶、湯綻梅、梅花酒這三樣了。如果是在宋朝之前的朝代,即便是有《山家清供》這樣上品的食譜,也沒有辦法做到宋朝時這樣大規模的花卉入食,花卉入飲,為什麼?花卉的産量遠遠跟不上需求。

民間石榴花用處(喜歡沾花惹草的宋朝人)4

山家清供

宋朝人是怎麼 “花卉入飲”的?

1、三兩朵下酒小酌

其實這就是“喝花酒”最早的雛形,在宋朝時,這“喝花酒”還真的就是喝摻有花的酒,文人雅士,士大夫們為了彰顯自己的身份,喜歡喝與衆不同的花酒。為了迎合這些所謂成功人士的喜好,宋朝時期出現了一大批善于制作花酒的工匠。明朝宋诩在《竹嶼山房雜部》中寫道:“酒性與茶性同能逐諸香而變”,而宋朝時的匠人們早就開始利用酒能吸香的特性,用各種香花熏制各種花香型的香酒,梅花酒、桂花酒、桃花酒,隻要你能想的出名字的花卉,都能制作出與之相匹配的花酒,真可謂是“萬花可入酒”!

而且這些工匠們也不吝啬,把這種獨特的制酒工藝廣泛傳播。制作方法根據各人的能力與愛好可繁可簡。複雜的就不去說它了,《調鼎集》中記載了一種“花釀酒”,制作方法非常簡單,“采各種香花,加冰糖、薄荷少許,入壇封固,一月可飲”。好喝的酒還不難制作,在這種情況下,“花卉入酒”的這種組合想不風靡全國都不行。

而文人們的制作方式更為“文藝”,蘇東坡自己就能釀制一種“松花酒”,這位大文豪的制酒方式是松花粉與蒸飯和之,密封後發酵得酒。味道如何,現在的我們是不得而知了,但蘇東坡頗有點“老王賣瓜”的感覺,把自己釀的酒稱為是“仙酒”,還做了首詩來臭美:松花釀仙酒,木客饋山飧。松花釀仙酒,木客饋山飧。我醉君且去,陶雲吾亦雲。除了蘇文豪以外,還有許多文人名士都喜歡喝“花酒”,篇幅有限,小編就不多介紹了。

2、花卉與茶的絕配

如果說花卉與酒是一種完美的組合,那花卉與茶簡直就是絕配!多少文人雅士對這個組合贊口不絕。宋代文人陸遊就寫過:速宜力置竹葉酒,不用更瀹桃花茶。這樣的詩句,根據小編的不完全統計,僅宋代關于花與茶的詩詞就有100多首,比以往任何一個朝代都要多。

民間石榴花用處(喜歡沾花惹草的宋朝人)5

花與茶

相對于“花酒”,花茶的流傳更為普遍。人們都說花有花語,茶有茶言,茶與花是一場浪漫的邂逅,這當然是一種比較文藝的說法,從曆史淵源來說,茶與花還真的是有相當的緣分。前面已經說過了,宋朝時鮮花的種植達到了鼎盛時期,而這個時期也是茶葉在中國的巅峰時代,史學家們一緻認為宋朝是中國曆史上茶文化最活躍的朝代。雖然唐朝出了位“茶聖”陸羽,但在他的時代卻沒有迎來茶文化的高峰,直到宋朝茶文化才開始盛行。可以說宋朝的繁榮,給茶與花卉的完美邂逅創造了前無古人的機遇!

宋朝的茶博士們發明了花卉入茶的各種組合方式,第一種是用花香來薰茶,茶葉吸收了濃烈的花香以後,在沸水中慢慢的綻放,花香茶香相得益彰,第二種就是把花卉與茶葉一起烘培,幹燥,不僅在味道上兼兩者之長,在視覺上也是一種享受。不同的花卉配不同的茶,有些花卉,比如茉莉花的香氣實在過于濃郁,非常容易遮蓋住茶葉原本的香氣。宋朝的茶博士們經過反複的試驗與嘗試,才找到了茉莉花 龍井的完美組合,因此我們現在都要感謝宋朝那些茶博士們的努力,正是因為這些匠人,我們才能享受到如此上品的花與茶。

3、花卉與湯、藥的相輔相成

嚴格來說湯也是一種飲料,可以熱飲,也可以冷飲,酸梅湯就是一種喜聞樂見的飲料。花卉入湯可以說更多的是從花卉藥用角度出發的,而不是氣味與味道。宋朝是中醫發展的黃金年代,一些藥用價值極高的花卉,比如荷花、芍藥、金銀花等花卉,經常作為中藥加入到中醫們的藥房中。宋朝的百姓們就想着把這些花卉加入到自己的食譜中去,有病治病,沒病也可以防病,橫豎吃着也沒有什麼壞處。

其實花卉們的細胞壁是非常脆弱的,傳統的烹饪方法會造成花卉的藥用成分大量流失,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煲湯”,于是市面上就出現了一大批花卉入湯的精品佳作,蟲草花百合煲鹧鸪、金銀花炖鴿子等,尤其是嶺南一代的涼茶,有一些涼茶完全沒有“茶”的成分,完全是用藥用花卉熬制成的“茶湯“。花卉與湯可以說是相輔相成,湯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花卉的藥用成分,而花卉也改善了湯的口感與層次,是非常務實的一種搭配。

民間石榴花用處(喜歡沾花惹草的宋朝人)6

但相比前面兩者,花卉入湯的普及率很低,在宋朝的花卉入飲方面來說,也算是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了,是花卉入飲的一種不得不提的方式。

總結

宋朝的的經濟繁榮與強盛,帶動文化創新的不斷進步,為花卉入飲打下了良好的物質基礎與文化基礎,使得這種美麗的觀賞植物在完全不同的另一個領域依然能散發出迷人的芳香,既能入詩入畫,也可煲湯烹茶。而匠人們的智慧與經驗也通過花卉入茶這種獨特的方式,随着曆史的積累,文化的沉澱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來,在歲月的長河中久而彌笃,其味無窮。

參考文獻:

1、《離騷》

2、《楚辭・九歌》

3、《本草綱目》

4、《山家清供》

5、《竹嶼山房雜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美食资讯推荐

热门美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