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畫面中的美食,相信很多人對它印象尤其深刻,在北方人們叫它“海蛎子”;南方人叫它“生蚝”。除了外觀大小差異外,最主要的是口感,由于南方海水溫度高,生蚝長的個頭普遍都要大,在廣東、海南、湛江等地,最大塊頭有1斤多重,雖然肉肥,但口感不及北方鮮, 所以他們烹饪方法多為“蒜蓉燒烤”,用調料中和一下口感不足。
在北方人們叫它“海蛎子”,一年最肥、最好吃的就屬當下天氣最冷的時候,青島人最拿手的做法,就是将其清蒸吃鮮,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鈣、磷、鐵等營養成份,素有“海底牛奶”之美稱。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每逢初一、十五天文潮汐,平日在海水掩蓋下的膠州灣,會裸露出天然海床,人們帶着鐵鉗、榔頭、漁具等工具蜂擁而至。隐藏在海底礁石上的螃蟹、海蛎子、嘎啦、八帶鮹等應有盡有,趕海“大拿”老人一個潮汐3~4個小時,能收獲滿滿一推車各種海貨。走在街頭小巷裡,那是相當“霸氣”。
這些海蛎子,個頭沒有街頭市面上賣的大,因為養殖海蛎子為了體現經濟價值,在碼頭上有專門人員進行分類,而且南下育肥再拉到市場裡售賣,這樣純天然的海蛎子口感鮮美,很多老人用它做湯提鮮,或者包餃子剁肉餡,專業趕海人除了自已吃,很多一部分是拿到街頭置換成啤酒等其它美味佳肴。
在過去“海蛎子”根本上不了台面的海鮮,一般沿海人用它“做零食”,冬天放在燒水的煤爐上,烤上幾枚打發時間,而且它耐儲存,裹上泥土放在陰涼地方一個月都不帶壞的。在九幾年的時候,最便宜隻要幾毛錢一斤,到了2000往後,身價逐步走高,目前最貴賣價6~10塊錢一斤,這其中電商有很大的功勞。
在沿海地區,很多人把它稱之“石頭”海鮮,因為它的肉藏在貝殼裡面,乳白的肉肉,雖然吃起來鮮美,但每個大小不一,肉肥不肥很難用眼睛觀察到,而它貝殼很壓秤,市面上被剝殼後的海蛎子肉,一般要賣到30~35塊錢一斤,折合算起來,跟大蝦差不多一樣的價格。
青島人清蒸海蛎子是最為常見的一種烹饪方式,但蒸的時間不能過長,不然肉質容易變老,一般帶殼的海蛎子需要蒸8~10分鐘左右,主要看經驗,上汽後,隻要有一個蛎子蓋蒸開,就閉火。然後悶一會兒再開蓋。保證又嫩又鮮又大,切記,一定要用冷水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