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物博的大中國,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在漫長的曆史變遷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飲食文化圈,讓中華美食,揚名天下。那麼,什麼是飲食文化圈呢?一起來看看吧。
飲食文化圈是由于地域、民族、習俗、信仰等原因,曆史地形成的具有獨特風格的飲食文化區域。依據中國飲食文化區位類型的不同,将中華食文化圈劃分為12個小圈,現列如下:
1.東北地區飲食文化圈,口味特點:鹹重、(蔥蒜的)辛辣、生食。
這裡土地肥沃,草場優良,平原廣闊,五谷雜糧與山貨水産都很豐富,冬季寒冷漫長,人口稀少。曆史上這片土地長期生活着滿族、蒙古族、鄂倫春族、朝鮮族等少數民族。遊牧狩獵是他們的主要生活方式。人們好食炖菜,攝取高熱量的動物脂肪,以禦寒冬。
2.中北地區飲食文化圈,口味特點:以鹹重為主。
該區主要集中在内蒙古,但在東北和西北地區都有較深的文化交叉,是典型的草原文化類型,以遊牧和畜牧為主要生産方式。人們逐水草而居,擅長射獵,君王百姓都愛鹹食畜肉,熱喝奶茶,暢飲烈酒。由于物産單一,糧食結構不夠合理,人們普遍以各種肉食和奶制品為主,幾乎不吃蔬菜。
3.西北地區飲食文化圈,口味特點:以鹹為主,輔以适當的幹辣(椒)和香辛料。
西北的飲食文化受自然環境和宗教因素的影響非常明顯。西北地區有優良的天然草場,從西漢至清朝中葉,這裡基本上以畜牧業為主,農業種植香辛料較多。食物結構較簡單,過去基本不吃蔬菜,但人們愛吃烤肉,佐以孜然,辣椒粉等調味品,口味鹹重。
4.黃河中遊地區飲食文化圈,口味特點:酸辣,味稍重。
這一地區曆史文化十分燦爛,北宋以前這裡一直是中國文化的中心地帶,并且政治中心大緻在西安--洛陽--開封一線上移動。這裡農業開發最早,也最完善,各種牲畜和谷物都有,屬于五谷雜糧并食區,家蔬野果等植物性食物也十分豐富。
5.京津地區飲食文化圈,口味特點:以鹹香為主,兼容并蓄八方風味。
自元、明、清以來,蒙古人、漢人、滿人先後在此建都,北京成為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天津是漕運、鹽務和商業發達的都會,與北京共構經濟一體和京畿文化。京城聚集着諸多衙屬官吏、龐大駐軍以及樂醫百工,普通市民,衆多民族彙聚于此,形成了五方雜處的局面。飲食的層次性和變化性特别明顯。
6.黃河下遊地區飲食文化圈,口味特點:鹹鮮,味正,蔥蒜的辛辣。
黃河下遊地區屬于齊魯文化圈,有着豐富的曆史文化積澱,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影響至深,因而這一區域飲食的文化味較濃。講究"平和正統",大味必淡的至味境界,加之受海洋文化和京杭大運河的影響,這裡成為南北飲食文化的交彙之地。山東菜在北方的影響很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