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博、朋友圈等又被疱疹性咽峽炎刷屏了,多位家長反映自家孩子又生病了,惹事的就是它——疱疹性咽峽炎。
據報道,某醫院近期每天兒科門診要接診100多個疱疹性咽峽炎的患兒,占兒科門診量的30%-40%。7、8、9月是疱疹性咽峽炎的高發季,暑期接近尾聲,開學近在眼前。這個時間感染疱疹性咽峽炎,不僅會耽誤孩子開學,稍不注意還有可能造成大範圍傳染。
很多年輕家長由于沒有經驗,發現病情不夠及時,常讓孩子遭罪大人心疼。目前正值該病高發期,想知道怎麼預防?看這裡!
一、判斷是否為疱疹性咽峽炎,記住3個特征
疱疹性咽峽炎是小兒最常見的一種由腸道病毒引起的疾病,多發于夏秋季,1-7歲兒童最易感染,主要通過糞便、呼吸道飛沫和接觸傳播。
主要有以下典型表現:
1.發熱:起病急,高熱起病,體溫可達39℃~40℃或更高,約2~5日後下降。體溫特别高時甚至會發生高熱驚厥。患兒煩躁哭鬧明顯,有的患兒可有嘔吐及腹瀉。症狀輕者僅有1~2天的輕中度發熱。
2.咽痛:咽峽充血特别明顯,舌腭弓、軟腭、硬腭及懸雍垂處有灰白色的小疱疹,直徑1~2毫米,周圍有紅暈,2~3天破潰為潰瘍,疱疹與潰瘍常同時存在。
3.嬰兒表現為拒食、流口水:患兒咽頰疱疹潰瘍後造成咽部疼痛,嬰幼兒不會訴說,以拒食來減少吞咽,口水多也是減少吞咽所造成的。
之所以很多家長會認為它比手足口病更難纏,是因為其來勢洶洶,目前并沒有什麼特效藥,治療多以緩解患兒不适感為主。
專家提醒,對付該病千萬不能濫用抗生素,更不能盲目使用奧司他韋。
二、别把疱疹性咽峽炎與這3種疾病混淆
臨床上除了疱疹性咽峽炎以外,還有3種感染性疾病也會出現疱疹,容易與疱疹性咽峽炎混淆,比如手足口病、麻疹、水痘。這4種疾病具體有哪些區别,我們一起來看看。
▲疱疹性咽峽炎與其他3種疾病對比圖
▲疱疹性咽峽炎
▲麻疹
▲水痘
▲手足口病
三、患兒出現發燒、咽痛,這樣處理
感染疱疹性咽峽炎常伴有發熱、咽痛,讓患兒寝食難安。家長可針對具體情況,對孩子進行特殊護理。
1.退熱處理:體溫高達38.5℃以上可使用退熱藥,如布洛芬或者對乙酰氨基酚。
體溫降低後,患兒的精神狀況也會有所好轉,但這不意味着患兒的病情也在好轉。
一般來說,服用一次退熱劑的療效隻能維持3~4小時。若病情還沒得以控制,3~4小時後體溫還會升高。若體溫又回升到39℃左右,可再次服用退熱劑。
2.緩解咽痛:
①多飲白開水,白開水對病變的咽喉部刺激最小,而且水不斷沖刷咽峽部創面,可以減少細菌粘附增生。
②早晚、三餐後淡鹽水漱口。低齡患兒可以用生理鹽水擦拭口腔。
③口腔局部用藥減輕疼痛,如口腔炎噴霧劑、開喉劍噴霧劑、康複新液、複方醋酸氯已定含漱液、利多卡因氣霧劑等。注意使用前閱讀說明書或詢問醫師及藥師。
四、該病沒有特效藥,治療時注意這幾點
疱疹性咽峽炎是一種自限性疾病,全身症狀及咽部體征在4~6日後可以自愈,偶有延至兩周者,很少有并發症。但目前沒有特效藥,在治療過程中仍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 呼吸道隔離,避免交叉感染,居家隔離兩周。
2. 注意休息,保持室内清潔及空氣流通。
3. 清淡飲食,不宜進食過燙、辛辣、酸、粗、硬等刺激性食物,少量多餐。
4. 發熱患兒多飲水;保持皮膚清潔,及時更換汗濕的衣服;監測體溫,記錄發熱日記,密切觀察體溫,警惕熱性驚厥發生。
5. 進食困難及高熱不退的患兒應及時去醫院适當補液,以防止電解質紊亂。
6. 密切觀察患兒精神狀況和飲食狀态,警惕并發症的發生。
警惕疱疹性咽峽炎,防治記住這4點,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峽炎、水痘不再傻傻分不清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