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過去一撿幾十斤,爆炒是美味,如今有人專門養殖,卻沒什麼人愛吃
最近天氣開始炎熱,又到了吃夜宵的季節了。小龍蝦配啤酒是一絕,而農村人對夜宵的講究更為簡單,一盤山坑螺加自家米酒,實惠又美味。古人雲: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裡一青螺。沒有洞庭美景,卻有田螺美食,一口啤酒一口螺下肚,吃着讓人歡喜。
田螺是大衆對淡水螺的一個總稱,大多數地區包括了山坑螺。吃田螺厲害的人在民間有這麼個說法,會吸田螺,嘴上功夫就好,比如接吻就很厲害。不過現在吃田螺與山坑螺已經有很大的區别了,田螺吃的人少,甚至沒什麼人愛吃,而唯獨隻愛山坑螺。
山坑螺屬于田螺一種,但它對環境的要求極高,一般野生山坑螺對生活環境要求高,資源較為稀缺。一般所指的田螺為中國圓田螺,這種圓田螺一般水域基本可生存,在過去農村淡水資源豐富的時候,田螺相當豐富,甚至有些地區出現泛濫成災,老農民們下水一撿就是幾十斤。丢在家中靜水2天,剪去尾巴後爆炒可是極品美味。
據說這田螺的美味,在古代還深受皇宮貴族青睐,據相關史書記載,宋高宗、乾隆、慈禧都喜食田螺。古代不同階層的人對田螺的需求也不相同,如古人言貧民食螺消饑,官人食螺嘗鮮,詩人食螺則是品味。而食用田螺的曆史相比以上這些要更加久遠一些,上世紀70年代的時候,桂林、陽春等地的舊石器遺址當中就發現了大量的螺殼,其中殼尾都被剪掉,這點說明在7千年前就有人開始吃田螺肉了。
假如現在田螺還是生活于清水或者是可以溯源的,那麼它在大衆的眼中依舊是非常可口的天然美食。然而當下的環境卻不允許我們如此去想,田螺不知幾年前開始被認為是攜帶各種寄生蟲,生活于污染的河流當中,打撈環境肮髒,讓人開始拒絕這種美食。在近年來更是曝出已有人專門養殖田螺,養殖環境讓人堪憂,導緻人們談起田螺的時候難免會想到不幹淨,甚至令人作嘔。
當下的農村環境,确實因為近年來快速發展而出現很多問題。純野生田螺資源減少,水域污染導緻田螺也跟着被污染,加之人工養殖興起,各種激素飼料的使用,田螺已不再是幾十年前那河裡随便能撿的美味了。說起夜宵吃田螺,已沒什麼人愛吃,而大家更加鐘愛的是對生長環境要求很高的山坑螺。
人們對田螺這美味的看法,是延續了幾千年之後,直到近年來才改變的。這種改變說明我們對田螺認識的加深,也是對這一物種的進一步認識,隻是輿論把它從一種美食變成了一種沒什麼人愛吃的東西。這到底是田螺的可悲還是榮幸,各有各的看法吧。不知你們對田螺這一美味有啥看法呢?你們還喜歡吃嗎?歡迎留言說說你們的看法!本文僅代表個人看法,僅供參考!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