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心髒性猝死最常見的發生機制

心髒性猝死最常見的發生機制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6-29 17:34:55

大疫當前,出現患者死亡不足為奇,基本可以得知有基礎病的老年患者面臨生命威脅更大。但如今聽到上海新增死亡病例中有33歲如此年輕的患者身故,倍感惋惜。

具了解得知,33歲過世的這位年輕人診斷為心源性猝死。

心髒性猝死最常見的發生機制(33歲死亡病例系心源性猝死)1

關于“心源性猝死”,我們并不陌生。各個年齡段的人因為熬夜、壓力大,或本身具有某種心髒疾病等問題導緻猝死的事已數見不鮮。

  衆所周知,心髒是人體中至關重要的器官,因為它的主要功能是為血液流動提供動力,進而運輸到身體的各個部位。

可若是心髒出現了問題,患者便會有心跳過慢或者過快的問題,進而擾亂正常的生活,嚴重時甚至還會出現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疾病。

心髒性猝死最常見的發生機制(33歲死亡病例系心源性猝死)2

所以我們一定得多留意身體的表現,因為在心髒病來臨前會給我們提示,在早發現的情況下才能做好預防的措施。

  一、心髒病來襲前有哪些表現?

  1、膚色暗沉

  臨床調查顯示,患有心髒病的人群皮膚更為暗沉,尤其是慢性心衰以及晚期肺心病的患者,皮膚甚至呈現出深褐色,這是因為機體組織長時間缺氧,導緻患者心肺功能不全供血不足,由此一來來皮膚狀态便會逐漸變差。

因此,如果最近一段時間身體皮膚呈現出了青紫色,就要高度警惕,因為很可能是心髒嚴重缺氧的結果。

心髒性猝死最常見的發生機制(33歲死亡病例系心源性猝死)3

  2、面部浮腫

  大家都知道,在睡覺前喝太多水或者前一天吃的飯菜過鹹,人體可能會有面部浮腫的表現,但經過一段時間便會好轉。

可若是心髒出現了問題,患者的面部不僅會浮腫身體的,其他部位也會有類似的表現,這種情況的出現是機體細胞外液水分聚集所導緻。

另外。如果用手去按壓浮腫的部位,皮膚并不會立馬回彈的話,這些都預示着心髒出現了問題,千萬要重視起來。

心髒性猝死最常見的發生機制(33歲死亡病例系心源性猝死)4

  3、惡心嘔吐

  倘若突然間有惡心的表現,在排除了是腸胃疾病所導緻之外,還要去醫院檢查是不是心髒功能下降所引起,特别是出現下壁心梗時,患者多由腸胃不良的反應。

心髒性猝死最常見的發生機制(33歲死亡病例系心源性猝死)5

  4、胸悶

  心髒病的所有表現中,胸悶呼吸困難是典型症狀,尤其是在運動過後,胸部憋悶的症狀更為明顯,因為心髒受損時,無法正常輸送給其他器官氧氣和血液,進而影響正常的生理活動。

心髒性猝死最常見的發生機制(33歲死亡病例系心源性猝死)6

  5、耳鳴

  根據過往病曆顯示,像動脈硬化,心髒病,冠心病等疾病出現時,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耳鳴症狀,專家提醒,過了四十五周歲以上,若是耳鳴的症狀持續超過一周的時間,就應該及時去醫院檢查。

心髒性猝死最常見的發生機制(33歲死亡病例系心源性猝死)7

  二、怎樣做可以預防心髒病?

  1、充足睡眠

  在長期熬夜或者睡眠不足的影響下,不僅會影響身體各器官的功能,還會損傷心髒,久而久之,甚至導緻心髒病出現。因此最好在十一點之前入睡,并且保證八小時左右的睡眠時間。

心髒性猝死最常見的發生機制(33歲死亡病例系心源性猝死)8

  2、清淡飲食

  想要避免心髒病出現危害身體健康,平時要避免進食高鹽高脂肪的食物,最好多吃些新鮮的水果蔬菜,不僅能補充人體所需微量元素,還可以提高身體免疫力,防止心髒病變。

心髒性猝死最常見的發生機制(33歲死亡病例系心源性猝死)9

  綜上所述,其實心髒病到來前,身體會給我們發出求救的信号,例如上文中提到的膚色暗沉,面部浮腫,胸悶,耳鳴以及惡心嘔吐的表現,倘若近期總是有這種問題的話,最好去醫院檢查身體。

另外想要防止心髒病出現,我們還得做好預防的措施,例如保證睡眠時間的充足以及清淡飲食,最後是适量的運動,才可以提高心肺功能,避免心髒受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