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生活在廣州的重慶人兼潮汕女婿,我與中國三大美食聖地:重慶、廣州、潮汕地區,有着千絲萬縷的關系…
潮汕地區,民風彪悍,重視宗族傳承,男人顧家能幹,女人美麗溫柔…
最近,這部潮汕美食紀錄片火了:《風味原産地·潮汕》
潮汕地區,地處廣東省和福建省交界處,固執的保持着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
比如,潮汕人愛喝茶,卻不願“屈就”廣東人和福建人喜歡的烏龍茶或大紅袍,他們隻喝一種采自潮州鳳凰山的名叫“單枞”茶葉…
比如,廣東人愛吃鵝,“廣式燒鵝”名滿天下,但潮汕人偏不愛吃。
潮汕人的鹵鵝,香滑入味,肥而不膩,獨具風味…
用潮汕人的話說:就連我們的鵝,都和廣東不一樣!
潮汕的“獅頭鵝”,是世界上最大的鵝種之一,光是鹵鵝頭,市價就超過1000塊人民币,而那些用老鹵水鹵出來的老鵝頭,則要賣到3000塊,甚至更高,據說是世界上最貴的鵝肉…
壹|牛肉火鍋
涮火鍋,是潮汕人對牛肉的最高禮遇。
如果,隻用一個詞來形容潮汕牛肉火鍋的話,隻能是:新鮮。
牛肉來自幾百公裡外的西南山地,需要在4小時内分解完成,一切都在争分奪秒…
如果,你在一間潮汕牛肉火鍋店,看見一塊顫動的牛肉,不要吃驚,不要害怕…
那是因為,屠宰的時間很短,牛肉新鮮,神經末梢還沒死亡,還在跳動…
衆所周知,西方人愛吃牛肉。但是,作為一個潮汕女婿,我必須說:潮汕人對牛肉的理解,更為精細…
在潮汕,隻需一個小時,一頭牛就會被分解成十多個不同部位:嫩肉、五花趾、吊龍、肥胼、匙仁、匙柄、胸口朥、脖仁…
這些生僻的名稱,是隻有潮汕人才能讀懂的牛肉地圖…
少許配料,一鍋牛骨清湯,潮汕牛肉火鍋的精髓,始終都是:牛肉本身。
牛肉的品質不佳,這鍋清湯,立馬就能讓它現出原形…
人口近1400萬的潮汕地區,每天的牛肉消耗量,超過10萬公斤…
僅汕頭市,就有上百家牛肉火鍋店,數不清的牛肉鋪。沒有過硬品質,沒有新鮮牛肉,絕對無法生存…
牛後腿部的“嫩肉”,瘦中帶肥,厚切鎖住肉汁…
牛肩胛部的匙柄,脂肪量少,兩條經脈貫穿其中,入口柔軟彈牙…
匙柄
牛心髒旁的胸口撈,富含經脈與脂肪,涮足3分鐘,經脈脆軟,脂肪分解,爽脆不膩口…
五花趾,薄切至1毫米,在80攝氏度清湯中,三起三落,脫水縮合,經脈收縮,配以少數沙茶醬,爽脆中帶有韌度…
胸口撈
五花趾
位于牛脖凸起處的脖仁,是稀有食材,出肉量不足1/100,有時候,10頭牛都解不開500克脖仁,可遇不可求。
隻有最幸運的食客,才能品嘗到它的極緻口味…
脖仁
隻有借助顯微鏡,普通人才能分辨出這些肉質肌理的不同…
而潮汕人,隻需要牙齒和舌尖,就能準确找到其中的差異。
與中國很多地方不同,潮汕人吃火鍋,不是一片一片的涮,而是一盤一盤下鍋,大口大口吃,不能打斷,盡量少說話,一口氣吃完…
據說,這樣吃能吃得更多,也能對牛肉表達出最大尊敬。
貳|鹵鵝
潮州溪口,恒記老店。
劉恒漫謹守着祖輩留下來十多年的老規矩:下午5點開門,每天隻賣十幾隻鹵鵝。
潮汕鹵水,與川式鹵水的五香微辣,粵式鹵水的大鹹大甜不同,講究的是鮮香濃郁,回味甘甜。
先用慢火熬煮,20分鐘後轉大火,鹵味浸入鵝肉機理,浮沫浮油封住鹵水表面,留住濃香,不能撇去…
要達到最佳口感,還需将鵝肉懸挂15分鐘,鵝肉收縮緊緻,更加柔韌爽口。
劉恒漫的手藝,源自于母親,選用10公斤以上的本地獅頭鵝,個頭大,肉質粗糙,但是一經鹵制,油脂豐盈,風味絕佳…
劉恒漫的十幾隻鹵鵝,不用三小時,銷售一空,收攤回家…
所謂“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大概,就是這個意境吧…
叁|魚飯
汕頭達濠,64歲的紀搭,像往常一樣,很早就來到了碼頭,紀家經營魚飯作坊,已經超過百年…
新鮮海魚,是制作魚飯的唯一原料,過去不能冷藏保鮮,漁民将魚用海水煮熟,以便保存,同時也可以充饑,這就是魚飯誕生的初衷。
巴浪魚,不用去鱗、剖肚,在鹽水中浸泡20分鐘,擺入竹筐,一層魚,一層鹽,條條相疊,層層相錯,按照傳統,魚頭逆時針擺放,這是對客人的尊敬。
根據魚的種類和大小,會有不同的擺法,不僅要造型美觀,更要保持魚料再烹煮過程中受熱均勻,形态完整。
竹筐和魚一同烹煮,鹽分滲入魚肉,肉質鮮美…
煮熟後,将竹筐和魚自然攤晾,在涼卻過程中,魚皮變得緊緻,魚身幹爽堅挺,再配上一碗熱氣騰騰的白粥或白米飯,軟嫩鮮甜。
那滋味,隻有地道的潮汕人才能說得清楚…
在物質匮乏的年代,魚飯通常用廉價,難以售賣的雜魚制作,解決的是溫飽之需…
如今,這種先民簡單煮制的食物,已經融入潮汕人的日常生活,成為暢銷美食。
據統計,潮汕人一天就要吃掉100公斤魚飯,一年要吃掉上千萬公斤魚飯…
烹煮魚飯的魚類,也變成了千姿百态、豐儉由人的各類海鮮:紅魚飯、紅哥鯉魚飯、黃牆魚飯、那哥魚飯、秋刀魚飯、鲐魚飯、蝦飯、鱿魚飯、墨魚仔飯、蟹飯、銀魚飯、紅目鱗魚飯…
但是,無論魚料怎麼千變萬化,烹煮魚飯的方法,始終源于先民的傳統技藝:配料隻需鹽和水,猛火深湯,烹煮魚料。
這種烹煮技藝,已經傳承了千年,一碗原汁原味的魚飯,忠實紀錄了這片海域的氣候、風浪和雨水的氣息…
肆|薄殼
尋氏肌蛤,可能是中國形體最小的海鮮。因為外殼纖薄,被潮汕人稱為:薄殼。
每年夏天,潮汕沿海出産250萬公斤薄殼,絕大多數都會被潮汕人吃掉…
熱鍋,厚油,旺火,蒜瓣爆香,金不換先行入鍋,再加入薄殼,爆炒…
兩三分鐘,金不換與薄殼中的蛋白質融合,薄殼張口,此時出鍋,最為鮮嫩爽口。
金不換|葉片層層疊疊,在東南亞被稱為“九層塔”,是風行東南亞的天然香料。因其是物超所值,比黃金還矜貴,潮汕人稱之為:金不換。
金不換炒薄殼,搭配與烹饪都簡單至極,然而,它卻是潮汕人最鐘愛的夏季美食…
從“小滿”到“大暑”,兩個月時間,從菜市場到家庭餐桌,從大飯店到宵夜排擋,潮汕人盡情享受着薄殼的風味。
立秋之後,為了延長享用薄殼的時令,潮汕人創造了将薄殼“脫殼成米”的技藝…
澄海鹽鴻鎮,林嶽武,家族三代傳承着制作薄殼米的技法:40公斤沸水,1公斤海鹽,猛火高溫,不斷攪動,力量過大,會将薄殼打破,力量不夠,殼和肉又無法分離…
冷凍的薄殼米,可保存六個月,直到年底,潮汕人依舊可以品嘗到夏天的美味。
六個月的海底生長,十幾道繁複工序,一粒0.25克的薄殼,成就了潮汕人夏季餐桌上的獨屬風味。
伍|白粥
從表面上看,潮汕美食千變萬化,讓人眼花缭亂…
但是,正如這世間千百條大江大河,最終都要歸于大海。千姿百态的各色菜式,最終都要歸于:一碗白粥。
潮汕人把白粥,叫做“白糜”。
與廣東白粥綿密的口感不同,潮汕白糜講究的是:米粒完整,米湯濃稠。
先用猛火燒滾,在米粒即将開花時,立即關火,降低溫度,水米分離,稠薄得當。
無論是鹵鵝、鹵鵝腸、各色鹵味,或者腌膏蟹、腌蝦蛄、腌血蚶、各種腌漬海鮮,或者簡單到一塊菜脯…
在一碗看似其貌不揚、平平無奇的白糜面前,沒有高低貴賤,衆生平等,通通歸化為“配角”…
白糜,在潮汕美食界的地位,相當于皇帝:縱有佳麗三千,最終都得圍着皇帝轉。
美食紀錄片《風味原産地·潮汕》,共20集,每集隻有短短的11分鐘,由曾創作《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第二季)《風味人間》的陳曉卿團隊創作。
講述了潮汕人餐桌上的活色生香:牛肉丸、魚飯、腐乳餅、腌蟹、擂茶、鹵水、薄殼、菜脯、魚丸、粿條、普甯豆醬、紫菜、牛肉火鍋、生蚝、潮柑、南姜、魚生、橄榄、魚露、益母草。
有網友評論道:每集短短十分鐘,簡單直接,硬核粗暴。少了矯情和煽情,更集中于食物本身。從生長到走上餐桌,每一種食物都有自己獨特的旅程。
作為潮汕女婿,烏鴉深知潮汕美食的博大精深,也曾多次在潮汕美食江湖中流連忘返...
更重要的是,透過潮汕美食,能讀懂這片土地上的人和事,潮汕人的特質與堅守…
潮汕人務實,不重虛華,無論有錢沒錢,無論高低貴賤,無論你從事什麼職業、收入幾何、品味高或低,隻要坐在大排檔上,衆生平等。
最好的美食,就在街邊。
夜幕降臨,大排檔的點菜台前,燈火通明,人頭攢動…
琳琅滿目的食材,井然有序的擺在冰塊上,食客在冰櫃前點菜,廚師在街邊處理食材…
各色鹵味、各種魚飯、千奇百怪的腌漬海鮮,客人隻需用手一指,記菜員就會記錄下來…
你隻需回到座位上,喝上幾杯鳳凰單叢,稍加等待,菜肴就已送達…
不管你開奔馳寶馬,或者騎一輛破單車,喝一碗暖胃的白糜,吃一筐鮮嫩的魚飯,斬一碟鹵水鵝肉…
花不了幾個錢,拉不開階層差距,每個人在美食中得到的慰藉,并無二緻。
潮汕人重視傳統,傳承有序,敬天畏神,相信僅憑自己的雙手,僅憑個人奮鬥,就能創造美好生活…
幾乎每個街邊小檔,做起菜來,都毫不馬虎,一招一式都不厭其煩,一菜一肴都謹守傳統。
公司小夥伴說:這篇推送,是一個潮汕女婿,寫給潮汕的情書。
是的,雖然我聽不懂八個音的潮汕話,雖然并非每種食物都能讓我習慣…但是,我愛潮汕。
因為這裡有我愛的人,因為我喜歡潮汕鹵鵝,因為生活在這裡的人,聰明能幹,腳踏實地,在這個善變時代中,尊重傳統,敬天畏神…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