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熱的夏季讓我們的身體中積攢了很多的濕氣,也讓我們的身體進入了亞健康狀态。我們都知道,長時間濕熱會對身體造成莫大的傷害,那麼應該如何知道自己是不是濕熱體質呢?又應該如何調理濕熱體質呢?下面就讓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目錄
1、濕熱體質的原因 2、濕熱體質的表現
3、濕熱體質的詳細表現以及原因 4、濕熱體質調理方法
5、調理濕熱體質的五個小妙招 6、中醫針灸調理濕熱體質
7、調理濕熱體質的食療方 8、濕熱體質人群保養注意事項
濕熱體質的原因
所謂濕,即通常所說的水濕,它有外濕和内濕的區分。外濕是由于氣候潮濕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濕,使外來水濕入侵人體而引起;内濕是一種病理産物,常與消化功能有關。中醫認為脾有“運化水濕”的功能,若體虛消化不良或暴飲暴食,吃過多油膩、甜食,脾不能正常運化而使“水濕内停”;且脾虛的人也易招來外濕的入侵,外濕也常困阻脾胃使濕從内生,所以兩者是既獨立又關聯的。
所謂熱,則是一種熱象。而濕熱中的熱是與濕同時存在的,或因夏秋季節天熱濕重,濕與熱合并入侵人體,或因濕久留不除而化熱,或因“陽熱體質”而使濕“從陽化熱”,因此,濕與熱同時存在很常見。
濕熱質的成因和先天遺傳、長期居住在比較潮濕的地方、平時喜歡吃油膩甜食,或者長年喝酒導緻濕熱蘊藏在體内等有關。濕熱體質形成原因:熬夜、吸煙、喝酒;滋補不當;長期情緒壓抑;肝炎病毒攜帶者;長期在濕熱環境下生活。易患上痤瘡、帶下病、泌尿病、皮膚病、癬病、肝膽病、筋骨疲勞、脂溢性皮炎、膀胱炎、腎盂腎炎、黃疸等。
濕熱體質的原因具體如下
1、先天禀賦
2、嗜煙酒的,經常熬夜
這種人外形不好看:牙齒黑,舌苔黃膩,滿嘴口氣,身上味道也大。長期帶下色黃,下體異味很大,白帶多黃。如果你抽煙喝酒又熬夜,那你注定是個濕熱體質。注定你的外形不好看:煙熏火燎的面容,說話像唐老鴨一樣,口唇烏,一開口,牙齒是黑的,舌苔黃膩;滿嘴的口氣,甚至身上的味道也很大。
3、滋補不當
如吃很多銀耳燕窩冬蟲夏草。烏雞白鳳丸等,這樣的滋補不當,滋補過度會促生或者加重這種體質。
4、長期情緒壓抑,借酒澆愁
5、肝炎病毒攜帶
肝膽是薄弱環節,肝膽疏洩不好,很多發現肝經膽腑等的症狀。
6、長期生活在濕熱環境下
比如廣東。亞健康狀态特别多見于濕熱體質。
濕熱體質的表現
濕熱體質是一種中醫的常見說法。中醫的濕指的内濕,這種病理特征主要表現和脾胃有關,而脾胃不好表現為暴飲暴食、消化不良、常吃油膩和糖份高的食物等。而濕熱中的熱是與濕同時存在的,或因夏秋季節天熱濕重,濕與熱合并入侵人體,或因濕久留不除而化熱,或因“陽熱體質”而使濕“從陽化熱”導緻。下面來一起詳細的了解下其症狀表現。
肢體沉重,發熱多在午後明顯,并不因出汗而減輕;舌苔黃膩,脈數。具體表現因濕熱所在不同的部位而有差别:在皮肉則為濕疹或療疱;在關節筋脈則局部腫痛。
但通常所說的濕熱多指濕熱深入髒腑,特别是脾胃的濕熱,可見脘悶腹滿,惡心厭食,便搐稀,尿短赤,脈濡數;
其他如肝膽濕熱表現為肝區脹痛,口苫食欲差,或身目發黃,或發熱怕冷交替,脈弦數;
膀胱濕熱見尿頻、尿急,澀少而痛:色黃濁;
大腸濕熱見腹痛腹瀉,甚至裡急後重,瀉下膿血便,肛門灼熱、口渴。
濕熱體質的具體症狀
1、總體特征:濕熱内蘊,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黃膩、脈滑數等濕熱表現為主要特征。
2、型體特征:形體偏胖或消瘦。
3、面部,發黃發暗,面部油膩。
4、唇紅齒黃、牙齒黃、牙龈紅、口唇紅。
5、皮膚易生痤瘡,發紅、膿疱。
6、口幹、口臭、口苦、汗味大、體味大。
7、大便燥結或粘滞不爽,異味特别大,臭穢難聞。小便黃赤、顔色很深。
8、男性多有陰囊潮濕;女性常有白帶多,色黃,外陰經常瘙癢。
9、舌像:舌紅苔黃。舌質紅,舌苔黃厚。
10、心理特征:性情急燥、容易發怒。
11、發病傾向:易患瘡疖、黃疸、石淋、熱淋等病。
12、适應能力:不能耐受濕熱環境;對夏末秋初濕熱氣候,濕重或氣溫偏高環境較難适應。
13、濕熱體質容易生病。脂溢性脫發、痤瘡、體味、淋證;泌尿道感染,帶下病、膀胱炎、尿道炎、腎盂腎炎。
皮膚特别容易生膿腫瘡瘍、容易得癬症:皮癬、腳癬、體癬、黃疸。還有對肝膽的感染性疾患。這種體質的人特别容易出現筋骨肌肉的疲勞,易腰酸背痛、渾身疼的難受。
濕熱體質的詳細表現以及原因
濕熱為什麼引起“長痘”
一般人的印象中,長痘似乎是青春期少男少女的專利,其實不然,有很多人到30歲以後還在長痘,而且還不少,這可不是年輕的表現,而是一種體質,是體内的濕熱在作祟。青春痘,在中醫裡面叫痤瘡,根本的原因在于濕熱導緻痰凝血瘀,生成痘痘。如不及時調理,就會化膿,生成暗瘡。濕熱體質之所以容易得這些,就是因為體内濕、熱兩種病邪太盛,機體出于本能向人發出信号,因此長痘或者化膿。這就好比水果在濕熱的夏季很容易腐爛,而堅果,比如一個核桃,如果保持幹燥,就可以保持很久。内因是濕熱,外在表現是生痘,所以隻是外敷某些藥物或者護膚品是不能從根本體質上解決痘痘問題的。
濕熱為什麼引起“口苦口幹口臭”“小便赤短,大便粘滞”
有些人口苦口幹口臭、容易胃脹,腋臭,性情比較急躁,也是因為體内有濕熱。濕熱體質的人,小便赤短(顔色深),大便粘滞,粘在馬桶上都沖不掉。用中醫的話來說,濕屬于陰,熱屬于陽,二者融合在一起本身就是一對矛盾,要打架的。濕熱的人體就是濕、熱二者厮 殺的戰場,無論哪一方力量更強大,戰場所在都是元氣大傷的地方。由于濕和熱主要傷害的部位是脾胃,所以會有飲食不佳、口臭、口幹等症狀。脾的運化不好,必然影響排洩功能,所以會有小便黃赤、大便燥結或者粘滞的症狀。
濕熱為什麼引起“陰囊潮濕”
現代的都市人起居不規律,喜歡熬夜,泡吧喝酒,抽煙,易加重濕熱體質。如果不改變生活習慣,濕熱體質危害很大,很容易得比較難纏的膽囊炎、前列腺炎,女人的話易得陰道炎,男人“陰囊潮濕”,都是非常難以愈合的。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原因,比如精神長期緊張,居住環境潮濕,經常喝酒等,當然根本原因還是濕熱體質。
濕熱為什麼引起“肝膽疾病”
膽囊炎患者通常會感到胸悶、腹脹、嘴裡發苦、惡心等一系列症狀。用中醫的話來講,其原因乃是情志不暢、肝氣不順、脾失健運,且體内濕熱之邪旺盛。而簡單一點說,則是因為身體中的濕與熱高于常人,侵蝕了肝膽。其實肝膽的作用在于負責人體内的通洩,若是被濕邪與熱邪所包圍,則會導緻通洩受阻,大便不暢等;若繼續發展下去,則會造成小便赤短,前列 腺疾病與婦科疾病等。
為什麼喝酒引起濕熱
酒這東西,想必很多男士都沒少喝,朋友聚會、工作宴請使得我們有時候不得不喝。酒,其本是液體,自然含有濕在其中,但其乃是五谷雜糧發酵釀制,使得熱量很高乃大熱之物。所以單單酒這一樣,就包含了濕與熱混雜其中,我們大量飲用後,自然就将濕與熱帶入了體内,使體内的濕熱大于了身體的臨界線,最終導緻濕熱體質産生。
濕熱體質調理方法
養生原則
濕熱體質的人要注意疏肝利膽,清熱祛濕。減少熬夜的次數,保證睡眠質量。另外,有空練練氣功、瑜伽、太極這些舒展筋骨和身體的運動,非常适合濕熱體質的人。同時,注意盡量避免在潮濕、炎熱的環境下工作和生活,衣着盡量保持以寬松為好。
各個年齡段的人都可能受到濕熱的侵襲,尤其是30~45歲的人,屬生命中“土”的年齡段,體内濕氣比較重,夏秋之交屬中醫所說的“長夏”季節,也對應五行中的“土”,内外相合,濕上加濕,更容易出現上述症狀。
如果濕熱侵襲到小孩,最常見的症狀就是腹瀉、大便不順暢。如果濕熱侵襲到老年人,就可能出現下肢酸困、腰疼等症狀。
飲食調理,多吃芳香食物
蔬菜
多吃一些芳香的蔬菜如香菜、荊芥、藿香等,但這些菜也偏濕,不能吃得太多,可把這些菜當配菜來吃,以清除濕氣。還有黃豆芽、綠豆芽、冬瓜、木瓜、山藥,這些菜可以作為主菜來吃,有利濕作用。
作料
生姜、大茴香、桂皮等香料,具有祛寒、除濕、發汗等功效,每天做飯時适當放一點有溫中祛濕的作用。
粥
濕熱的季節粥也是很好的選擇,茯苓、白術、小米、大米各适量,每天煮粥喝,健脾祛濕養胃。
湯
冬瓜、赤小豆、排骨各适量煲湯,清熱利濕。
小孩或長期脾胃虛弱的人,如不想吃飯、渾身沒勁或者飯後感覺胃滿滿的、腹脹、拉肚子等脾虛濕盛的人,可以用炒山藥和炒雞内金,按1:1的比例混合打成粉,每天一勺沖着喝,緩解症狀。
多喝薏仁茶
薏仁茶:薏仁又名薏苡仁、苡米、苡仁,是常用的中藥.又是普遍、常吃的食物。早在神農嘗百草時就發現了她,見她婀娜多嬌的英姿,白圓如明珠的果實,微風吹拂中是那樣姗姗可愛,神農氏就把她當成人了,因而動情地昵稱她為"薏苡人"。
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為常用的利水滲濕藥。薏米可以去濕,下火,去痘。煲完湯後,湯渣也可以吃。偏于溫性的艾葉、佩蘭,可以除濕,偏于涼性的竹葉、荷葉可以清熱,每天泡茶喝,幫助清除體内的濕熱。
少吃油膩、甜味品,預防濕熱
濕熱體質,除通過飲食調理外,不宜暴飲暴食、酗酒,少吃肥膩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适度飲水,避免水濕内停或濕從外入。應早睡早起,室内經常通風換氣,能不用空調盡量不用,養成按時大便的習慣。早起出來活動到出汗為止,出汗可幫助排濕,但也不要大汗淋漓以免傷氣。
3個飲食小竅門
一、擇食祛濕
“濕”是長夏主氣,和脾土相對應。所以,在中醫方面,對付濕邪的重要方法就是健脾祛濕、溫補脾胃,做到增進食欲,排除身體内的多餘水分。
在食療方面,要排出多餘水分,可以選擇如薏苡仁、白扁豆、赤小豆等的祛濕食品,而需要健脾、補脾胃的話,就可以選擇馬齒苋、鲫魚、淮山、蓮子、茨實、豬肚等。
濕氣過重,身體很容易會感到困重和乏力,這個時候就可以喝些含有粉葛的湯水。
二、薏米紅豆湯
紅豆具養血功效,薏米則偏寒涼,兩者一同熬煮,有助于清熱和利濕,喝薏米紅豆湯就能起到養血、祛濕的作用。
原料:紅豆、薏米同等分量,生姜片若幹。
調料:紅糖适量。
做法:在前一天晚上先把紅豆放入水中浸泡,隔天就能泡軟。第二天,将紅豆與薏米一同放入鍋中煮,最後加入适量的紅糖調味即可。
三、自制祛濕飲料
原料:生黃芪30克、大棗15枚、枸杞子10克、烏梅3枚、山楂10克、生甘草3克、陳 皮3克、鮮薄荷3克。
調料:冰糖30克。
做法:将原料加适量的清水放進鍋中煮,待其均勻出味後,加入冰糖混合煮一會兒即可。
體内濕熱,如果隻表現為輕微的症狀時,通過以上調理就會有所好轉,如果症狀嚴重通過調理效果不好的,最好找中醫辨證施治後再調理。
不同的濕熱情況吃不用的食物
1、上焦濕熱症狀
心煩、咳嗽、濃痰或黃痰。黃瓜汁、絲瓜汁或苦瓜汁代茶飲。
2、中焦濕熱症狀
口粘、不思飲食、大便粘滞、兩脅脹滿。意米、茯苓、炒白術煲粥。
3、下焦濕熱症狀
長斑、長痘、長疖,易怒、氣急、小腿腫脹、小便短赤、大便惡臭。綠豆湯、菊花代茶飲、紅豆湯、冬瓜湯。
濕熱體質患者要注意什麼
1、濕熱質的人要學會制怒
濕熱質的人性情較急躁,外向好動,活潑,常常心煩易怒,應節制安神定志,以舒緩情志。做到喜與憂、苦與樂、順與逆的正确對待,保持穩定的心态。
2、濕熱質的人必須力戒煙酒
濕熱質以濕熱内蘊為主要特征,不要長期熬夜,或過度疲勞。要保持兩便通暢,防止濕熱郁聚;注意個人衛生,預防皮膚病變。煙草為辛熱穢濁之物,易于生熱助濕,出現嘔惡、咳嗽、吐痰等。酒性熱而質濕,《本草衍義補遺》說它“濕中發熱近于相火”,堪稱濕熱之最。所以飲酒無度,必助陽熱、生痰濕,釀成濕熱。嗜煙好酒,可以積熱生濕,是導緻濕熱質的重要成因,必須力戒煙酒。
3、濕熱質的人運動強度要大一點
濕熱質是以濕濁内蘊、陽氣偏盛為主要特征的體質狀态,适合做大強度、大運動量的鍛煉,如中長跑、遊泳、爬山、各種球類、武術等。可以消耗體内多餘的熱量,排洩多餘的水分,達到清熱除濕的目的。可以将健身力量練習和中長跑結合進行鍛煉,健身力量練習采用杠鈴阻力負荷方法在健身房有教練指導下進行鍛煉。濕熱質的人在運動時應當避開暑熱環境,秋高氣爽,登高而呼,有助于調理脾胃,清熱化濕。
調理濕熱體質的五個小妙招
第1招:越懶越要運動
體内濕氣重的人大多數都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這些人常常會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願活動,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内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緻濕氣攻入脾髒,引發一系列的病症。
運動可以緩解壓力,促進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跑步、健走、遊泳、瑜珈、太極等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第2招:飲食清淡适量
腸胃系統關系到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飲食。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産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
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宜經常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調時加入蔥、姜,降低蔬菜的寒涼性質。
第3招:避環境的濕氣
我們人體内産生濕氣,除了自身代謝的問題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環境有關。經常在潮濕、陰冷的環境中,就容易導緻濕氣入侵體内。
日常生活中應留心下列事項:1.不要直接睡地闆。地闆濕氣重,容易入侵體内,造成四肢酸痛。2.潮濕下雨天減少外出。3.不要穿潮濕未幹的衣服,不要蓋潮濕的被子,洗完澡後要充分擦幹身體,吹幹頭發。4.房間内的濕氣如果很重,建議多開窗透氣。如果外界濕氣也很重,還可以打開風扇、空調,借助這些電器保持空氣的對流。
第4招:薏米煮粥,淮山煲湯
祛除體内的濕氣,其實有很多我們常吃的食物可以起作用。比如薏米,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紅豆性平,味甘酸,有健脾止瀉、利水消腫的功效,将薏米和紅豆加水煮熟後食用,可以利尿、除濕,甚至還可以起到美容的效用。
此外,還可以選擇紅豆、茯苓、淮山、黨參等,放到煲湯材料中,或者煲成粥、煮水喝,都可以利尿、除濕,對水腫的人尤其有效。值得注意的是,這兩種方法都有利尿的作用,不适宜尿多的人食用。
第5招:妙用蔥、姜、蒜
蔥、姜、蒜不僅是家裡常用的調味料,還具有不可替代的藥用價值。例如我們可以嘗試在家裡煮一碗熱辣辣的姜湯,用姜湯的絕妙效用将體内的濕氣逼散出來,待到全身發過汗以後,病症就會有所緩解,這個辦法同樣适用于淋雨後預防感冒。
中醫針灸調理濕熱體質
濕熱體質的針灸穴位
濕熱體質的人,需要化痰祛濕。具有化痰祛濕作用的穴位中,最常用的是肺俞、八髎、中脘、足三裡、陰陵泉。
肺俞穴
濕熱體質偏于濕熱内蘊,表現為痤瘡、口臭的可以選用肺俞穴。肺俞穴中的肺就是指的肺髒,俞就是輸的意思。
所以,肺俞這個名字的意思就是指肺髒的濕熱水汽由此外輸膀胱經。肺俞位于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二指寬處。取穴時一般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勢,對清肺經的濕熱療效顯着。操作時,用食、中二指端在穴上按揉,約揉15-30次,用兩手大拇指腹自肺俞穴沿肩胛骨後緣向下分推,約分推30-50次。
八髎穴
在骶椎上,分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個穴位,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後孔中,合稱“八穴”。八髎穴有清熱利濕的作用,可每天按摩2次,每次15分鐘,對于濕熱體質偏于濕熱下注的人比較适合。
中脘、足三裡、陰陵泉
可以和胃健脾,促進脾胃運化水濕,陰陵泉是脾經的合穴,也可以健脾除濕。這三個穴位也都比較适合濕熱體質的人進行按摩。
豐隆、三陰交、内庭、足三裡
如果拔火罐,可以選擇豐隆、中脘、内庭、三陰交、豐隆、足三裡、陰陵泉,這樣的順序。
去濕要穴“曲泉”
曲泉-曲泉,屈膝時,當膝内側橫紋端上方凹陷中。
取屈膝位向腘窩方向直刺1~1.5寸,如覺針下有搏動感時,應停止刺入,以免損傷動脈。艾炷灸3~5壯,艾條溫灸5~10分鐘。
脾經濕熱背部的主要穴位
大椎、大杼、膏肓腧、大腸腧、三焦腧。
大椎:位于督脈上。為治療痘痘、洩熱的重要穴位。在後中正線上,第七頸椎棘突下的凹陷中。取穴就是低頭摸後頸,能摸到很多突起。大椎為一個最高的骨性突起,且突起可随頸部活動。刮痧2分鐘,力度稍重。
大杼:膀胱經。第一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膏肓腧:膀胱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
三焦腧:膀胱經。第一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大腸腧:膀胱經。第四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腰部最細的地方對應的是第二腰椎,然後以此類推)。
調理濕熱體質的食療方
現代人生活條件好了,溫熱多發,夏秋季節氣候多變而且濕氣更重,這時多會做些“去濕湯”調理身體更健康:
一、闆藍根炖豬腱
材料:闆藍根8克、豬腱60克、姜1片、蜜棗半粒。
做法:清洗豬腱(即豬前小腿的肉),切成大片。用水沖洗一下闆藍根片,然後把所有材料放入炖盅内,猛火炖3小時,保溫至飲用時再加入食鹽調味。
提點:豬腱肉質嫩滑,經過炖煮以後稍帶肉質纖維,頗有咬頭,蘸點豉油來吃是不少男士的至愛。
評點:湯色深沉,中藥味道也比較濃,怕喝中藥的人可能相當抗拒,但喝了以後喉嚨很舒服。
二、土茯苓炖水蛇
材料:土茯苓10克、水蛇仔50克、紅棗兩粒、姜1片。
做法:水蛇剝好切段,洗幹淨,飛水(用熱水稍微煮一下)待用。然後把土茯苓刮皮、切片。再把紅棗、姜片、水蛇段和土茯苓片全部放入炖盅,猛火炖3小時,飲用時再加入食鹽調味。
提點:買時要區分“水蛇”和“泥蛇”,泥蛇皮色較黑。它們外貌非常相似,但炖湯效果有很大區别,水蛇湯色清澈鮮甜。炖湯水蛇最好選幾兩重的小蛇,更易出味。
評點:湯水較滋補,蛇肉鮮甜,味道比很多炖湯要飽和。
三、雞骨草炖豬橫脷
材料:雞骨草5克、豬橫鶪80克,姜1片、蜜棗半粒。
做法:先把雞骨草、豬橫脷清洗幹淨,然後把全部材料一起放進炖盅内,猛火炖夠3小時,待炖好後加入食鹽調味即可。
提點:雞骨草先用清水浸泡一段時間,沖洗掉雞骨草上的泥沙和雜質。
評點:湯清甘甜,倒沒有一點中藥味,是廣東傳統的清熱去濕湯水,據說可以清肝火、健腸胃。
四、鮮桑葉炖豬腱
材料:鮮桑葉5克、豬腱肉60克、蜜棗半粒、姜1片。做法:清洗豬腱肉,切成大片。用水沖洗一下鮮桑葉,然後把所有材料放入炖盅内,猛火炖3小時,飲用時再加入食鹽調味。
提點:3-5月鮮桑葉最多,大家不要錯過了。嫩葉可煮吃,炖湯的話,老葉也無妨。
評點:第一次見到這樣的搭配。桑葉炖過以後,鮮嫩顔色還可以保留下來,吃起來鮮甜可口,留在湯裡的清香,是春天樹木抽芽的新鮮味道。
五、竹筍西瓜皮鯉魚湯
配 料:鯉魚1條(約750克),鮮竹筍500克,西瓜皮500克,眉豆60克,生姜、紅棗各适量。
特 色:祛濕降濁,健脾利水。适用于身重困倦、小便短小、高血壓。竹筍是一種低脂肪、低糖、多纖維素的食品,具有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消化、防治便秘之功效,也有防癌的作用。
操 作
①竹筍削去硬殼,再削老皮,橫切片,水浸1天;鯉魚去鰓、内髒、不去鱗,洗淨略煎黃;眉豆、西瓜皮、生姜、紅棗(去核)洗淨。
②把全部材料放入開水鍋内,武火煮沸後,文火堡2小時,加精鹽調味供用。
六、玉須泥鳅湯
配 料:〖主料〗:中大泥鳅300克,雞胸脯肉150克,豬小排骨100克,玉米須15克 〖輔料〗:蔥1根,生姜數片 〖調料/腌料〗:鹽少許,麻油數滴 。
特 色:泥鳅味甘性平,可補中益腎,可祛濕消渴;玉米須味甘性平,可平肝清熱,可利尿祛濕。與豬小排骨、雞胸脯合炖,對糖尿病、泌尿系統感染、疔瘡熱毒、高血壓、黃疸肝炎等有一定療效。
操 作:(1)将泥鳅剪開腹部,洗淨,用沸水氽過後,撈起,瀝幹。
(2)豬小排骨斬塊,裝入砂鍋,上置泥鳅。
(3)放入姜、蔥,加入适量沸水;玉米須用紗布紮緊,也置入砂鍋内。
(4)用文火煲至五六成熟時,放入雞胸脯肉絲,繼續煲至熟爛為度。
(5)食用時除去姜、蔥、玉米須,加入鹽、麻油調味。
七、潤燥黃豆肉排湯
配 料:黃豆(大豆)100克,肉排骨250克
特 色:此湯有除濕熱、祛濕氣、腸胃燥結、解毒、治療腳氣、濕痹等功效。黃豆含豐富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1等,少食長食有益,多食則令人肥胖。
操 作:黃豆略先浸15分鐘,肉排骨洗淨後用少許鹽腌搽半小時,然後斬開放入煲中,加入黃豆、水4至5碗,文火煲至2小時,拭豆稔即湯成,食飲随意,全家适用。
八、白玉豬小肚湯
配 料:白茅根60克、玉米須60克、紅棗10個、豬小肚500克 特 色: 祛濕消腫。
操 作:将豬小肚洗淨切塊,用鹽、生粉拌擦,再沖洗幹淨。先放入開水鍋煮15分鐘,取出在清水中沖洗。紅棗去核後,與白茅根、玉米須一起洗淨,用清水稍浸泡片刻,再與豬小肚一起放入瓦罐内,加入清水8碗左右。大火煮沸後,改用小火煲2個小時,可加入适量食鹽和少量生油。
九、淡菜淮實山斑魚湯
功效:健脾理肝,去濕熱。
适應症:不思飲食,渾身粘糊糊,消化不良等。 材料:淡菜50克(洗淨),薏仁淮山藥各100克,肇芡實50克,山斑魚約250克(用隔渣袋包好)。
制法:清水适量,煲約3小時,調味食用。薏仁是能夠去濕熱的佳品。
十、豆芽節瓜沙丁魚湯
功效:清肺熱,除痰火,利尿去濕。
适應症:肺髒燥熱,口淡舌白,喉癢,小便色黃,大便不暢等。
材料:大豆芽菜200克,節瓜1個,沙丁魚(或大眼雞魚)約250克,生姜4片。 制法:清水适量,煲約1小時,調味飲用。
十一、老黃瓜陳腎湯
功效:清熱解濕,預防喉炎。
适應症:身體煩熱,咽喉痛,小便赤熱等。
材料:老黃瓜約750克(去核囊)陳皮25克,粳米25克,鮮鴨腎2個(先出水)。 制法:清水适量,煲約3小時,調味飲用。
十二、節瓜薏米淡菜湯
功效:清暑利濕,健脾開胃。 适應症:精神困倦,小便不暢等。
材料:節瓜約500克,生薏米75克,淡菜100克(洗淨),陳皮25克。 制法:适量清水。
十三、去濕平安茶
溫和去濕、解熱、消滞、滑大便。
處方:綿茵陳,川忍冬各15克,川加皮15克錢,夏枯草15克,藿香、甘草各10克,谷芽25克。
做法:3碗半水煎至1大碗服用,具有去濕消滞、清熱、平肝等作用。
濕熱體質人群保養注意事項
有的人雖然早已經過了青春期,甚至已經到了中年了,臉上痘痘還是長個不停,而且不僅僅臉上長痘,背後、臀部也起小疖腫,用盡各種祛痘産品也根治不了痘痘。而且多有頭發、臉上經常油膩,口氣很重。這樣的情況說明這類人體内濕熱已經很嚴重了,去除濕熱才是祛痘的關鍵所在。
①濕熱體質有哪些特點?
答:濕熱體質的特點是形體偏胖,面部和鼻尖總是油光發亮,臉上容易生粉刺,皮膚容易瘙癢。常感到口苦、口臭或嘴裡有異味,汗黏有味,經常胸悶腹脹,尿黃,大便黏滞不暢或燥結,臭穢;女子白帶多或有黃帶、有異味;頭發油脂多,易脫發,皮膚易生痤瘡、濕疹、腳氣等,身重困倦,煩躁易怒,舌苔偏膩。
②濕熱體質是怎麼形成的呢?
答:先天禀賦不足,特别是氣虛之人;或久居濕地,喜食肥甘;或長期飲酒,濕熱内蘊;或勞倦過度影響脾胃功能,若與外界濕熱之邪相合而緻濕熱内蘊,就形成了濕熱體質。
③濕熱體質養生原則是什麼?
答:清熱利濕,即清胃腸之熱,化脾經之濕。
④飲食上如何調理呢?
答:飲食以清淡為上,宜食用清熱化濕的食品,多吃甘寒、甘平的食物,不宜膏粱肥厚。
主食,可選用富含礦物質的食物,如薏苡仁、蓮子、茯苓、紅小豆、蠶豆、綠豆。肉食,可選用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鴨肉、鯉魚、兔肉、鲫魚、田螺、泥鳅等。蔬菜,可選用富含有機酸、微量元素的食物,冬瓜、絲瓜、葫蘆、苦瓜、黃瓜、白菜、芹菜、荠菜、卷心菜、莴筍、蓮藕、空心菜、蘿蔔、豆角、綠豆芽、苋菜、芥藍、竹筍、紫菜、海帶、四季豆等都可以常吃。水果,可選用哈密瓜、枇杷、橙子、梨、馬蹄等。
重點推薦薏仁和苦丁茶。苦的東西清熱去火。苦丁茶對面部等身體上部的濕熱更有效。也可以吃苦瓜等。
忌食辛辣燥烈、大熱大補、肥甘厚膩的食品,如酒、奶油、動物内髒、辣椒、生姜、大蔥、大蒜等;還有狗肉、鹿肉、牛肉、羊肉、燕窩、銀耳、辣椒、菠蘿、荔枝、芒果等溫熱性食物。減少甜食、鹹食和酒、碳酸類飲料等,以免助濕生熱。勿過度飽食。應戒除煙酒,因為煙酒是可以生濕生熱的。
⑤生活起居有什麼注意事項呢?
答:要避免居住在低窪潮濕的地方,宜選擇向陽避陰、通風良好、幹燥涼爽的居住環境。衣着宜寬松,不宜緊身束口。應養成良好作息習慣,保持頭部、面部、身體等的肌膚清潔幹燥。不要熬夜、過于勞累。盛夏暑濕較重的季節,減少戶外活動的時間。避免在烈日下長時間活動。保持充足而有規律的睡眠。内衣以天然纖維、棉麻、絲綢等寬松舒适、透氣性好為宜。濕熱體質的人,不可憋尿憋大便,要保持大小便通暢,防止濕熱積聚。
⑥針對這類人的心理特征,在心理調節上有哪些建議?
答:濕熱體質的人性格多急躁易怒,愛發脾氣。應保持平衡的心态,遇事不急不躁,冷靜處理棘手的事。凡事多為他人着想,學會克制感情上的沖動。根據情況分别采用節制、疏洩、轉移等不同的方法,使不良情緒得到化解和釋放。應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如書法、養花等。多聽流暢悠揚舒緩有鎮靜作用的音樂,如《塞上曲》、《春江花月夜》等。
⑦濕熱體質者做哪些運動好呢?
答:适合做大強度、大運動量的鍛煉,如中長跑、遊泳、爬山、各種球類及武術等。這樣可以通過排汗達到清熱利濕的目的。夏天由于氣溫高、濕度大,最好選擇涼爽時鍛煉。冬季運動以舒适微汗為度,注意運動前後的保暖,不要着涼。應經常練習深呼吸,氣息深吸至小腹,以靜養心神。
運動鍛煉注意舒展筋骨關節,增加身體的柔韌度,如果筋骨關節僵硬、澀滞,則不利于肝膽的疏洩,會加重煩躁、緊張和焦慮。
⑧一年四季,在不同季節保養上有沒有注意事項?
答:春季,應多拉伸關節和筋骨,多做側部伸展運動。夏季,可多喝涼茶。注意皮膚清潔,環境如果濕熱,可以使用空調。秋季,多食清甜、水分多的水果,多喝白粥,每日清晨喝一小杯淡鹽水。霜降時節可以用藕、梨炖豬脊骨,滋陰補腎。冬季,不宜多用補品,以防助濕生熱。
結語:通過上面的介紹,想必大家都了解到了濕熱體質的表現有哪些了吧。濕熱體質是一種常見的亞健康體質,也是長期的飲食、生活習慣不良等因素導緻的。所以我們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希望小編的介紹對大家有所幫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