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全國各地都沉浸在歡慶的時刻,美食自然不可或缺。今天悠遊家帶大家一起來看看全國各地春節美食及各地習俗。
春節全家團圓聚餐
舌尖年味:春節美食篇巍巍中華,幅員遼闊。各個地域因地理、文化環境不同也形成了自己富有特色且豐富的飲食習俗。美食是中國人過年的重頭戲,每一道菜都蘊含着人們對于新年的期待和祝福。來看看不同地方的人們是如何通過美食來慶祝佳節的。
肉皮凍
北京
作為首都,北京的節日氣氛來得更為熱烈,烤鴨、紅燒魚……都是餐桌上的“熟客”。其實,與這些“大菜”相比,一些點心反而更是人們的心頭好。老北京人家裡要打“豆兒醬”——一種由肉皮、豆腐幹、黃豆、青豆、水芥做成的涼菜,此外還有“芥末墩兒”,也是一種涼菜,用來佐酒和開胃。
清蒸鳗魚
上海
“鳗影高懸,鲞味四溢”,是上海人春節最有味道的寫真,清蒸鳗魚卷逐漸成為上海人過年餐桌上根深蒂固的一道美食。
發财就手
廣東
“發财就手”在廣東年夜飯的餐桌上必不可少,它實際上指的是發菜蚝豉炖豬手,而今發菜并不提倡吃,生菜的利用則更多一些。發菜或生菜,粵語中都有“發财”“生财”之意。而“蚝豉”,有“好事”的諧音;“豬手”則意指“就手”,即得心應手。
年豆包
東北
“粘豆包”也叫“年豆包”,顧名思義,就是過年時包的年饽饽。粘豆包是東北人春節期間喜歡吃的一種粘食,用黃米面和小豆餡自制而成。粘豆包最早是供祖先用的祭品,也是出門打獵時的食物。這要全家人一起在年前包完,并在過年一起吃,預示着全家幸福、美滿、和諧。
香腸
四 川
和臘肉一樣,是四川人團年飯上不可缺少的美食,過年前家家戶戶都要灌幾斤香腸,一眼望去,每家的窗台陽台上挂着一條條整整齊齊、紅白相間、泛着誘人油光的香腸。對四川人來說,沒得香腸,就沒得年味!
廿九,蒸饅頭
江蘇
“廿八,把面發;廿九,蒸饅頭”,在除夕之前的這兩天,按照傳統習俗每家每戶一定要蒸上幾鍋面食,發面和蒸饅頭的習俗就取來年發大财、日子過得蒸蒸日上的好彩頭。
湘辣肘子
湖 南
紅燒水魚和湘辣肘子是春節必點之菜,這兩道菜分别寓意“縱橫天下”、“家肥屋潤”。家家戶戶必吃的“合家歡樂”(又叫“雜燴”、“合菜”),其實是豆腐、肉丸、豬皮、香菇、木耳等家常用料,炖出一鍋清湯,湯菜和着吃。
魚糕
湖 北
湖北的新年菜要求豐盛:一般是十個菜,兩道湯,共十二道菜。雞鴨魚肉中的魚要求是全魚,象征“年年有餘”,還要有湖北特有的魚糕和蛋餃。
長壽面
福建
福建閩南人春節第一餐吃面條,寓意“年年長久”,新年吃長壽面是預祝壽長百年,有“長命富貴”、“福長祿深”的吉祥寓意。同時,還寄寓着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漳州一帶吃香腸、松花蛋和生姜,寓意“日子越過越紅火”。
年年有餘
江 西
江西鄱陽地區第一餐要吃餃子和魚,意為“交子”和”年年有餘”,有的在餃子中放糖塊、花和銀币,意味着“生活甜蜜”、“長生不老”、“新年發财”。
餃子
餃子
河南
河南人過春節,無餃不成年。不過這裡的餃子可是規矩多多。每到年三十上午,家家戶戶砰砰咚咚地便開始剁餡,這天包的餃子要足夠四頓飯用,即年三十中午、除夕、初一五更以及中午。
八寶果飯
安 徽
八寶果飯,寓意甜甜蜜蜜,新年好福氣!
年糕
江 浙
江浙一帶,過年必吃年糕和湯圓,寓意“步步高升”以及“團團圓圓”。所以地方菜館的年夜菜單上,這兩樣甜點是必備的。
粽子
廣 西
廣西人過年家家戶戶要包粽子,提前兩三個星期就要備好用料。人們更把粽子當作是一種吉祥物,年年粽年年中。
魚丸
浙 江
魚丸是浙江着名的湯菜之一。它是用魚肉、瘦豬肉、蝦幹為主要原料制成的。那一顆顆如核桃大小的雪白的魚丸,漂浮于熱氣騰騰的湯面,如滿天星鬥布于空間。
蝦餃面
舌尖年味:美食寓意篇傳統美食又有什麼寓意呢?在地大物博的中國,吃也是很講究的事情呢。吃棗意味着春來“早”,吃柿餅表示“事事”如意,吃杏仁象征着“幸”福來臨,吃豆腐就會全家有“福”等等。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國人對生活的熱愛,對平安幸福的祈求。那麼,春節,各地有哪些傳統美食呢?這些傳統美食又有什麼寓意呢?
年糕
春節美食。據說,年糕最早隻是作為祭祀祖先和神靈用的,後來逐漸成為春節食品,其曆史已有兩千多年。在一些地方,年糕也叫“年年糕”,取“年年高”之意,表示人們期望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年糕通常用糯米粉和黃米粉制成,有黃、白年糕之分。可以與菜、肉混合煮成湯,也可以與桂花、玫瑰花一起蒸食。
年糕
春卷
春卷是過年時餐桌上一道不可缺少的美食,春卷又名又名春餅、薄餅,是福州民間流行的傳統小吃,曆史悠久有迎春喜慶之吉兆。
春卷
糍粑
糍粑同樣也是春節裡一道可口的點心,尤其是在南方一代最為盛行,全家人高高興興的一起打糍粑為春節做準備,其樂融融。糍粑是以糯米為主料,大凡有喜事,當地人都要做紅糖拌糍粑招待客人,以表吉利。
糍粑
餃子
俗話說“好吃不過餃子”,餃子有許多吉利的寓意,餃子象征團聚合歡;同時又表示辭舊迎新之意;此外,餃子形似中國古代用金、銀鑄造的“元寶”,吃餃子便有了“招财進寶”的寓意。
餃子
天津:合子
正月裡的天津人愛吃合子,有時僅為吃餃子時的點綴。合子以煮食最常見,也有人愛吃烤烙的合子,俗稱“幹烙兒”。人們以美好的民俗心理為合子美食賦予了吉祥與意趣,期盼生活和美、四季發财,事業盛達。
合子
南京:什錦菜
南京人過年必吃的,非什錦菜莫屬了。什錦菜不僅制作方便,寓意也好,裡面既有荠菜、菠菜這些綠葉菜,也有胡蘿蔔絲、黃豆芽、黑木耳等進行點綴,色彩缤紛,代表着人們讨個好彩頭的心願。
什錦菜
台州:五味粥
台州一帶吃五味粥,粥裡有芋艿,另外四樣是白米、紅棗、豆腐、豇豆。據說這種粥最早是寺院僧侶做的,祈求新年“五福”降臨人間。
五味粥
河南:餃子煮面
河南部分地區,大年初一家家吃餃子煮面,名“金絲穿元寶”,也叫“銀錢吊金龜”,蓋因餃子太像元寶了,子夜時餃子煮熟了撈食,謂之“撈元寶”。
餃子煮面
四川:樟茶鴨
四川人認為,過年最重要的就是一家子齊齊整整,所以菜式都是全鴨(樟茶鴨)、全魚(香烤桂魚)、全蹄膀的,體現“全”的概念;含豬耳、牛尾的菜(湯)則代表“有頭有尾”。
樟茶鴨
廣州:油角
在廣東過年,油角少不了。離春節還有十天廿天,家家戶戶就要開油镬,炸煎堆油角了。開開油镬炸些煎堆油角,是為求來年的日子也像那隻油镬似的—油油潤潤、富富足足。
油角
甯德:糖水
在甯德,大年初一早上是吃素的。初一早上雖是吃素,但菜品很多,每道菜都有寓意。年糕、黃粿、菠菜、豆腐、長壽面、金針菇、南瓜……全家人要早起,而起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喝杯用紅棗、花生等泡好的糖水,寓意新的一年甜甜蜜蜜。
糖水
陝西:黃馍馍
用黃米和軟米磨的面,包上豆棗餡,甜中帶酸,軟而不粘,黃馍要做夠一個月的量,正月裡就幾乎不用再做飯,熱着吃就行。
黃馍馍
台灣:長年菜
“長年菜”,是一種長莖葉,有苦味的芥萊。有的還在菜裡加 細長粉絲,意即“綿綿不斷,長生不老”。
長年菜
雖然各個地域美食有着差異,但,唯一不變的是親人對佳節團聚的期盼!大家都來說一說,你的家鄉過年有哪些必備的美食?
一、中國人的年夜飯講究什麼
1、全家務必聚齊,因故未回者必須留一座位和一套餐具,體現團圓之意。
2、飯食豐盛,重視“口彩”,把年糕叫“步步高”、餃子叫“萬萬順”,酒水叫“長流水”,雞蛋叫“大元寶”,魚叫“年年有餘”,這條魚準看不準吃,名為“看餘”,必須留待初一食用。北方無魚的地區,多是刻條木頭魚替代。
3、座次有序,多為祖輩居上。孫輩居中,父輩居下,不分男女老幼,都要飲酒。吃飯時關門閉戶,熱鬧盡興而止。
二、除夕家宴菜肴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
節日美食
舊時北京、天津一般人家做大米幹飯,炖豬肉、牛羊肉、炖雞,再做幾個炒菜。
陝西家宴一般為四大盤、八大碗,四大盤為炒菜和涼菜,八大碗以燴菜、燒菜為主。
安徽南部僅肉類菜肴就有紅燒肉、虎皮肉、肉圓子、木須肉、粉蒸肉、炖肉及豬肝、豬心、豬肚制品,另外還有各種炒肉片、炒肉絲等。
湖北東部地區為“三蒸”、“三糕、“三丸”。“三蒸”為蒸全魚、蒸全鴨、蒸全雞;“三糕”是魚糕、肉糕、羊糕;“三丸”是魚丸、肉丸、藕丸。
哈爾濱一帶一般人家炒8個、10個或12、16個菜不等,其主料無非是雞鴨魚肉和蔬菜。
贛南的年夜飯一般為12道菜。浙江有些地方一般為“十大碗”,讨“十全十福”之彩,以雞鴨魚肉及各種蔬菜為主。
江西南昌地區一般十多道菜,講究四冷、四熱、八大菜、兩個湯。
三、各地除夕家宴上都有一種或幾種必備的菜,而這些菜往往具有某種吉祥的含義
節日美食
比如蘇州一帶,餐桌上必有青菜(安樂菜)、黃豆芽(如意菜)、芹菜(勤勤懇懇)。
湘中南地區必有一條一公斤左右的鯉魚,稱“團年魚”,必有一個3公斤左右的豬肘子,稱“團年肘子”。
皖中、皖南餐桌上有兩條魚,一條完整的鯉魚,隻能看卻不許吃,既敬祖又表示年年有餘,另一條是鲢魚,可以吃,象征連子連孫,人丁興旺。
祁門家宴的第一碗萊是“中和”,用豆腐、香菇、冬筍、蝦米、鮮肉等制成,含義為“和氣生财”。
合肥的飯桌上有一碗“雞抓豆”,意思是”抓錢發财”。管家人要吃一隻雞腿,名為“抓錢爪”,意味着明年招财進寶。
安慶的當家人要在飯前先吃一碗面條,叫“錢串子”。
南昌地區必食年糕、紅燒魚、炒米粉、八寶飯、煮糊羹,其含義依次是年年高升、年年有魚、糧食豐收、稻米成串、八寶進财、年年富裕。
四、新年第一餐
節日美食
湖南春節第一餐要吃“年糕”,意為“一年更比一年好”,而少部分湖南的苗族人民,春節第一餐吃的是甜酒和粽子,寓意可“生活甜蜜,五谷豐登”。
湖北有的地方春節第一餐喝雞湯,象征“清泰平安”。此外家中的主要勞動力還要吃雞爪,寄意“新年抓财”;年輕的學子要吃雞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飛;當家人則吃雞骨頭,有“出人頭地”之意。荊州、沙市一帶,第一餐要吃雞蛋,意謂“實實在在,吉祥如意”。如遇客人,要吃兩個煮得很嫩、可透過蛋白見蛋黃的“荷包蛋”,意即“銀包金,金纏銀,得金得銀”。
江西鄱陽地區第一餐要吃餃子和魚,意為“交子”和“年年有餘”,有的在餃子中放糖塊、花和銀币,意味着“生活甜蜜”、“長生不老”、“新年發财”。
廣東部分地區春節第一餐要吃“萬年糧”,即做好足夠春節三天家人吃的飯菜,寓有“不愁吃喝”之意。潮州一帶,第一餐常吃用米粉和蘿蔔幹油炸而成的“腐圓”,喝芡實、蓮子等熬成的“五果湯”,寓“生活甜美,源遠流長”之意。
廣西壯族人春節第一餐吃甜食,表示新的一年生活美好,甜蜜如意。
福建閩南人春節第一餐吃面線,寓意“年年長久”,漳州一帶吃香腸、松花蛋和生姜,寓意“日子越過越紅火”。
江蘇、浙江部分地方春節第一餐要吃由芹菜、韭菜、竹筍等組成的“春盤”,寓意“勤勞長久”。
安徽一些地方春節第一餐時每人要咬一口生蘿蔔,名為“咬春”,可“除菌防病,新年吉祥”。
關中、河南部分地方春節第一餐要吃餃子與面條同煮的飯,叫“金絲穿元寶”、“銀線吊葫蘆”。
台灣春節第一餐吃“長年菜”,是一種長莖葉,有苦味的芥萊。有的還在菜裡加細長粉絲,意即“綿綿不斷,長生不老”。
豫南一帶除夕的年夜飯吃到午夜,當新年的鐘聲敲響的時候再端上一盤魚,以示年年有餘。初一早上,又将餃子和面條同煮着吃,面條代表錢串子,為發财之意。
上海人大年初一吃湯圓、年糕、蜂糕、米糕、雲片糕等,寓言“年年高”、“步步登高”。另外,吃黃豆芽(也叫“如意菜”)象征萬事如意,吃發芽菜(用蠶豆泡發的)寓意發财。
四川除夕時,一般都吃火鍋,初一早上吃湯圓,意為團團圓圓。
看了這麼多,您的家鄉有什麼春節美食和習俗呢,歡迎大家交流讨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